300名癌症患者的别样人生

时间:2012-03-22 10:04来源:未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这是一个由300多人组成的特殊群体,因为共同的经历让他们走到一起。他们整日与药相伴,每天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但他们并没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憧憬,他们用美丽、阳光驱赶走惶恐,重获新生;他们是一个由癌症患者组成的大家庭,可是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阴霾,他们用欢声笑语与癌魔抗争,谱成了一首关于生命的乐曲;他们都是省抗癌协会的固定会员,他们都是癌症患者或其亲属,但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被病痛侵袭的痕迹,他们总是满面笑容、神采奕奕。经历了生与死的较量和洗礼,他们的心灵似乎得到了重生,现在,他们学会了用爱编织生活、用乐观面对困难,用坚强向病痛宣战;他们中间有妆容精致的漂亮主持人,有能歌善舞的舞蹈老师,有说学逗唱的搞笑能手,有严谨坚韧的学术专家……他们经常举办联谊活动,争先恐后地在节目中展示生命的熠熠光彩;他们还组建了“生命之光艺术团”,在2010年兰州首届锅庄舞大赛中夺得“优秀奖”和“特精神奖”,他们用坚毅演绎了样的人生……

  从绝望中站起来,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身材匀称高挑、时髦的卷发,很多第一次走近这个集体的人,都会被一位姓马的女士所吸引。在抗癌协会的各类联谊活动中,马女士都担任着主持人的角色,总是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台下的每一位观众。看着现在这个自信美丽的她,谁能想到,在最初得知自己患有癌症的时候,她也曾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给自己宣判了死刑。

  “知道自己得病之后,我觉得我这辈子算是完了,那是我人生最绝望的时候。”说到那段难忘的心路历程,马女士眼中泛起了点点泪光,“我刚去做化疗的第一天,邻床的癌症病友就跳楼自杀了。当时我不停地想着,会不会有一天,我也会以这样的方式跟所有人告。”化疗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几乎把她压垮,整整半年她将自己封闭在家中,整天哭哭啼啼,不愿意见任何人,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她的家人,他们变得小心翼翼,家中不敢有一丝笑声,“我的病给全家人的心里压上了一块大石头,每个人脸上都愁云密布。”

  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女士走进了抗癌协会,见到了那些乐观的病友:“我当时惊诧极了,这些人这么健康、这么快乐,一点也不像得了癌症。”因为大家都是病人,马女士不再觉得自己格外的不幸,起初她只是在这里交流治疗经验,后来渐渐愿意把生活中的任何事都跟大家分享,“在这里我对癌症有了科学的认识,消除了之前的恐惧。看到那些得病10多年仍健康的病友,也变得越来越有信心。”现在的马女士,已然成了这个集体中的积极分子:“经历过绝望才知道什么是幸福,现在在我眼中,花努力的绽放是美的,小动物欢快地嬉戏是美的,我能笑能唱更是珍贵极了。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整个生命成了良性循环。”最后马女士俏皮地指指自己的头发,“我的卷发好看吗?这是化疗的副作用,却正好替我省了烫发的钱啦。”

  一副肩膀挑起两个人的希望

  见到总是面带笑容的田阿姨,不少人都羡慕不已。是不是没有烦心事啊,怎么总是乐呵呵的。但当他们听说了田阿姨的经历,所有人都从羡慕变成了钦佩、甚至崇敬。在田阿姨的家中有两个癌症病人,一个是她的老伴,一个是她的女儿。

  2000年田阿姨的女儿查出宫颈癌晚期,医生告诉她:“病人最多只有几个月的生命,癌细胞扩散到没办法进行手术治疗了。”这个消息仿佛五雷轰顶,但擦干眼泪后,田阿姨选择了坚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会付出一百倍的努力救女儿。”在她的精心调理下,女儿的身体竟渐渐好转。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1年田阿姨的老伴也在体检中查出了癌症。接连的重创让这个家庭摇摇欲坠,得到诊断结果的那个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抱头痛哭。“救!两个都要救!没有别的选择。”瘦小的田阿姨坚定地说出这句话,将父女俩的生命,毅然扛在了自己的肩上。从此以后,她每天为两个人做六顿饭,同时疯狂地参加各类癌症专家报告会,尽一切能力搜集治病的相关信息,“没有他们就没有家,他们俩就是我的家。所以我从来不觉得累,也坚决没有动摇过,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要让他们活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田阿姨的努力下,10年过去了,父女俩现在都健健康康,尤其是他的女儿,癌细胞不但得到了控制,现在还在单位正常参加工作。忙碌了多年的田阿姨,终于能稍微喘口气了。但她依然没有闲着,广场上跳舞时、院子里聊天时……一有机会她就热心地鼓励其他癌症患者和家属:“我把自己家的经历告诉他们,鼓励他们对治病要有信心。因为我相信,意志有多坚强,生命就有多顽强!”

  你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在抗癌协会中,有很多对患者不离不弃的家属,他们同样也非常令人钦佩。但当问起大家,谁是这其中最令人羡慕的“模范夫妻”,所有人众口一词地推荐了李忠强和丁锦绣夫妇。

  2008年丁锦绣查出患有乳腺癌,从此背上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看到妻子生活的这样痛苦,虽然李忠强自己心里也很迷茫,但他不甘心让妻子就这样在消极中等待死亡。他开始在家自学乳腺癌、护理学的知识,在外则拿着妻子的病历四处问诊。后来他发觉,虽然病情慢慢得到了控制,但妻子的眉宇间依然愁云难散:“得想办法让她高兴起来,才有助于病情的恢复。”一次偶然的参加专家讲座时,李忠强知道了抗癌协会这个团体,他自己先来参加活动“打探”情况,“癌症患者们在一起是自怨自艾,还是乐观积极?是放纵享乐,还是互相鼓励?摸清楚这些,我才放心让她参加。”

  一来到这里,李忠强就被吸引了。癌症患者敞开心扉交流着病情,大家在平等和尊重的相处中,身心都得到了放松。他当即就决定加入这个集体。但是仍然背负着心理压力的丁锦绣,此时并不愿与人过多地接触。为了带动妻子,李忠强决定自己先融入这里,他积极地参加协会组织的所有活动,任何即兴的文艺表演他都上台参与,后来他还主动请愿参与组织工作,干脆当上了主持人。在李忠强的带动下,丁锦绣慢慢也敞开了心扉。后来在得知协会参加锅庄舞比赛时,李忠强一次次鼓励妻子报名,而且坚持每天陪她排练。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舞动着长长的袖子、翩翩起舞,丁锦绣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因为手术引发的后遗症,丁锦绣的一只胳膊现在仍然肿胀着,李忠强每天傍晚要为她做两个小时的按摩,两年多来,从未间断。不少病友看到他们就会开玩笑:“感情这么好,我们都羡慕死啦。”每当这个时候,丁锦绣脸上总是浮现出羞涩又满足的神情。当记者提出要为他们拍张照片时,李忠强转过身很自然地帮妻子整理着帽檐,那一刻,幸福是这么简单,又是这么动人。

  我们能为癌症患者做些什么

  走近这些癌症患者,没有人不被他们打动。乐观像是血液一样流动在他们的身体中,让你不由得为每一个努力绽放的生命喝彩。这些人因何相聚,这种氛围又是如何产生,也许我们能在甘肃省抗癌协会副秘书长郑雷这里找到答案。

  郑雷的父亲在十多年前因胃癌去世,这样的经历让他开始了对癌症患者的关注。目睹了众多癌症患者的精神被击垮、在病床上痛苦地挨过余生之后,有一个念头一直在他脑中挥之不去,那就是,我们能为癌症患者做些什么。

  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癌症定位可控性的慢性病。手术、放疗、化疗这些医疗手段,针对性地消除病灶,这个过程都是在医院完成,但之后漫长的康复,其实更加重要,基本靠病人和家人自己努力。但因为大家对癌症没有足够的科学认识,很多人在治疗阶段结束后,并不知该从何下手进行恢复,而是陷入无尽的迷茫和恐惧中,最终被精神压力压垮。

  正因如此,郑雷感觉到,纠正人们对癌症的误解,树立科学抗癌的信念,为进入康复阶段的癌症患者提供指导,这件事情必须有人来做。在这里,专家的悉心指导,病友间的交流和鼓励,患者们渐渐消除了对癌症的恐惧,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会轻易放弃生命。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心里燃烧着对生命的渴望,一个又一个抗癌奇迹也随之诞生。

  ■记者手记

  在与癌症患者们接触的这段时间,一方面我为这些病人感动欣喜,另一方面又替癌症群体惋惜。正因大多数人对癌症的误读,才让他们只能在病友的圈子中敞开心扉,享受快乐。当走向社会,人们的过度关心或者有意避让,无疑又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我们对癌症患者应该有怎样的人文关怀;医疗机构对癌症康复期的患者在定期复查之外,还能提供哪些康复诊疗方案;是否能建立一种长效保障体系,为这种慢性病患者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这些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支持。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