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连接世界的经济文化之旅

时间:2014-05-02 08:26来源:华夏文化传播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丝绸之路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平沙莽莽的大漠戈壁,中外商队的骡、马、骆驼,满载着中国丝绸和各国的丰富物产,冒着严寒酷暑,万里跋涉,频繁往返,踏出了举世闻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烟波浩淼的海洋中,中外商船队满载着中国丝绸和各国的商品,扬起风帆,劈波斩浪又开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


 

丝绸之路探源

 


  中国的丝绸早在公元前就已分海陆两路外传,就陆路而言,有"北方草原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凿空西域的"西北绿洲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路则有"海上丝绸之路".这样,丝绸之路实际上有4条之多。


  最早的陆上丝绸之路是长城以北的"草原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古代的游牧民族塞人,最早地将中国的丝绸贩运至希腊。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衣料,希腊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Seres,即希腊语中的丝国)。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消除匈奴之患,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这是中国历史上名扬千古的创举,中国史书称之为"凿空之行".即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敦煌,出玉门关或阳关,沿塔克拉玛干南缘和北缘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或经伊吾(今新疆哈密)、吐鲁番到疏勒,然后向西越过葱岭,到大宛(乌兹别克斯坦)、条支(伊拉克)、大秦(罗马)、康居(撒马尔罕)和身毒(印度),这条由沙漠绿洲相连相成的要道,被二千年后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为"丝绸之路",也就是丝路中最有影响的"西北绿洲丝绸之路".此外还有一条以四川成都为起点,身毒(今印度)为终点的"西南丝绸之路".


  西北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在中国的汉唐之间盛行,到公元10世纪以后,由于整个中亚西亚地区的伊斯兰化和航海技术的发达,丝绸之路的重点转移到海上。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由东南地区的港口出口到世界各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开创了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更伟大的时代在哥伦布环球大航海之后来到,世界的贸易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丝绸之路也开始了一个新篇章。


  丝绸之路使古代中国走向了世界,它将中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印度等文明古国联系起来,是亚欧两洲往来联络的大动脉。通过这条洲际大道,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制品、瓷器、铁器、蚕丝、茶叶和其他商品,通过波斯、大食等国源源不断传到西亚及欧洲国家,直接影响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与进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壮举。


  经由"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像一位妩媚而成熟的女人,从中国的乡间小道走出,或穿越大漠戈壁,或远涉重洋,辗转中亚、西亚、南亚,一直抵达地中海及东非沿海地区,以万种风情,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时间最持久、路程最漫长、内容最丰富的一次文明的惊艳之旅,成为了当时时尚的达官贵人、贵妇名媛心神向往的时尚之物。他们把这种质地轻柔、色泽华丽的的丝织物看作是神话中"天堂"里才有的东西。古希腊人干脆称中国为"赛尔斯"(Seres),即丝之国,他们把购丝绸、穿丝绸看作是富有和地位的象征。据西方史书记载,有一次罗马帝王恺撒大帝穿着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服去看戏,绚丽夺目的王服在剧场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许多人情不自禁地赞道:"真像是一个美丽的梦!"于是,在那里掀起了一股人们竞相购买丝绸的奢侈之风。而近几年来,随着东方风潮席卷时尚界,作为东方服饰代表的丝绸也首当其冲地成为时尚设计师们的宠爱之物。


  几千年前,当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它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丝绸从那时起,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丝绸之路因此成为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经由"丝绸之路",中国奉献给西方世界以精美实用的丝绸,欧亚各国人民也同样回报了各种中国的需求品。我们今天所常见的一些植物,并非都是中国的土产,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批带有"胡"字的植物,如胡桃、胡瓜、胡葱、胡荽、胡椒、胡桐泪、胡罗卜等等,十有八九是来自西方。汉初以来,西来的不仅仅有植物,还有罗马的玻璃器、西域的乐舞、杂技,到了东汉末年,史书记载:"灵帝(167-189年在位)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续汉书五行志》)从魏晋到隋唐,西亚、中亚的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等,大量传入中国。


  自古而来,通过丝绸之路的精神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地进行,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早在西汉末年就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已经深入民心,并且由中国的高僧创立了中国化的宗派。今天,佛教已没有古代那么盛行,但人们头脑中的因果报应思想;语言中常常使用的一些词汇,如"刹那"、"影响"、"水乳交融"等等;随处可见的佛寺山窟;小说弹词等文学艺术形式;都是佛教直接或间接留下的影响。特别是沿着丝绸之路留存下来的佛教石窟,着名的如龟兹的克孜尔、吐鲁番柏孜克里克、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等,这些石窟大多融会了东西方的艺术风格,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它们连成一串宝珠,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无庸讳言,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虽然是以丝绸为开路先锋,但传播的远不止丝绸,它是在借助于丝绸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伴随着丝绸贸易,中华民族的文明不断走向世界,造纸、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科学文化都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丝绸之路的精神内蕴及其现实意义

 


  物质层面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遗迹。据考证,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北麓有一条古道,名"神仙路",又称"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这条路历史遗迹众多,沿途有圣僧玄奘留下的数不完的圣迹及传说,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多有毁弃和断阻,但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是难得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敦煌壁画中佛国世界的人间社会
  • 十五分钟的苏丹汗驿站
  • 玉门关和阳关
  •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酝酿“智慧”保护管理新模式
  •  西南丝绸之路:从茶马古道的烟尘,到天路的呼啸【追梦·西
  • 丝绸之路的由来及其启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