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关:一个老居民60年印迹

时间:2013-07-03 20:5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程健 点击: 载入中...
  走近黄河北居民生活系列报道之五:
 
 
  
 
  “奋斗了一辈子,终于有了房。”居住在金城关社区的冶耀祖说这句话的时候,似乎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那份开心之情。
 
 
  原因,很简单:他一直居住的房子是政府分给他的公房,也就是说,他自己没有房子。如今,金城关一带的改造工程,让他花了不到十万元就将拥有一套崭新的楼房。
 
 
 


 
  这份喜悦之情还得从五十多年以前说起。
 
 
  1954年,冶耀祖出生在了金城关的一居民家中,排行老三。他的父亲来自青海,因为在工厂上班,遂落户兰州。当时,他的父母每月能挣到100多块钱,算的上高工资了,但是,由于他兄弟姐妹7个,生活也就很艰难。除了生活和现在没法比之外,在他的记忆里,金城关的繁华和现在也没法比。
 
 
  “金城关是个关卡,有关门,就在金城路北,也就是现在的民族风情街北面。现在的金城路这一带在那个时候就没有几家子人。”冶耀祖回忆说,那时的黄河北一片荒芜,除了矮小的土房子就是田地,种的全是西红柿、韭苔等农作物。他说:“那时的韭苔在全兰州是出了名的,后来没有地了,也就没法种了。”仅有的几个楼房,也是两三层的庙宇,人很少,也很寂静。他还说:“要是下雨天,没有雨鞋的话,道路上泥深的根本走不成。”
 
 
  1958年,兰州市在现在的金城路小学后面给苏联的专家们修了13顿两层高的青砖、木头结构的楼房。这在当时的金城关一带,是唯一的现代化楼房。1973年,修建了如今在金城关社区就能看到的对面一墩5层高的红楼。从那之后,金城路一带就渐渐地繁华了起来。也正是这个时候,冶耀祖搬到了现在的金城路居住。但房子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房管所的。
 
 
  搬到金城路之后,看着身边的“高楼”,冶耀祖有种不敢说出来的渴望。“看着人家的楼房,那么漂亮,再看看自己住的那间小平房,就想啊,啥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楼房住呢。”
 
 
  想要住进楼房,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要想实现何其难。
 
 
  “虽然,三两粮票加一毛八分钱就能吃一碗牛肉面,但我一个月只挣着24块钱,一家人的生活很紧迫,根本没有能力去干别的。”冶耀祖笑着,如是说。
 
 
  谈起生活水平,冶耀祖不无感叹。他说,年轻的时候也有零食,但仅是凉皮、灰豆之类的食物,不像现在,各种小吃零食让人吃不过来。“没有雪糕,只有冰棍,不过冰棍也有很多种,黑糖的三分钱一个,白糖的四分钱一个,奶油的五分钱一个。算是最喜欢的零食了。”
 
 
  就这样,日子一直平凡地过到了九十年代。
 
 
  “北滨河路开修后,这一带的田地被大量占有,全修起了高楼大厦。”可以说,从这个时候起,黄河北进入了城市化的步伐当中,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等也迅速发展了起来,变成了兰州城区的一部分。可是,冶耀祖依旧住在那间小小的平房内,距离城市只有几十米的他总感觉自己其实与城市相差千万里。
 
 
  他以为,这辈子他和城市的关系除了身份是居民之外,也只能是城市人楼下的城市人了。然而,幸运的事情来了。
 
 
  “这一带要改造了,而且已经在拆迁。”冶耀祖带着记者来到他以前居住的小平房跟前,指着正在拆迁的院落说道:“房子本来是房管所的,前段时间要拆迁,实行产权转换,加上填补,共花了十几万块钱,给我换了一套六十多平房的楼房。”
 
 
  看着已经变成废墟的院子,冶耀祖一个劲儿地笑道:“好嘛,终于摆脱了贫穷。嘿嘿,要是靠我自己,这辈子怕是住不上楼房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金城关:沙石堆积如山 河道窄了许多
  • 靖远路街道金城关社区“两节”期间消防安全督查
  • 金城关社区开展“远离毒品”现身说法
  • 社区党员参观金城关文化风情园感受文化气息
  • 金城关社区10位楼院长比热心
  • 金城关社区组织青年开展爱国教育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