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甘肃第二大城市要有所担当

时间:2011-12-31 16:23来源:鑫报 作者: 鑫报经济分析团 点击: 载入中...
天水:甘肃第二大城市要有所担当

2011甘肃经济六大战略思考系列之二

       天水,虽被誉为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但却面临着身处兰州、陇东、陇南、西安的包围之中,处于农村人口和消费的集散地,城市化程度不高的尴尬境地。此外,当周边市区不断发现新的矿产资源之时,天水显得无奈和困惑,一个夹在两大省会城市之间,境内资源却很少,经济结构形态还基本处于农业形态的区域,发展起来当然会比其他地区困难得多。

  然而,天水有两大优势:一是制造业优势,二是天水气候湿润,适合宜家宜居。因此,天水要“壮士断腕,痛下决心”,重新定位,改变目前“样样有,样样不精”的经济形态,利用自身优势走精密化制造工业之路,打造新型的人文居住区。只有这样,天水才能真正地承担起作为我省第二大城市的重任。关注指数:

  ★★★★★

  

  关注理由: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作为甘肃第二大城市的天水,绝对不能只停留在风景优美赞誉之下了,天水已经到了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时候了,只有重新调整原先以农业为主打的产业结构,建设以星火制造为龙头的国家级精密制造基地,打造西部乃至国内新型的人文居住城市。天水才能真正地融入关中经济圈,才能在省委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新战略中,发挥出其不可替代的区域优势,从而在整个甘肃和西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连接兰州、西安,辐射陇东南的重要作用。

 抓“关天”机遇   让“陇上江南”舞起来

  “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给予处在“关天经济区”跨省合作的天水市一个明确定位。按照规划,国家明确要将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的增长极。到2020年,经济总量在西北地区比重将超过1/3。经济区的确立,为天水市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战略机遇。 

  天水, 作为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现辖两区五县,有人口360万,是甘肃目前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天水市正好处在祖国的几何中心,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及区位优势。天水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陇海铁路穿越全境,是西陇海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

  区位优势使作为甘肃省第二大城市的天水,在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与同省的其他市州相比,天水也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与河西地区、陇东地区、陇南地区都有着极为丰厚的地质矿产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相比,天水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后盾,同时,在越来越发达的交通网络面前,便利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同时也让天水的发展越来越处于不利的位置,因为越来越发达的交通只能让天水成为一个中转点而已。    

  所以,在面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国家级重点经济区的重大机遇面前,天水市要在整个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担当,关键在于天水能否抓住这些机遇,利用其地理区位优势,进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中,更加凸显和发挥其作为甘肃第二大城市的优势的重要性。天水走进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一国家级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就像浙江主动融入上海一样,天水也要在这个定位上寻求最适宜自己的发展路径。因为,今后关中发达地区必然要向经济、信息、人才辐射区域回流,天水位于关中地区外围边缘,更有利于吸引优势聚集,也能找到更多发展机会。   

  如何利用“关天经济区”这一国家级经济区的发展机遇,天水需要牵着关中的手,让自己舞起来。而要真正融入和实现跨越发展,天水就不能把自己定位在甘肃省内,而应开阔视野,放远眼光,把自己定位在国家级的大背景下,审视自身的优劣势,找准定位,在大关中这一平台上,搭好台、唱好戏。也只有这样,作为甘肃第二大城市的天水,也才能真正意义上肩负起,“关天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和重要的发展极,真正发挥甘肃东部桥头堡作用,担负起连接兰白经济圈、辐射带动陇东南及关天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

  以星火为龙头   打造国家级精密制造基地

  构建“关天经济区”是国家开发西北的一盘大棋。而天水之所以能够承担起建设这一重要经济区西端增长极的重任,和关中城市一起组成一个国家级的经济区,关键在于这里集中了甘肃省三分之一强的装备制造企业,效益指标占到近一半。这些优势资源都为天水作为甘肃东大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因其在装备制造业中的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工业集群中的相对优势,形成了能够和关中市区共建国家级经济区的基础。

  从天水的产业结构来看,三个产业不合理,产业层次较低。2009年天水的三个产业结构比例为18.4∶38.9 ∶42.7,可以看出天水一产所占比重偏高,工业发展缓慢,二产所占比重偏小,三个产业发展极不协调。因此,天水在“关天经济区”的这盘棋中要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做大做强天水装备制造业,把打造国家级的精密制造基地,作为天水“工业强市”的一条必由之路。    

  天水装备制造业比较发达,从上世纪中叶起,天水就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要城市之一,并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据了解,天水装备制造企业的总量和效益均占全市工业的一半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1/3,效益占全省近一半,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天水市已拥有装备制造企业61家,资产总额56亿元,从业人员26401人。并先后创建了长城电器、星火机床、华天电子、海林轴承、燎原凿岩机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0个。

  天水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要有所突破,就必须抓住这次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机遇,在“精密制造”上做文章,也就是要走瑞士或日本那样的高科技的产业发展之路,重点发展微电子产业,来料加工的精密机加工企业,生产智能通用控制设备的开关企业和自动化控制设备的高科技产业,逐步建成我国精密制造基地。对于天水工业的发展,打造以星火为龙头的国际级精密制造基地,从技术力量上星火制造完全具备条件。

  2008年10月,甘肃天水星火机床有限公司以超过80%的高控股率收购欧洲老牌企业法国索玛公司(SOMAB)。同时,参股德国亨利安传动技术有限公司(WMH)。这不仅是甘肃工业企业首次收购、参股欧洲老牌企业,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以超过80%的高控股率收购欧洲老牌企业的一个典型。完成收购和参股后,将引进五轴联动技术,并在中国合资组建精密传动制造公司。星火机床的这一举措成功掌握了世界先进的数控机床制造核心技术,而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数控机床将是这一区域装备制造业着力发展的部分。天水星火机床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将在这一总体规划中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为拉动经济区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作出重大贡献。建最佳宜居城市   让消费、人流和旅游形成聚集效应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天水现有的产业结构应该说已经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中,360万人口的天水,城市人口只有不到60万,农业比重过大,导致了城市消费能力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可以说,天水市仍然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而结构不合理是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的主要症结。

  在天水发展精密制造的工业化过程中,天水如何利用其区域地理优势,来进行城市化建设则是又一个重大的问题。从大范围来讲,天水基本上处在我国的地理中心;从小范围来讲,天水目前处在甘肃、陕西两个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天水作为一个链接型城市,如何利用其很好的自然、地理环境,构建一个适合居住的人文新城市,则是天水在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的天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虽然有着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优越自然环境,但一个很现实而且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摆在了天水面前,近年来,天水人不断外流,很多天水人不愿在天水买房,而是在兰州或西安买房,而且这一趋势愈演愈烈。

  让我们换位思考,在唐开元盛世,秦州(古天水)是我国西去长安的一大重镇,被称为“千秋聚散地”而名噪一时。历史上,在天水这块大地上,曾诞生过无数的名人,无数的名人也曾旅居过天水,如李广、赵充国、赵壹、诸葛亮、庾信、玄奘、杜甫、李白、吴玠兄弟、宋婉、谭嗣同、邓宝珊等。而且天水市内古树名木繁多,有2500年的春秋柏,全国罕见的千年双玉兰,与杜甫同时代的子美树,按64卦种植的古柏等等,使整个城市更显得古老深邃。整个城市清静恬淡,没有太多的商业味,所以非常符合人文居住的特点。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天水的第三产业(商业、交通业、旅游业等)。天水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为42.7%,这个数值稍高出整个甘肃省的平均水平,所以说明,天水的第三产业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与天水作为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置也是相吻合的。而让天水成为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可以让消费、人流和旅游形成聚集效应,并以此推动天水第三产业的发展。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天水除了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外的另一大优势,如果能够深入挖掘天水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话,让天水的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会发展得更好。

  近年来,天水市紧紧围绕“建设大城市、陇东南中心城市、西部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的目标所做的各项工作,使得天水建设适合居住的人文新城市有了巨大的推动力。在《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提出:天水的城市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西北适宜居住的理想家园。规划形成“一带多心,轴向强化,组团发展,山水连城”的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天水市域总人口达到4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左右。在这一点上,天水市政府已经提出,力争到2020年,天水要建成西部重要的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大市、西部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和国家重点旅游城市,成为经济区西端新的经济增长极。相信到那时,一个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天水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把人才请回来  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

  天水市是我国东南西北文化的交汇之地。从古到今,这里就是原始人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重要据点;进入文明社会后,起源于东方的秦人来到天水,他们在大量吸纳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西戎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最终统一了中国。此后,天水一直处在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后形成茶马古道)的交汇点上。抗战时期,天水成为东南沿海民族工商业的避难所;三线建设时期,又有一大批企业从东南沿海一带迁来。所以天水的传统建筑、语言风俗、地方饮食、民间歌舞、民间武术以及产业结构等都带有东西过渡南北交融的特点。同时,由于天水在1.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36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达300万,人多地少的格局,使得天水人在对外人员输出上,与甘肃其他市州相比要好。从走街串巷的卖货郎,到在普兰口岸进行小商品交易的商人,再到我国房地产大鳄级人物潘石屹……天水人的身影遍布全国。大量的对外人员输出,使得天水人形成了外向型市场经济,而能否利用天水的开放性和外向型的流动,来形成天水新的经济社会环境,则是改变天水与甘肃其他市州相比资源相对匮乏之尴尬的重要举措。

  正是有着开放的形态,使得天水在资源匮乏的尴尬中,却多了一份新的资源。天水人才的对外交流,也给天水带来无穷的发展机遇。通过20多年“打工潮”的锤炼,外出务工的人员大多具备了回乡创业的条件,他们走出农村,走进城市,转变了观念,增长了才干,积累了资金,从当年的“打工仔”、“泥腿子”成长为返乡投资兴业,报效家乡的企业家、董事长和致富领头雁,成为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据悉,目前天水市活跃着一支2万多人的劳务回乡创业队伍。这些人才的回流,带回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更是一种先进的理念。

  天水开放性的城市和外向型市场经济,在大量的人员对外交流下,给天水的第三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三产”服务业作为最大的“黑马”正在日益崛起,成为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军”。以天水秦州区为例,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前半年,秦州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0.1万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79%。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相信,随着陇东南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能源大通道的形成,肩负发挥我省东部桥头堡作用的天水,有能力、有信心扛起辐射带动陇东南及毗邻地区加快发展的连接型城市的大旗。并以此真正地肩负起甘肃第二大城市对甘肃经济发展中的担当作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明确监察对象建环境监测网络
  • 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看得见的声音”
  • 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 华润雪花啤酒甘肃有限公司勇闯天涯-中期野营选拔赛队员出发
  • 甘肃青海宁夏服饰批发商联盟启动
  • 甘肃国美爱心公益行----一路相伴,走进儿童福利院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