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纪念特刊
甜蜜写在柏树巷居民脸上
“三天前,我和三哥在甘南路和金昌路交界处下了车,然后寻找颜家沟,可没想到这一带变化那么大,我们围着这一带走了三个大圈还是没有找到颜家沟,无奈之下只好向附近住户打听,想不到这一带住户也多为外县迁兰人员,对我们的打听一律回答‘不知道’。最后还是一个卖香烟的老人主动对我们说,‘你们走来走去的地方不就是颜家沟嘛!’”李然是一个地道的兰州人,在兰州出生,在兰州长大,只是大学毕业后不在兰州工作而已。这两天李然来兰州探亲,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却对这个城市产生了陌生感,他甚至笑称自己是“城市外乡人”。
“这10年来,兰州的变化真大,甘南路这一片变化尤其大,没想到马路两边开了这么多的店,商业氛围这么浓厚!”李然说。白天的甘南路已经让李然大吃一惊,相信晚上繁华热闹的甘南路更会让他大开眼界,重新认识这个城市。
别说李然这个离开家乡十几年的人了,晚上从来没去过甘南路的记者也有同感。夜幕降临,甘南路一路的霓虹灯,这条街道像被粉红、火红和绿色的灯光包围起来,啤酒麦芽和爆米花等食物的醇香开始在夜色中漂荡。每间酒吧都透着经营者的智慧,张扬着独特的装饰风格,别具风格的灯光,精心装饰的店面大大小小,形态各异,风格迥然不同,极力张扬着个性,一步一景,光怪陆离,特别耀眼。哈瓦那、安其尔、巴洛克、左岸右岸、锐舞、昨日重现、斗地主、香格里拉、半亩地、浓情丽舍,几乎所有的店名都标识着外文,有身处香港或者欧洲的错觉。随意走进一家咖啡厅,轻柔的灯光散发着暧昧的光芒,幽雅的小提琴声像轻风一样似有似无地荡漾着,客人们大多浅斟低饮,悠闲地享受着淡淡的音乐和浓浓的咖啡,随意地说些恬淡的话题。
置身这五光十色的美景之中,记者不禁感慨万千,白天采访时,一些老居民向记者形容的甘南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甘南路是新开的路,以前压根就没有甘南路。这一片都是些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小巷和死胡同,到处是民房、空地和一些临时建筑。很多小巷只有一米多宽,仅能容几个人过去。”73岁的马大爷回忆道。据他介绍,原先的这一片都是居民区,后来旧城区改造,才在这里新建了现在的甘南路。
在天生园食品厂工作了18年的李大姐告诉记者:“甘南路建成之前,现在的藏酷KTV周围的一片都是天生园的厂区,当时周围的民房也都很破烂,而且道路特别不好,每到下雨天,人根本就没法走。”
甘南路本是不存在的一条路,以前它的编号为361-1号路,属于兰州市的一条规划道路,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版城市规划布局中就对它做了详细的规划,但一直没能实现。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兰州市进一步加大对旧城区改造力度,该道路的规划设计终于在2000年12月出炉并开始施工,改造共用了一年时间。随后,甘南路就像“吸金石”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气,酒吧、咖啡厅、服饰店、餐厅……仿佛商量好似的一家接一家开起来,到底有多少商家?没人说得清。
“眼看着这里一天比一天好,我想着以后会更好的,因为社会在前进,这里当然总是会发展的。”马大爷一席话让记者对眼前热闹繁华的甘南路有了新的认识。
记者 吴少华/文 郗建农/图
污水满街淌,垃圾遍地是;雨天一路泥,晴天一身灰;夏天蚊蝇扑脸,冬天垃圾成山。十年前,这是柏树巷的真实写照。
谁也没有想到,如今的柏树巷平房变楼房,环境整洁,路面平坦并且宽敞,柏树巷社区居民的脸上都写着两个字:幸福。如今,呈现新面貌的柏树巷只是近10年来兰州市小街巷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更是兰州市城乡一体化的真实写照。
污水满街淌,垃圾遍地是;雨天一路泥,晴天一身灰;夏天蚊蝇扑脸,冬天垃圾成山。这是过去柏树巷的真实写照。
住在柏树巷100余号的王女士的背包近来是越来越轻了,因为里边少了手电筒及防身用的小木棒。在王女士的记忆中,七八年前的柏树巷只要天已黑,能否安全回家就成了一件大难事。王女士说,那时的柏树巷没有一盏路灯,到处一片漆黑。而由于柏树巷居住环境的特殊性,在外聚集的吸毒人员及游手好闲的人随处可见。他们有的是三三两两的围聚在一起拦截路人要挟钱财,有的是蹲在阴暗处的墙根、大树附近一起吸食毒品。那时由于自己经常加班,下班较晚,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往家赶,背包里装的全是防身用的东西,就怕被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及吸毒人员纠缠。如果下班太晚了,就索性在单位熬到天亮,不回家了。可就是这样小心的预防,自己还是被抢过好几次。随后,王女士还略有羞涩的告诉记者,那时提到吸毒,有谁不知道柏树巷的,要是不走运在公厕里遇见,就是肚子再疼也要忍着疼痛迅速离开,以免招惹到不必要的麻烦。可如今,王女士放心多了。“现在不一样了,巷子的道北路整个都安装上了路灯,能清楚地认出行人,灯亮了,安全了,心里也敞亮了。而曾经那些天黑就看见的吸毒人员及游手好闲者也没有了身影。”
“路灯亮了,晚归的市民不怕了……曾经脏、乱、差的柏树巷,如今干净了。”西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郑永华兴奋地说道。在郑永华眼中,地处七里河区东大门的西园街道辖区地理环境特殊,人员结构复杂,具有小巷多、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多、遗留问题多等特点。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造成辖区吸毒人员相对集中,违法犯罪问题相对突出,禁毒工作任务历来十分繁重而艰巨。辖区百姓更是屡受其害,叫苦不迭。对于其他街道不是个事的戒毒工作,在这里却成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全街道已入库吸毒人员885人,戒断三年以上吸毒人员403人、外流下落不明人员6人,社区戒毒32人、社区康复306人、强制隔离戒毒42人、参加药物维持治疗3人、死亡12人、在监狱、禁毒所18人。在2008年,街道更是被省禁毒委确定为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工作单位。目前,社区戒毒32人,在社区康复306人中,已签订戒毒(康复)协议书304份,签订率达90%。“而柏树巷最具有代表性的巷子,如今也一改往态,曾经天黑就蹲在巷子深处的吸毒人员已不见了踪影。”郑永华肯定的表示。此外,她表示,为了抓好禁毒工作,柏树巷的社区民警、禁毒专干、禁毒协管员等每天都要在巷子里面反复巡逻,以还社区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
在柏树巷土生土长现年61岁的关秀英还有别的话要说。“要说咱们柏树巷变化最大的,还是楼和路。早些年,这里还是农家院落,处处都是平房。而那时,房子里最常见的是蚂蚁。即使买杀虫剂喷洒,过一段时间蚂蚁又会猖獗起来。厨房的碗筷在每次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消毒。每天晚上睡觉,听到最多的就是老鼠在房顶跑来跑去的声音”。现在不一样了,自1996年柏树巷大拆迁开始,巷子里的平房就少了,粗略计算如今已有了20余栋的以8层楼为主的楼房。而更高兴的是,住户不会再为晚上睡觉有没有小偷来撬门而担忧了。
而作为居民们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之一的柏树巷社区北端的道北路段如今也换了新颜。关秀英说,这条路以前全是土路,夏天灰尘漫天,雨天泥泞不堪。每到雨雪天,在这里上学的十二中的学生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在泥水里。“要想体验柏树巷的大变化之一,最好还是去道北路走一圈,现在那条路别提有多平坦了”。关秀英骄傲地对记者说。
谁说柏树巷的社会治安不好?谁说西园街道的事难办、路难走?西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郑永华不服气地说,如今禁毒工作与促邻里和谐的“邻里之家”已成为了西园街道的招牌。如今街道已创出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新特色,为创建三级无毒街道打下了坚实基础。前年起,“邻里之家”社区服务工作站在社区建立了。“邻里之家”以引导社区居民“管好自己事、关心邻里事、参与社区事、了解天下事”为宗旨,通过为社区居民搭建一个相知相识、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服务平台,逐步消除邻里关系存在的“一墙之隔不来往,擦肩而过不搭话,对门相见不相识”的现状。同时,在“邻里之家”还配备了多种娱乐设施、健身器材以及小型图书馆。
谁也没有想到,如今的柏树巷平房变楼房,环境整洁,路面平坦并且宽敞,柏树巷社区居民的脸上都写着两个字:幸福。如今,呈现新面貌的柏树巷只是近10年来兰州市小街巷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更是兰州市城乡一体化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