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饦在平遥多以白面为料,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途经平遥时,就吃过平遥碗饦,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平遥碗饦此后名声大振。
保德碗饦,有素、荤之分,最兴盛时期是光绪至民国年间,两枚铜钱一个,卖碗饦店铺仅县城就有70多家。
与碗饦类似的还有一种小吃叫灌肠,也是用荞面制作,只是在蒸的方法上有些区别。用碗蒸叫碗饦,太原、清徐等地曾用肠衣灌荞面蒸制,叫灌肠。也有人说,叫灌肠,是因为荞面有清理肠道的作用,故名灌肠。
如今这种荞面制品在街头小摊、星级酒楼皆有,近年更被制作为方便食品,让其柔韧筋滑与香辣爽口走得更远。
山西人的面是五谷杂粮,山西人的面食更是千变万化。对于山西人,面食的意思是面条、馒头、花卷、包子、饺子、糖包、油璇、莜面栲栳栳、灌肠、托叶子(蘸片子)、石头饼……这是由于面食的加工工艺不同造成的。
山西省烹饪协会曾考证,山西的面食400多种,烹制法十余种,有蒸、煮、炒、焖、炸、烤、烙、贴、烩、煎、汆……操作技法30余种:擀、推、拉、剔、拨、削、压、捏、搓、抿、折、滚、蘸、剪、切、戳、铲、转、摊……
山西面食制作的工具有饸(饣加各)床、抿面床、拨鱼板、拨面刀、削面刀、剪刀、称盘、瓷盘、擀面杖、石板、石头子……面,看似单调的食材,却在山西人手中创造出了各种花样,这种原料单一,品种丰富的习俗,是人们追求饮食多样化的智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