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这家成立将近十年,拥有 1400 多名员工及一个 51 万平米的工厂的创业公司,向硅谷创业模式的极限发起了挑战。但是形势对他们来说并不乐观。就在几天前的纽约车展上,竞争对手 Fisker Atlantic 发布了全新一代油电混合动力跑车,代号 Project Nina 。而更彻底的对手是一家名为 Better Place 的以色列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服务商。这家公司提出的电动汽车普及方案类似于目前的电信运营商——由 Better Place 与消费者签订入网(电池更换站网络)协议,用户开着自己电动车,可以到任何一家换电站更换电池。这家公司已经进军中国一年多,并得到了创新专家 Ron Adner 在它的新书《广角镜:创新的新战略》( The Wide Lens: A New Strategy for Innovation )中的支持。
但是在 Musk 眼中,Tesla 的真正对手不是电动车,而是目前市场的燃油汽车,如宝马或奔驰。
在 Jon Gertner 的《为什么 Tesla 押注 Model S ?》一文中,提到 Musk 对汽车市场的理解,显示了他的 Geek 思维方式:
“唯一通向成功的战略,就是我们采用的,从高端的小众市场起步。因为我们没有十亿级别的工厂。要想使新的技术被大众市场接受,真正重要的有两件事情:第一,你需要规模经济;第二,你需要不断改进设计。” 据 Musk 估计,在他能够生产出iPhone 级的汽车以前,他至少需要经过三个重要版本的更新。“想想 Windows 1、Windows 2 和 Windows 3,你还记得 Windows 1 和 2 吗?再看看苹果,他们有 Apple I 和 Apple II,然后有了 Mac。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看看那些曾经优秀,但懒惰而不思改进的产品和公司吧,IE,Windows,RIM,NOKIA,再看看第一代的 iPhone 和第四代的 iPhone ,不断改进是多么重要啊!
电动汽车即将破茧成蝶,唯一的问题是发生的时间及演进的速度。虽然,我个人觉得 Tesla的CEO Elon Musk 投资的公司过多,这有悖于“专注”这一成功要素。这位精力充沛,年届 40 ,离过一次婚的科技狂人,能否用硅谷颠覆之手伸向下一个领域——汽车?答案或许要在不久的将来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