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系列报道之三十七
在田野里破土的市场之花
农历腊月二十四的张掖郊区朔风刺骨,这里连续9天持续低温。
“明天村里200多户全部住进这个小区……”
在小区门口的墙前,马志祥拿着移动话筒指着规划图,向省城来的人们介绍前进村的住宅建设情况,脸冻得发红。他是村里的党总支书记。但十年前他是金张掖面粉厂和金张掖酒厂的厂长,固定资产有800万。2001年村里换届,他被村里人请回来当村党总支书记。那一年他才35岁。在上楼时,村里人介绍了他的基本情况。
进到小区的一套房子里,房子是标准的两室一厅,空间布局很合理。水、电、气都通上了,可能因为人还没住进来,暖气还没通上,摆着一张可能是看工地用的活动床。“这是村里投了6000万建的,二期工程明年就完工了,农民都要从宅基地上搬过来,节约出来的300亩宅基地全部要复耕。”马志祥一板一眼地说。
前进村有7个自然村,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384户,1500人,现在没有人在外地打工。去年总产值是3800万,人均纯收入6800元。
前进村和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村一样,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耕作和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迁,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正在向规模化商品化发展。像马志祥这样年轻、有能力、懂市场的年轻基层干部已成为农村变革最生动的力量。
“我们有6个专业合作社,走,到我们的蔬菜恒温库去看看。”马志祥熟练地驾驶着他的丰田越野,在平直的村道上疾驰。有积雪的田野里,目光所及之处是一排排日光温室。
恒温库里停着几辆加长的货车,车尾和冷库的台阶齐平,几个工人用手推车直接把装着红提的箱子推到货车箱里。“这个库是我们招商引资进来的,浙江人东阳嘉和投了2000万建的,能储藏蔬菜3000多吨。”马志祥饶有兴趣地介绍道。在马志祥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村里的土地集中起来,用日光温室种圆茄。种惯了大田的人们对这个决定是怀疑的,认为他干企业行,种庄稼行吗?“我们组织人到全国看,一看我就知道怎么做了,先发展示范户挣到钱了,让人们看到底行不行。”马志祥很专业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发展,“30年的包产到户把土地的潜力都挖尽了,发展遇到了瓶颈。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集体创业才能发展,这也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为种圆茄马志祥跑了一趟山东寿光,引进了种植技术。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一年下来农民手中拿到的钱是种大田的5倍,证明马志祥是对的。“长绿蔬菜专业合作社”顺理成章地开张了。随后两个奶牛专业合作社、红提专业合作社、农场专业合作社、长安家园餐饮合作社相继出现在前进村。种红提的日光温室现在有300多亩,在春节前供不应求。
“启动农民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旁边没人时,马志祥说了这样一句话。当时他提议建恒温库,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相对外面的寒冷,这座西红柿大棚要温暖得多,有村民在里面采摘,供应春节市场。
自动投料机正在给奶牛投料。在其中的一个奶牛场的参观平台上,马志祥指着奶牛说:“现在我们有2000头奶牛,完全自动化养殖,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发展循环农业就必须要养奶牛。奶牛合作社里的人插话,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养殖户们都准备放弃,马书记反而带人到宁夏、内蒙收购奶牛。人们都不明白马书记要干什么。但三个月后,我们的600头奶牛就涨了200多万。他后来才对我们说,市场风险越大,机会也就越大。现在我们和伊利签了长期收购合同,每公斤4块钱,比市场价高35%。
经过十年的积累,前进村企业性质的合作社资产已达到亿元。
“农业越发达,经济越落后,发展农村就是要发挥能人效应,村两委主要是抓能人、抓项目、搭平台。我们村两委把村里的能人请出来,把在外地打工的能人全部请回来,让他们当带头人,还外聘了70个管理人员,这些人都给房子配小车。现在我最缺的就是人才,就要大张旗鼓地挖人才,有能力的人要2000万年薪,我也给。”马志祥很专业地介绍,让省城来的人都很诧异。有人偷偷说,马书记专门给市委书记作过汇报,还给市上的有些干部讲过课呢。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