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升旗仪式

时间:2013-09-10 20:5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张小燕 郭云莲 点击: 载入中...
  空山新雨,9月的榆中北山已有了微微的寒意,早晨时分,勤劳的村民们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无人顾及这个校园里会有怎样的故事,唯有斑驳的旗杆,已近脱落了的旗台,还有一老一少两个人的国歌声飘落过这大山的每一个角落。
 
  9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榆中北山中连川乡中连川村的博达希望小学,参加老杜和刘海龙两个人的升旗仪式。
 
  两个人的升旗仪式
 
  周一的早晨,太阳还没出来,朦朦的薄雾笼罩着榆中北山的各个山岭,也照在了博达希望小学的校门口,老杜和刘海龙一老一少的身影出现在了路上,骑着摩托车,走在逶迤的小道上,老杜载着刘海龙安全到达了位于半山坡的学校。

 
 

 
  开校门、打扫卫生、提水……老杜匆匆忙忙的开始了一天的教学生活,刘海龙则跟着老师,跳上跳下,帮老师干着所有力所能及的活。
 
  忙完了一切,老杜和刘海龙开始准备着升国旗了,8岁的刘海龙站在旗杆下,早已敬起了少先队礼等待着,开始了,国旗缓缓上升,老杜用他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唱着国歌,刘海龙也跟着唱了起来,虽然两个人的歌声并不优美,也不知道这新一天的升旗仪式会有什么新的故事,但对于老杜和刘海龙来说,最为庄严的时刻,莫过于此时此刻。
 
  旗台设在刚进校门口正中央,是用水泥垒成的,旗杆上面的油漆由于日照和风吹剥落得只剩下铁锈,就算是两个人,升旗仪式也得坚持到底,用老杜的话说就是:“国旗、国歌在,我们的学校就在”。
 
  回首,一高一矮的两个身影并排站在旗台上,强烈的阳光刺得他们眯起了眼。尽管如此,刘海龙还是将右手高高举过头顶,手掌不合规范地向上翻着,努力抬起头望着徐徐上升的国旗。
 
  一张桌子 一块黑板
 
  和我们熟悉的那些小学相比,博达希望小学冷清得有点吓人。行走在校园里,你几乎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和孩子们嬉戏的欢笑声,即便在体育课和音乐课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非要找出什么声响的话,恐怕要等到下课的时候。那时,长达10秒钟的钟声,几乎会响彻整个村子。
 
  放眼望去,学校有三排平房,总共10多间教室和一个空荡荡的操场,教室的门都被锁的严严实实,窗户上粘贴的旧报纸显示着其古老的历史。自从2011年博达希望小学撤为教学点,这里只有两个人,一名学生,一位老师,这是一所只有二个人的小学。
 
  早上八点中,上课的钟声准时敲响了,和所有城市里的学生一样,刘海龙起立、“老师好”、“请坐”,然后数学、语文、体育……一切都按部就班,上课正式开始了。
 
  一张课桌、一个小板凳、一块黑板,几只粉笔,这便是这间不足10平米的教室里所有的家当,显得质朴而又亲切。
 
  在学校里,老杜一切都在围着刘海龙转,上了两节课,陪着刘海龙写完了作业,两人又开始踢足球了,当问及对于这样的生活老杜会不会烦时,他说;“学校就这一个孩子,既然决定来教他,我就要完成好教他的义务”!
 
  一个都不能耽搁
 
  2011年,由于村子里生源少,博达希望小学撤为了一个教学点,二年级以上学生全部去了乡上的中连川寄宿制学校上学,只留下了不满7岁的刘海龙,“按照政策规定二年级以下学生必须在教学点上学便于家长照顾,可鉴于一个学生的考虑,学区打算让刘海龙去中心小学寄读,但他的家庭太特殊了”,中连川学区负责人白兴明说。
 
  跟着杜老师,经过蜿蜒小道,来到了刘海龙的家中,聋哑的母亲、年近80行动不便的奶奶,看着眼前的一切,记者懂了,正是因为这个艰难的家庭,老杜放弃了离家更近的中心小学而选择坚守在这里,“孩子妈妈残疾、奶奶不能行动,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去了外面上学没人照顾没人接送啊”,老杜说。
 
  “老杜家在中连川乡中心小学旁边,学区也曾考虑到他年级大了,想调他到环境更好、离家方便的中心小学,可他就是不去,就是为了这一个孩子”,白兴明说。
 
  中午到了,老杜又骑着他那辆跟了他几十年的旧摩托将刘海龙送到了家门口,看着儿子回来了,刘海龙聋哑的母亲显得很高兴,看着孩子进了家门,老杜才挥了挥手回到学校吃饭。一块馍馍,一杯白开水,简单的午餐就这样过去了,这样的午餐对于老杜他已坚持了36年。
 
  简陋的宿舍、简单的午餐,瘦弱的背影,这一切让我们看的几近落泪,问他为什么坚持时,老杜说:“我们农村孩子上学不容易,走出这大山也不容易,38年的教学生涯我教出了3000多名学生,他们有的当了老师,有的成了公务员,有的在开飞机,都走出了这大山去了大城市,现在虽然只有一个孩子,我也要让他出人头地”。
 
  质朴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老杜,真名杜文孝,为了北山教育,为了祖国的希望,他默默无闻将一生奉献了在了这小山村里。教师节临近,谨以此文,歌颂那些最平凡的基层教育工作者!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cs/)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榆中县为农民工追讨工资两千四百余万元
  • 兰州榆中县城正式开启天然气时代
  • 10月1日起榆中青城古镇景区门票下调 由每人35元/次调整为每人
  • 榆中县结合工作实际坚决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 榆中县举行教育大会庆祝第35个教师节
  • 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榆中管理部服务大厅搬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