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恢武城

时间:2014-06-22 08:30来源:天山网 作者:李晓林 点击: 载入中...

喀什

 

喀什(资料图)

  一


  1826年的7月,一场大灾难降临在喀什噶尔城。


  浩罕国贼徒张格尔率众歹徒,带着贪婪与罪恶,越过我边境,屠刀霍霍,血洗了这座古老繁花的边城。乾隆皇帝赐名的喀什噶尔徕宁城在战火中遭到重创。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上下无不感到震惊。遂急调兵遣将,派当时统管新疆的伊犁守将长龄挂扬威将军衔,亲率精兵悍将千里奔袭,一举歼灭了称雄在南疆沃野上的张格尔匪徒。


  战后,长龄等人站在被战火熏烤过几近湮灭的喀什噶尔徕宁城废墟上,凝望着脚下硝烟缭绕、满地零乱的残垣断臂,凝望着弹孔累累、已是倒地的虎贲旌旗,不尽内心的惆怅和悲戚涌上心头。


  他在忧伤、愤怒的同时,也在思索着重整河山的信心。思想的电波快速流过。重建一座亘古未有的军事城堡,在他心中萌生。


  清军的将领不都是庸愚之人,大都是足智多谋的良将才俊。


  史料告诉我们,为建城堡,这些清代戍边大臣们可是煞费苦心,几番探究,几经论证。最后,眼光都聚集在喀什噶尔旧城东南20公里的一个当时清兵演武练兵场--喀喇喀依的(如今的疏勒县县城)地方。这里是十分理想之地,既可利用原有的军事设施,又可依托克孜勒河形成天然屏障,北可控制丝路交通要道,南可扼守往来人员,还可以英吉沙尔城、喀什噶尔城形成互为犄角、攻守支援的三角态势。于是,集体智慧凝结成的建城方案奏折,火速飞向远方的朝廷。


  道光皇帝得知后准奏,御笔一挥,赐名为“恢武城”,寓意恢复国威之意,并以满、蒙、汉、维四种文字缮写城匾以示嘉奖。


  时势造就智慧杰作。当时的治疆大吏们胸臆间的豪情壮志涌动如潮,远见穿过雪山戈壁,视野超古越今。他们参照内地满城的格局设计,不停地实地论证,屡屡修改图纸,反复地探究建筑中吃住、打防、隐藏功能,巧妙设置种种密道机关,以防外敌入侵,精心打造一座气势磅礴、壁垒森严的军事建筑杰作,让大清的威武在这里再现。


  1828年年初,正是春寒乍暖时期,喀什噶尔总兵周经莹率数千名兵丁民夫,如长龙巨阵,似滚滚洪流,奔向喀喇喀依,筑城修池。十个多月的时光里,这里人流如海,喧嚣鼎沸,号声如雷,马嘶驼铃,拉土运石,挖壕筑墙……


  一时,火红的施工场面,感天动地,蔚为壮观。


  几度风雨雷电,几度烈日炎炎,近三百天的风餐露宿。当年10月5日,一座占地面积达1.2平方公里,城周围长4.3公里,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度达12米,呈方形的虎踞龙盘,以其威武不屈、嵯峨峥嵘,耸立在浩荡广袤的大地上。霸气坚硬的城墙,威武豪气的城楼,以及攻防兼备的军事设施,呈现着当年皇恩浩荡威威正气。


  《喀什噶尔历史文化》一书是这样记载的:


  “由于城西全为兵营、武器弹药库等,加以帕米尔以西外敌来犯,城西将首当其中地暴露在敌军正面,所以在建设之初就不考虑设西门。”“此城三座城门均高8米、宽3米多,其间有小型瓮城相接,每座瓮城占地近300平米,可供80名士兵住宿守卫。各瓮城均开外、内两重门。”“进出城门拐弯较多,把更多的的麻烦留给企图破门而入的敌军。此外,每座城门外城门之上,修有均100平米面积、高有三层的城楼,可供观察敌情、守卫城门之用。每座城门都装有吊桥,沿城外一圈掘有10米宽、6米深的护城河。城墙外,还有一圈3米高、15米厚的外防御墙,又称副墙。墙内有射击孔。主城墙上有3米宽的马道,有炮台25座,垛口745个。在护城河外还分别设置有10座炮楼,以阻止敌军越过护城河。”“城内十字交叉路口有两条,分南北大街和东西大街。有占地89亩的长方形粮仓,为城内官兵贮存粮草之用。”“恢武城比徕宁城大10倍,比当时的喀什噶尔旧城大6倍,可以说,是天山以南第一大城。”后来恢武城因居住的汉族人多起来了,自然,人们把此城叫汉城,把喀什噶尔旧城叫回城。


  这么壮观雄浑、肃穆巍然的军事要塞,就像一座平地高耸的巨大雕像,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是那么巍峨,那么崇隆,那么独特,那么无与伦比。在现在来看,也是少见的。


  二


  仲夏的一天,我携了几丝怀旧的心绪,徜徉于喀什的大街小巷,终于,在环疆不远的地方看到了一段残破不堪、弹孔累累的古城墙,硕大的基座仍然能看出当年古城的轮廓威仪。不禁自问,这难到就是昔日名望声声的恢武城遗址吗?


  我带着敬重与虔诚的心情,沿着时间的脉搏,迈着坚实的步子,全身心地在史书中搜寻,聆听专家学者的细细讲述,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昔日曾经象征着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政权的生命与希望、尊严与权力的恢武城,如今在哪里呢?


  追溯岁月的时空。我遨游在波诡云谲、层层叠叠、愈来愈清晰灿亮的史记中,对话古城,共语往事,感叹疏勒县的变化之大。眼前的繁花耀眼,让人目不暇接,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早就把昔日气势磅礴的古城遗址的容貌改天换地了,连一顶点痕迹都找不到,很难想象这就是记录着历史的符号、记录着清政府强大与威严、记录当年横贯南疆的恢武城所在地,更不要说有人知道它的名字了。


  三


  恢武城百年时间里,并非太平无事。也有过战火硝烟,也产生过杰出的爱国英雄,也熏烤出过民族的败类。史上曾发生的七霍加、倭里汗等众多蝼蚁小丑,都先后在这里粉墨登场,生灵惨涂炭,动荡、恐慌弥漫着恢武城。然而,正当他们兴风作浪之时,高悬的正义之剑如一道道闪电,骤然霹碎了痴心野心家的梦想。他们带着哀伤、带着留恋的眼神,带着真主的训诫,走向了天堂。


  1840爆发后,又有一小撮动乱精英祸害新疆,染指恢武城,搅动这片本是平静、详和、安逸的土地。阿古柏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边疆各地封建割据势力蠢蠢欲动。回族土豪金相印,迷恋权贵,用三寸不烂之舌,蛊惑被清朝政府委派的柯尔克孜部伯克司迪克, 图谋乘机兴风作浪。结果,自命不凡,有非分之想的司迪克忘记朝廷对他的殷殷恩泽,背信弃义,摇旗鼓动,起兵反叛,一举占领了喀什噶尔。无能的魑魅魍魉把流窜在浩罕国 的阿古柏,作为“能人”招魂引幡请进来了。从此,广袤、和谐的喀什噶尔大地上瘴雨蛮烟,恶棍横行,沉冤难雪,万民音哑。欲壑难填的阿古柏,不停地投机钻营。在同流合污、臭味相投的英俄等国的教唆支持下,带着他的马前卒们,采取诱骗、煽动等伎俩,到处烧杀抢掠,攻城掠池。


  “屈辱,是内向的愤怒,如果一个民族真正地感受到了屈辱,那么,它就会像一头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马克思的这段话,就是当时喀什噶尔民众的心态。是的,苦难开始了,真正的雄狮不能沉睡。要奋起抗争,要奋起厮杀。南疆大地上,每一个人都是一把把锋利的剑,每一个村庄,就是一个随时燃烧怒火的火炬。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木扎提河风光
  • 新疆昭苏草原石人历经千余年石像仍栩栩如生
  • 新疆和田民间木器艺人达坂城古镇展示技艺
  • 新疆兵团农场女教师自创工笔胡杨流派形神兼备
  • 新疆古墓发现两千年前罕见金色马
  • 新疆阿拉尔发现昆岗4号古墓群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