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屏蔽了多少农民工的就业梦

时间:2011-12-31 17:13来源:鑫报 作者:李东 点击: 载入中...
八评城市化进程中的空心化问题
技能,屏蔽了多少农民工的就业梦
 
  千百年来,由于受农耕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甘肃农民一直以土地作为最基本的谋生手段,他们始终不愿意放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但是,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实质上为农民工提供了除种地之外的多种就业渠道。城市的急速扩张和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大批的务工人员,今天的中国如同100年前美国开发西部一样,对各种人力资源具有巨大的吞吐量。可以说,到处都在招人、缺人。然而,为什么出现许多企业招不到工,而许多农民工却找不到工作的怪象呢?
  劳动力分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劳力”,一种是“人才”,“劳力”和“人才”的区别在于技能和经验的拥有。中国的农民工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民来到城市,不会挑选活去干,只要是脏活、苦活、累活,他们都会去干。农民工基本上不怎么选择工作。第二阶段是农民工随着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开始挑选适合自己的工作。随着城市生活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进入招工的“第二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值得深思的是:当农民由乡村走进城市,随着空间的转移接踵而来的是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的变化。而很多农民工却没有完成这一转变,这就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中长期处于“边缘人”的尴尬境地。
  一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公正平等的,在同样的条件下,择优录取,是天经地义的。我们承认由于城乡受教育条件所限,市民比农民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市民的视野和农民的视野是有差距的,在承认社会教育不公的同时,必须要指出的是,农民本身的意识和观念也造成农民在城市就业的困难。许多农民是在农村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技能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中长大,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与城市格格不入的因素,而有些进城的农民工又不去学习和改进,因此,农民工提高自身的素质就成为他们就业的当务之急。
  恕我坦言,农民工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就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好工资。同样在一个村子里长大,在建筑工地上,一个掌握了泥瓦工技术的人就能当上大工,每天可以挣到150元或者更多的工资,而另一个不会这门技术的人就只能当小工,每天只能拿到80元的工资。技术就是金钱,要想挣大钱就要学习技术,这是永恒的“真理”。农民工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方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劳动力市场。
  农民工的无根生存,是城乡分割二元体制惯性作用的突出表现,是制度缺陷、素质缺陷、环境缺陷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附着于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诸多制度性歧视,使他们无法在城市生根,农民工是边缘人,融不进这个城市社会。近年来,各地煤矿恶性事故频频发生,数以百计的农民工在事故中丧生。尤其是不平等的工资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扎根城市成了“空中楼阁”。另外,农民工自身素质和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无法满足城市化需要,只能干最脏最累的活。农民工在城里低人一等,受人歧视,这就使许多农民工有了“长安虽好非久留之地”的无奈和感慨,而这种局面的形成往往与他们无生产技术、无能力相联系,在大多数的工厂、企业里,农民工只作为劳动力被使用,改变这种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提升农民工的自身素质。这就需要农民工从自身做起,用人单位也要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给予重视。
  首先在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中,农民工自身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一门技术。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调整,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技术型调整,劳动用工的结构也随之转变,简单的重复劳动已经不再是企业所需要的,就业环境也越来越狭小。无技能的农民工一旦从劳动密集行业中退出,而又不能提升技能的话,很可能意味着长期的失业或不稳定。加之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以及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日趋严竣,在劳动力几近于“无限供给”的现实面前,许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成为某一个行业的“人才”,而过去从事“苦力”的农民工越来越不被用工单位所接纳。这时就需要农民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参加农村基础教育培训的同时,尽量参加政府举办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或者学历,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单位的需求,实现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完成再社会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摆脱靠“苦力”获得微薄收入的窘境。
  另外,用人单位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留住“人才”。 国内的很多企业,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没有足够重视起来,农民工从一进厂开始,只进行短期的培训,教会基本操作就派去劳动了,技术培训更是轮不到农民工。而站在农民工自身的角度看,他们也有临时的观念,很多人不好好钻研技术,觉得能干活挣钱就行了,如此便形成了时下企业中熟练工人严重稀缺的状况。据《光明日报》报道,“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很多企业遇上困难,裁员首先裁的就是农民工。”这不仅是社会的大环境造成的,更多的则是企业的大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就业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温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政府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城镇新增就业达900万人以上,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政府如此大力度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那么,企业如何才能留住这些“人才”,我认为除了给予农民工劳动报酬、各种福利、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物质便利外,企业需要保护农民工的利益,并利用各种培训使其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城市中的一员,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比如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低廉的栖身场所,或者为他们发放一定额度的停工期间的生活补贴,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企业应该利用多种途径,搞好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培训,尽量把农民工培养成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确保农民工在就业中提升素质,只要企业参与与担当,加之全社会对农民工的关爱,有理由相信,未来农民工的就业难题将不复存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鑫报,大西北,专题,农村空心化
  • 想把父母也带出小山村-青海民和史纳
  • 种粮变种药 农民变商人-渭源杨家寺村大湾社
  • 条件好仍留不住年轻人-甘谷牛川
  • 没有在农村上学的孩子了-永登古尧
  • 村子成了“养老院”“托儿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