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本土茶 同样赛龙井

时间:2014-04-01 08:30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赵红梅,杨军 点击: 载入中...

新疆茶

 

  茶叶是新疆各民族的生活必需品,饮茶也在各民族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新疆民间素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无茶则病”之说。


  哈萨克族吃饭“卡依依苏”之意即为“喝茶”, 一般人认为,新疆气候干旱少雨,不适宜栽种茶树,自然也不能产茶,凡新疆所需茶叶皆由关内供应。因此,自古以来知道新疆出产茶叶的人并不多。


  实际上,新疆也出产茶叶民间称土茶,而且有些茶叶还曾是清代的贡茶。如今,新疆人利用自己独特的地域优势,尝试着将新疆特产的一些植物都用来制作茶叶,如墨玉玫瑰花茶、伊犁植物酸秆子茶等。新疆土茶就这样在历史长河与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着。


 

新疆征收过茶叶税

 


  昔日新疆与内地的“茶马互市”商贸活动盛极一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原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商贸和经济的发展。 自唐宋以来,历代官府都十分重视西域茶叶交易和新疆茶叶经营。新疆自产的土茶叶,实际上是在茶叶供不应求时,各地群众利用野生植物叶片经过加工后充当茶叶的代用品。早在18世纪后期,伊犁地区居民就有用山中野生植物叶子充当茶叶饮用的习惯,以后在民间渐为流行。


  1856年,新疆议征茶叶销售税时,把伊犁土茶也列为征税对象。地方政府仿效国家茶法,对进山采土茶者,均为官厅颁票征课,当年伊犁地方抽收税的土茶就达1.71万斤,税率达20%. 1859年当地土茶产量降为1.2万斤,1860年竟然已无人进山采茶,次年正月奏明停止征收土茶税。 新疆土茶的曲折经历 自解放前开始,新疆自产的土茶叶经历了出现、发展和被取缔的曲折过程。


  1885年,清户部咨巡抚刘锦棠询问新疆能否培植茶树,以此作为广开新疆财源的办法。 经实地调查后,刘锦棠奏称:“新疆天山南北两路从未种过茶树,绿茶性喜暖,关外雪地冰天,寒冷倍于关内,种植本不适宜。然亦有察其地气较暖,请购茶籽试种之处。应俟购买茶籽到疆,发展试种,有无成效,随时查明办理。” 此后新疆再未提起此事,据说是因为后来新疆试种茶树并未成功。 新疆建省后伊犁地区又要恢复土茶征课,奏称 “……野树,当地人取之以充茶,叶大枝粗,味也远逊于南茶之下,现以无人采食。”征课之议遂罢。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茶叶供应中断,伊犁及塔城等地又有利用野树叶伪造官茶,在民间销售,因价廉尚有一定的市场。


 

准噶尔柳花形如小菊花

 


  在新疆土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柳花茶了。柳花茶主要有生长在伊犁的准噶尔柳花茶和生长在乌苏的贡品柳花茶两种。 伊犁多柳,既有栽培的旱柳、白柳以及多种风景柳,也有多种野生柳。一些柳树在花期以后,常从枝间抽出藤状枝条,盘结成团,细叶犹如花朵,这便是柳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柳花都可制茶。 《新疆图志》中有对新疆独特的野生柳--准噶尔柳的描述与记载:“此柳异于常柳,无大树巨枝,丛生河侧。每丛千百条,叶如常柳,柳条作紫色,今年结花,明年即歇,枝花繁密,于6月初采之。花以小为贵,鲜时内有虫,虫细如线,长二分许,血红色,花大则无。”


  据介绍,准噶尔柳生于平原河滩地,也常常沿河延伸到前山地,属小乔木或灌木,其枝叶开展,形似馒头柳。它结的柳花,不同于其它柳花,状如小菊花,繁生枝间,是制作柳花茶的原料。 清代贡品乌苏柳花茶 乌苏柳花茶被作为清代贡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与西湖龙井一样,它也是被乾隆皇帝钦点为贡茶的。 当年,乌苏河滩水浅处多有老柳,入夏开青绿花,花朵尖瓣重迭,如含苞待放的小菊花,把这些花瓣摘下阴干后,用来冲饮就成了柳花茶。 据说,乌苏柳花茶味清香微苦,保健功效胜于龙井。 清末以来对柳花茶的传颂有很多,王子钝早年作的《柳花八绝》中有一篇为:“杨柳花开湖水长,柳花作茗沁脾凉。青莲不饮柳花水,空唱柳花满店香。”《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乡土志》中也记载:“柳花乃本境着名之物,瓣似柳叶,青绿可爱,可点茶味。”还有史料称,贡品柳花茶,除有良好的饮用和药用价值,还是《茶经》中未载之茶。


 

一公斤换四个美女

 


  据说清代最后一位蒙古王爷玛尼王爷就常常饮用新疆柳花茶。尤其在夏天,乌苏柳花采摘的时候,王爷会吩咐手下人把摘下来的新鲜柳花集中到一起,放在阴凉通风的房间里晾干;之后,包在一块白纱布中,用棉线捆扎两头,仍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随用随取。 蒙古扎克沁部落最后一个王爷丹登巴泽说:“那时候柳花茶价钱很好,1公斤柳花茶可以娶4个漂亮的黄花闺女。我亲眼看到一位长工因偷采了柳花去卖,打了个半死后被活埋了。” 与西湖龙井一样,被清朝乾隆皇帝钦点的贡茶--柳花茶,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开始在岁月的流失中慢慢沉寂。在时下众多的饮品中,犹若明日黄花,青春不再。只有到了每年的六七月间,白柳树开花的时候,那青绿可爱、细叠如菊的柳花,不经意间撩拨了一下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那淡淡的苦味又勾起了人们对往昔的怀想。


 

榆叶茶以假乱真

 


  新疆还有一种土茶就是盛产在南疆的榆叶茶。 清同治三年的1864年,新疆农民起义反清,天山南北兵荒马乱,商旅却步,无茶可供。其南疆居民苦于无茶,口干腹胀,饮食失调,迫于无奈,他们采摘榆叶,经过焙制,创制出一种新的茶种--榆叶茶。榆叶茶虽非正品,但也胜于无。如调以盐、牛奶、黄油等混合饮用,则味浓而香,可以假乱真。 经一地试制后,各地相继仿造,做法不同,其味各异,于是“榆叶茶”一名又为出产地名所代替,如“库车茶”、“和田茶”,所用原料均为当地榆叶。


  榆树新疆各地都有,在荒旱之年却可救人于燃眉,榆钱、榆叶、榆皮均可列为嗷嗷待哺者的席上珍品和饭间佳酿。 新疆人不可一日无茶 虽然茶叶只居于汉族“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末位,但茶对新疆的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影响却极其深刻,嗜茶的少数民族“宁可三日无食,也不可一日无茶。” 新疆各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饮茶特色。作为游牧民族的主要饮品,奶茶虽然和原有的饮茶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却又为汉、回等民族所接受。 新疆各族人民饮用茶叶还与国家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把大批库存的茶叶全部投放到新疆给官长发饷,当时称为“官茶”.“官茶”是当时新疆茶叶的重要来源。此后,新疆的茶叶全由内地供给。


  建国后1949年1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给新疆调运砖茶3万封60吨。1960年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实行“内销服从外销”的茶叶政策,但对新疆人的用茶需求,国家仍给予照顾,采取了保证供应的政策。 新疆茶道讲究健康 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喝茶的习惯。蒙古族、哈萨克族早餐往往是喝奶茶吃酥油炒面或炒米,这同维吾尔族早餐喝奶茶吃馕、回族喝茶吃馍馍大体相似。回族吸收了汉族喝“盖碗”的礼俗,接待客人或自酌自乐,必用盖碗冲茶,但冲泡的已不仅是茶叶,还有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红枣和冰糖等。 饮茶对新疆人具有特别的意义新疆人饮食多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之物。而茶叶富含维生素、单宁酸、茶碱等,由于较少食用新鲜蔬菜,人体所需的某些维生素要从茶中得到补充。 对于大量食用动物脂肪的新疆人,茶中含有大量芳香油,不仅可溶解脂肪,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加强血管壁韧性的作用,恰好能弥补饮食结构中的不足。 茶不仅对新疆人的饮食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他们的精神文化、礼节习俗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木扎提河风光
  • 新疆昭苏草原石人历经千余年石像仍栩栩如生
  • 新疆和田民间木器艺人达坂城古镇展示技艺
  • 新疆兵团农场女教师自创工笔胡杨流派形神兼备
  • 新疆古墓发现两千年前罕见金色马
  • 新疆阿拉尔发现昆岗4号古墓群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