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肇庆”启示,政务微博赢得影响力的关键无非是以下几条:真办事,多互动,能用平等的姿态和网民交流
中央有要求,民众有期待,网络问政和微博问政迅速兴起,渐成气候。据统计,目前全国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已开设4万多个微博账户。然而有舆论批评说,当前政务微博群体中有80%既“盲”又“聋”,自言自语,难以履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职能。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全国公安“第一博”、较早开设的“平安肇庆”微博问政平台能坚持到现在,而且搞得有声有色,必然有独到的经验和“秘诀”。
根据记者亲身观察发现,开风气之先的“中国第一公安微博”——“平安肇庆”,在经受网友“拍砖”和与网民互动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运行模式和制度,使微博问政更符合网络条件下的传播规律,获得了对政务微博来说最宝贵的公信力。
一般来说,政务微博代表一个机构或一种职务身份,发布的信息和说的话都被认为代表了官方态度,如果没有经过权威授权,一般不能随便发布消息,也不便畅快地与网友对话。这就导致不少官方微博更新很慢、缺乏互动,基本上把传统的宣传模式浓缩后直接搬到了微博上。发言的口吻和语气,也显得居高临下,官腔十足,令人敬而远之。
“平安肇庆”实行博主轮流值班、实名上岗制度,巧妙解决了对政务微博来说很关键的“谁在说”“代表谁”的问题。真实身份、真实头像的实名博主,让网友感觉到,非常正式的官方账号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可以交流的人,再加上有问必答、有答必办的长期互动,人性化甚至像朋友一样的真诚沟通,公信力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博主实名的好处,在于既代表了一种职务和身份,又不会显得冷冰冰缺乏可沟通性。微博的特性,决定了与网友交流必须平等坦诚,甚至带点个性和幽默,即便个别话说得不妥,也能以个人身份及时纠正道歉,不至于损害整个机构的公信力。但作为政务微博,又必须准确、权威,防止说错话和误导公众。为解决这一矛盾,他们建立了“网络问政口径库”和“微博专家团”两项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络问政遇到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瓶颈。
当前多数政务微博遇到的问题,简单发布,缺乏互动,公众兴趣不大,根源在于一些地方仍在用旧的思维运营新的媒体,仍把微博当做传统的舆论引导工具。要扭转上述被动局面,需要引入新的公共传播理念,建立政务微博的新运营模式。
“平安肇庆”的博主们,在亲身织围脖的过程中,体会微博传播的特点,总结出“微博的本质是服务、灵魂是互动”的真知灼见,并把现代传播中的“公关”概念,引入政务微博领域,与网民平等沟通,真诚互动。服务和互动,或许就是“平安肇庆”成功的秘诀。这些经验说来并不神秘,每一个来“第一博”学习的人都会被告知。但像轮流值班、实名发帖这样实打实的措施,还很少有地方真学起来。
对照当前比较有影响的政务微博,比如“上海发布”“平安北京”,以及以公务身份开通微博的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等,他们赢得影响力的关键,无非也是以下几条:真办事,多互动,能用平等的姿态和网民交流。像“平安肇庆”,不仅对网友日常涉警的问题有问必答,有忙必帮,还利用网络优势协助破案;不仅帮当地网友的忙,还协助外地网友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难题。
激活那些“又聋又盲”的政务微博,真正发挥微博问政的职能,应该向这些真正有影响力的“达人”学习如何“织微博”。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