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最后的钟表世家 老板:在我这几乎没有修不好的钟表

时间:2013-01-25 23:41来源: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在兰州市城关区草场街小学东侧,一个不足8平米的修表铺里,有一对母子和一些非常精细的工具,还有很多各个年代的钟表。这个小铺从外面看起来很不显眼,甚至有点土气,从1982年到现在一直矗立在那里,主人没变,铺子也没变。钟声滴滴答答,一分一秒地走过了30多个春秋,妈妈老了,那个英气勃发的少年也老了。两代主人和这个铺子在喧嚣的市井里平静的生活、工作,修表的这个行当越来越少了,也许不久也会消失,这一带也会面临旧城改造,这个30多年的钟表修理铺也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他们也许是兰州最后的钟表世家,最后的修表匠。 

  记者  杜旭  文/图

  ■速读

  “在我这几乎没有修不好的钟表”

  

  修表铺现在的老板叫王传东,顾客们都亲切的用兰州话称他为王师傅。今年50岁的王师傅,尽管笑起来眼角有很多皱纹,但是他却是个时尚的修表匠,他用的是高端系统的手机,听的是潮流前沿的音乐,他很自信地说:“在我这几乎没有修不好的钟表。”

  一个看似简陋的小铺里仿佛与如此自信、时尚的修表匠有些不太搭调,但是这位修表匠的自信和时尚却离不开修表铺30年的坚持,而修表铺却离不开王师傅的父亲曾经勤勤恳恳奋斗的工作岗位。

  王师傅就像一名在修表铺干了多年的导游一样,给记者讲述了修表铺的历史。王师傅一家是东北人,50年代举家迁往兰州,王师傅的父亲来到兰州以后,凭着自己的拿手绝活——修钟表进入了当时名气响当当的兰州钟表厂,母亲则在兰州市某居委会干着一份临时工。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鼓励自主创业,王师傅的母亲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在兰州开一间小铺子,母亲认认真真跟着父亲学了一手修钟表的好手艺,1982年在自己家对面,也就是现在的草场街小学东侧开了这间修表铺。

  王师傅说:“这铺子是我母亲 一手开起来的,当时没有铺面,我们租的草场街小学的地方亲自盖了这个铺子,也申请办理了营业执照。”当年,是母亲支撑起了这间修表铺,母亲才是这间修表铺真正的老板。

  钟表厂下岗后跟着妈妈修表

  王师傅1980年跟着父亲进入兰州钟表厂学习修钟表,他回忆说:“刚进厂的时候,我们练手的机会很多,每天要学习制作零件,还要把当时各种各样的钟表一遍遍地拆了装,装了拆,不过因为我从小看父母亲修表,我学得自然比别人快。”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是当时家庭条件好的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而手表是身份的象征,尤其以上海牌手表为代表。据了解,当时谁要是戴着一块上海表,走路都要挽起袖子走。尽管那时,机械表非常贵,但几乎是家家必备的工具,所以王师傅在初学时有很多实践的机会。

  王师傅在兰州钟表厂工作的时候,从学徒开始就经常获得单位领导的好评,用他的话来说:“那时候自己就像生活在阳光下的向日葵,始终被光环围绕。”后来企业改革,兰州钟表厂改为亨得利钟表公司,没过几年亨得利钟表公司也解散了。王师傅说:“1994年失去工作,我觉得压力很大,生活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就来修表铺跟我母亲一起开始修表。”这一修

  就修了十几年。

  2011年,王师傅80多岁的母亲因为身体原因回家休养,不再到她辛辛苦苦创建的修表铺来,很多老顾客戏称:“这修表行里的母子组合单飞了。”当记者问到王师傅的母亲想不想回铺子的时候,老人的眼睛充满渴望的跟我说:“要不是现在腿不行,我还想天天去铺子。”

  “不会让你的表在这里过夜”

  王师傅的母亲开修表铺时,人均月工资在二三十元,但这个小铺子每月能挣到200多元。现在这个小铺子每个月也能挣到一万多元。几块钱的小买卖为何生意如此红火?

  记者在修表铺里短短一个小时的采访,被前来修表的顾客打断了30多次。“王师,我的这个表最近走的不太好,你给我看一下。”王师傅在询问了一下顾客带来的手表的情况后,只见他熟练地戴上放大镜,用开表器不费吹灰之力打开了手表的后盖,通过看外观、询问、检查后,王师傅“对症下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块手表的“病因”。王师傅修表动作麻利,让人无法看出他有50岁的年龄。王师傅真诚的告诫记者:“一般修表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你都不要让你的表在修表匠那过夜,有一些技术不专业的修表匠,还会把你表上的零件悄悄换掉。我这除非老顾客要求放在这修或者出的问题很麻烦,否则都是立等可取的。”王师傅的放大镜不是依靠别的部件挂在眼睛上,而是靠上下眼皮夹住,当王师傅取下放大镜时,记者才注意到王师傅的上下眼皮要比常人的松弛一些。

  在前来修表的顾客当中,也有一部分是换电池的,王师傅会根据表的品牌、价格、种类给顾客介绍不同的电池,即使在两种电池都可选择的情况下,王师傅也会将两种电池的区别告诉顾客,让顾客自己决定。“你看,你这个表这两个电池都行,一个十块,一个十五,十块的保证一年,十五的保证两年,装哪个?”“还装十五的吧。”这个顾客是王师傅的老顾客,两年前在王师傅这换的电池,现在又来换,这个老顾客说:“我只要修表都会到王师傅这儿来,王师傅做生意不做虚的,他说这块电池能用两年就能用两年,用不了两年,你拿过来就给你免费重新装。”记者观察到凡是前来换电池的顾客,换好之后,王师傅都会在表盖的内侧填写两串数字,就像食品的保质期一样,什么时候换的电池,保质期到什么时候。

  诚信经营的王师傅还是个体贴人和倔强人,每次给顾客修完表之后,他都会将时间重新调好再交到顾客手中,如果在修好后,发现表盘有什么地方松了或者装饰掉了,只要毛病不大,王师傅还会免费帮顾客解决这些。说他倔强是因为他在修表上不轻易低头,零件不好配,先从自己原来收集下的老零件里找,找不到就跑去旧货市场淘,实在淘不到的时候,他就用手边有的材料想方设法的做出来。这样一个诚信又体贴的修表匠,难怪生意这么好。

  修表铺是一个小型的钟表收藏馆

  在王师傅的铺子里,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钟表和各个年代的钟表,除了两副简单的桌椅,剩余的空间几乎都让钟表挤满了,甚至连进门后的过道,顾客都得侧身才能站下。仔细聆听整间铺面都回荡着滴答滴答的声音,到了整点有些钟表还会发出古老沉闷的当当声。

  这里面最吸引人眼球的恐怕就属挂在墙上的一个老钟吧,据王师傅介绍,这个钟是他的父亲在大连一家寄卖所花了四十块大洋买的,这个钟出自德国一家非常好的洋行,至今这家洋行在香港还能找得到。当时父亲买的时候这个钟坏了,父亲买回来想方设法修好以后就挂在了自家墙上,直到现在依旧能够正常运转。这个钟在王师傅家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但谁也不知道这个钟真正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据王师傅推测,至少是民国时期的。

  这个小小的修表铺卧虎藏龙,里面还有很多在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四五十年代的钟,王师傅说:“这都是一些朋友或顾客不要了的或者是坏了的钟,他们不要了就拿过来给我,我也不是多喜欢,但就是想把它修好,摆在那,有人喜欢,就卖给他,没人喜欢就在我这儿摆着。”不知道把坏了的表修好是不是已经变成了王师傅的爱好,他在修表这一行里就有着那么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钟表不仅仅让王师傅在鉴定钟表和修复钟表上有一手绝活,也让王师傅因为钟表结识了不少朋友。王师傅介绍说:“我有一个关系相当好的朋友,就是因为找到我这儿修表结识的。”王师傅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收藏家,凡是稀罕的物件他都收藏,他曾经收到过好几个非常少见的老钟表,但没人会修,经过长达两年的多方打听和拜访才找到王师傅。王师傅一见到他的朋友带来的钟表就入了迷,跟朋友聊天,一起探讨,最终以修好为目的,最难修的一个老钟表,王师傅和他的朋友通过找资料,查文献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修好。渐渐,时光荏苒,两个人因为老钟表结缘,时常在一起聚会,朋友也会每次收到好的老钟表时,叫上王师傅一来帮忙做个鉴定,二来一起欣赏一番。

  没有学徒,正在消失的修表行业

  在采访过程中,王师傅多次自信的提道:“兰州市大多数修表的都是在商场里摆个小摊,正规军很少,恐怕在兰州市修表有执照的就我独一家。”

  王师傅有个儿子,生在这样的修表世家,很多人都理所应当地认为王师傅的儿子会传承他的手艺,可是不然,王师傅告诉记者:“修表是服务行业,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年轻人们都是挣高工资,再说,修表太累,我儿子不愿意学,我也不希望他跟我干一样的活儿。”

  随着岁月流逝,修表这个行业在城市里已经慢慢消失。这样好的手艺失传,连记者都觉得可惜,记者提议何不招一名学徒,这样既有人继承王师傅的手艺,说不定还能帮助这个人解决就业。但是据王师傅介绍,这事没那么容易。王师傅坦然表示曾经也想过招一名学徒,但是这个学徒还得有天份才行,在天份的基础上,性格还必须是个认真沉稳的人,修表是个细致活,性子急的人做不来,而且想把王师傅的手艺学到手没有三年学不出来,王师傅说:“现在有几个年轻人能够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学三年?”再加上,现如今的学徒,一般都是要发工资,管吃管住的,王师傅兄弟姊妹8人,但老人是由王师傅一人照顾的,实在是没有能力去招一个学徒。

 

  听听广播修修表,只求岁月静好

  

  采访到中午的时候,王师傅打开收音机,邀请我一起收听广播,午后放轻松节日中间会插播一段与听众的互动环节,是很多知识的结合,主持人提出问题由听众来解答,不仅如此,有听众还专门为午后放轻松建立了一个QQ群,在节目播出时间供各位听众朋友一起沟通和交流。王师傅说:“活到老,学到老,听听这个节目能长点知识也能多认识一些朋友。”

  对王师傅和这间修表铺的采访在午后暖暖的阳光伴随着钟表的滴答声中结束。一间不足8平米的铺面里,承载的不仅仅是修表铺的历史,也记载着王师傅一家三代人的年轮。在大城市中盐场路这条熙熙攘攘的街上,一个三十多年的修表铺里,有一个生活在都市中看似平凡的小人物,王师傅说:“我的理想就是家人身体健康,我能在修表这个行业中多干几年,开开心心过好咱老百姓的日子就好。”

  王师傅笑容下隐藏的皱纹和鬓角斑驳的白发配着这古色古香的小铺,在城市的喧嚣中用滴答声表达了自己的这份安逸从容。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兰州华侨实验学校碧桂园分校隆重举行秋季开笔礼仪式
  • 2019中国西部(兰州)体育产业博览会将于6月14日-16日举办
  • 城关区青白石街道为民服务点进驻兰州碧桂园
  • 关于兰州市元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元森地产7号地块竣工环境保
  • 关于兰州市元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元森地产10号地块1#、2#、
  • 11月4日兰州城关区靖远路管道改迁碰接停水
  •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