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兰州市和白银市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意味着兰白经济圈正式启动,并迅速进入实质性的落实阶段。次日,庆阳市和平凉市也召开新闻发布会,前者是落实省委中心带动的战略,后者是落实两翼齐飞的战略,由此拉开了甘肃经济未来发展的序幕。中心带动说到底是兰白经济圈的带动,兰州和白银地区以及周边100公里的范围内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利用兰白经济圈内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形成甘肃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个区域内——而不是在一个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市场拉动内需,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必然趋势。当兰白经济圈概念一经问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城关区有何动作。
城关区是兰白经济圈的“内核”,做好兰白经济圈的事,首先要做好城关区的事,如果城关区产生“核裂变”就会带动和拉动兰白经济圈的发展。因此,城关的事是落实省委区域发展新战略的大事。
在中国,大城市的首善之区都是关注的重点,首善之区不仅仅是经济实力超强,更重要的是市场资源丰富,经济实力和市场资源构成首善之区的两大利器,使它无所不能。同时,首善之区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创新机制和体制,找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而兰州市的城关区则有些不一样。一,城关区城市建设欠账太多,城区公共设施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现在的城关区从东岗镇到伏龙坪十几平方公里内,生活着100多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8万多人,人口密度为全国之最,按国际标准,这样的人口密度已成为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给城关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二,由于历史原因,城关管理权被严重弱化,兰州建市较晚(1941年正式建市),在历史上兰州市就是城关区,城关区就是兰州市,市区不分,体制不清,市级行政机构代替了区的职能,很多本属于区级管理的权力被市上越俎代庖。在1949年前后,经济总量低的情况下,形成的市区不分的格局至今仍然存在,这不仅仅表现在管理体制上,更多的是在管理的观念上,这就使城关区有区的架子却没有区的权力,比如,水、电、暖、交通、城市规划甚至环卫等等,城关区实际上是管不了的。三,城市规划对城关区影响太大,兰州的城市规划总是以城关区为“核”的思路下制定的,没有拉开城市的框架结构,加之城关区内很多建设没有按规划进行,道路、建筑及公共设施被随意改变。四,城关只有地上城,没有地下城,一个现代城市必须具有地下的网管以及掩体设施。城关区没有,因为最初的城关区充其量是一个城镇而不是一个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城关大发展的时期,但这一时期只重视地上,不重视地下,没有地下城就是城关处处受阻,形成了目前天天开挖、天天修路的局面。五,城关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掌握在城关区政府手中,城关区的产业隶属于省、市、中央,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联动过程,城关区的作用仅仅是协调和服务,这些现实的问题都摆在城关区的面前。
城关所面临的问题是中国不发达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心带动”迫使兰州市重新评估城关的地位,重新考虑城关的发展,现在的城关是人挤人、车挤车、楼挤楼,这种现象显然很难发挥中心带动“核”的作用,城关要变为“核”首先要重新确立城区功能。在省委区域经济新战略中,区域内的横向联合会使一些区域功能发生变化,城关的功能在于服务和交流,为全省各地的企业实体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整合各种服务产业,如,金融、人才、信息等等,使服务业变成城关的经济实力并提供高品质的交流平台,从根本上改变城关区的经济结构。其次是限制城关城区人口增长,就世界城市而言,城市化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农业人口和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涌进,使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骤增;第二过程是城市的外延扩大延伸,形成城市中心“空心化”。现在城关区处于第一过程,控制城关人口,一是靠城市自身的过滤功能,二是用行政手段加以限制。第三,减少、冻结城关城区的工业用地,原则上不再开发新的项目。第四,调整管理结构,扩大区级权力,兰州市要还权于区、还权于民,该区上管的要全部归还于区,形成省、市、区三级分明的城市管理机制,并能够借鉴发达国家管理城市的经验,将城区的公共服务实现企业化和市场化,政府集中精力做好服务协调和交流的工作。
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管理现代化城市同等重要,“中心带动”的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子加快,当城市化的步子越快对管理的要求也就越高,管理城市和经营城市是兰州经济圈碰到的新问题,因为它不是我们现在讲的管理城市,而是如何发挥城市的市场功能,使城市成为经济网格化的有机部分。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