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出土不同文化期彩陶撷英

时间:2014-12-10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彩陶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彩陶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兰州地处黄河上游,有着丰富的彩陶遗产。这里出图的彩陶,不但部分较广,类型较多,而且以纹饰绚丽,器形优美蜚声全国。


    所谓彩陶,就是我国古代绘有彩色花纹的陶器。在新时期时代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青铜时代的辛店等文化中都有发现。其主要特征是,在陶器表面有用红色和黑色颜料描绘的几何图案或动植物形花纹。既美观,又实用,简直就象工艺品。是当时人们用来盛水、饮食和烹饪的器皿,在人民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人们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装饰它、美化它,绘出了众多美丽的彩色花纹,创造出了杰出的彩陶艺术。


    兰州彩陶一是分布广,永登、皋兰、榆中三县和城关、七里河、安宁、红谷等区都有出土,二是类型多,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以及金石并用时期的齐家文化类型都有。它们既一脉相承,又各具千秋,生动地体现了兰州原始人类杰出的艺术思想、艺术实践和制陶技艺,不愧为瑰丽的艺术珍宝。


    马家窑类型,是中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的承袭和发展,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而得名。其器形、纹饰都与庙底沟类型相似,并有过渡性特点。马家窑类型的彩陶,表面打抹细致,黑色浓亮如漆,造型洗炼挺拔,纹饰多用弧线三角、圆点、钩叶、垂弧、豆荚形、方格网形和粗细线条的花纹,花纹遍布器物通体。盆、钵之类还有画内彩的施彩方法,显示了马家窑类型彩陶的高度艺术成就。榆中县马家坬出土的一件人面鱼身纹彩陶盆,可以说是这类彩陶的代表作。在这件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盆内,绘有作一圈排列的三条人面鱼身纹。人面为圆形,眼、鼻、嘴用横椭圆纹表现,在脸颊上还绘有圆点纹。圆形人面紧连着三角形的鱼身,构成了形象完整的人面鱼身纹。考古工作者认为,这种彩陶图案,很有可能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习俗中黥面纹身的反映。《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有氐人之国,人面鱼身。”距今约五千年的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分布地域,和古代氐族的分布地域基本相同,因此,马家窑类型彩陶上的这种人面鱼身纹,很可能是古代氐羌集团的一种图腾纹样。与此类似的马家窑类型彩陶,还有在白塔山东麓王保保城出土的陶碗。此碗为红陶黑彩,外绘弧线圆点纹,内绘网鱼纹,这是不同于其他类型彩陶的一个显着特点。


    在兰州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彩陶内,有一件彩陶豆,是这类彩陶中的一件精品。这件在小坪子出土的彩陶豆,属于距今约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马家窑类型。彩陶豆的口径为二十四厘米,为便于提持,在器腹两侧加置了一对环形带状耳,给器形增添了起伏变化。彩陶豆的圈足底十分精细地作有波状边缘,犹如妇女膨开的衣裙下摆的花边。上部盘内绘有四方连续的漩涡纹,与盘外所绘的起伏的波纹相呼应,显得十分和谐。此外,永登县杜家坪出土的束腰罐,也是马家窑类型彩陶中别具一格的杰作。


    距今四千多年的半山类型彩陶,以繁缛华丽着称,纹饰以二方连续的旋纹为主,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半山村得名。兰州出土的半山类型彩陶,陶质细腻,彩纹艳丽,尤其精美。在七里河区花寨子半山类型墓地出土的一批彩陶中,有一件旋纹彩陶罐,纹饰用复道的红、黑相间的线条绘成,腹部图案以二方连续旋纹为结构线,又以并行的线纹顺着结构线旋动,好像巨浪不住地翻卷,大大增强了纹饰的旋动感。特别是将这样的纹饰绘在造型丰满的腹部,气势显得更加壮阔,显示了半山陶工娴熟的线描技巧。在红古区土谷台墓地出土的一件半山类型的单耳彩陶杯,口敛、底平、腹微鼓,杯沿外部有一个环形小耳,很象现代的啤酒杯,腹部有四组鱼鳞纹杂以锯齿纹,唇内为双线垂弧纹,造型大方,花纹流畅,近乎写实,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永登县河桥乡乐山坪出土的七件半山晚期的彩陶鼓。这些彩陶鼓有大有小,形状与现在的喊话筒近似,一端呈喇叭形,外缘周边有许多分布均匀的小突,似乎是用来挂皮的“钉子”;腰部细长,中空,呈圆筒状;另一端较腰部为粗,形状各异,有呈束腰状的,有呈覆钵状的,有呈痰盂状的,有呈直筒状的,等等,周边均略朝外卷;在鼓壳同一侧面的两端,各有一只可能是用来栓绳的小耳;外表既有施彩的,也有不施彩的。据说,在同一地点发现如此之多的彩陶鼓,眼下在全国还属空前。其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文武考古工作者在土谷台进行科学发掘时,还从墓地出土了一件双耳彩陶壶,造型独特生动,花纹疏密相间,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彩陶。从器形来看,口小偏置,劲曲,体扁圆,肩下有两只环形耳,肩部前高后低,后端翘起一小鋬,酷似鸭形,属于半山类型。但从肩部所饰的双隔线菱形网格纹和一个蛙纹来看,又属于马厂类型。从而为研究半山类型彩陶和马厂类型彩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


    马厂类型彩陶距今约四千年左右,首先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陶衣多涂红色或施以红、白两色,彩绘常间用黑、红两色(也有单用黑色的),花纹色调浓重,多以直线构成简单的三角折线纹,折波纹、雷纹、圆圈网格纹,菱形纹和回纹,给人以粗犷豪放之感。但也不乏秀美之作。永登县蒋家坪出土的单耳彩陶瓶,就是一个例证。这件马厂类型的彩陶瓶,瓶口呈喇叭形,颈部颀长,自颈以下渐次膨大,尔后急剧收敛,颈肩之间有一小耳,在与小耳对应一侧的腹部中间有一突鋬,与小耳上下呼应,造型十分优美。花纹绝大部分用黑彩绘成,但在颈肩之交处的黑色彩纹中,镶有一圈红色带纹,显得非常俏丽。颈肩部的花纹平行稠密,在黑彩中露出道道陶底,作平行波状阴线纹。腹部花纹倾斜稀疏,作正倒相间回形阳线纹。在疏密和斜正的鲜明对比中,呈现出丰富的变化。而腹下部以一条宽带纹收结图案,与颈部的平行宽带纹相呼应,因而使腹部图案显得格外秀美。


    永登县蒋家坪马厂类型三号墓出土的彩陶瓮,也是如此。这件彩陶瓮,高五十二厘米,腹部呈最大程度的膨圆,由于底部急收,腹部造型显得格外丰满。这类大型陶器由于装饰面大,在上面配置图案花纹的难度也大。而在这件彩陶翁的腹部,十分得体地绘以四方连续的大漩涡纹,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旋涡纹由弧线构成,与浑圆的瓮腹外形十分和谐。在用土红色绘成的旋涡纹两边,又镶以黑色线纹,使花纹呈现出浮凸效果。由于这件彩陶翁形体高大,彩纹华美,从而赢得了“彩陶王”的美称。不过,当本书即将定稿的时候,笔者又从兰州市博物馆获悉:该馆新近征集到一件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翁,出土于红古区。因研究成果尚未公开发表,具体尺寸不得而知,据说其形体比这件马厂类型的彩陶翁还要高大,是目前国内形体最高大的一件彩陶。由此来看,彩陶易“王”,似乎已成定局。


    马厂类型彩陶虽比马家窑类型彩陶粗糙,但器形和花纹的种类都有所增多,仍不失为艺术珍品。全国第一次文武展览纪念章上的彩陶图案,就是永登县出土的马厂类型器物。


    齐家文化类型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陶器多不绘彩,只有少量绘有几何图案,其时代晚于马厂类型。兰州市城关区的青岗岔,榆中县的白虎山,永登县的李家坪等处,都有大批实物出土。


    兰州彩陶以其淳朴的艺术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洗炼的处理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是兰州古代文化的一朵奇葩。最近几年,为适应旅游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兰州的工艺美术工作者陆续仿制了一些彩陶,颇受外国游客的欢迎。并在公元1983年中国国际旅游会议旅游纪念品评比中,荣获“优秀旅游纪念品奖”.这些酷似原型,足以乱真的仿彩陶,一般都以红粘土作原料,用车旋的方法造型,用水溶性颜料彩绘。彩绘纹样尽量遵循原彩陶图案的变化规律,并在黑、红两色之外,适当加入了白色,从而收到了明快、和谐的艺术效果。


    记者 童微整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载歌载舞马家窑
  • 甘肃仰韶文化中的彩陶
  • 甘肃仰韶文化中的彩陶
  • 齐家玉器放异彩
  • 齐家玉器放异彩
  • 兰州出土不同文化期彩陶撷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