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体化办学”破解择校难

时间:2013-09-10 21:0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许丽 点击: 载入中...
        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马太效应,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近年来,这个马太效应却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学校因为资源不均,强弱两极分化,出现了“择校热”和大班额现象。
 
  “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这是家长对教育的主要诉求和期待。于是,选好学校成了部分家长为了自家孩子“上好学”的不二选择。与此同时,为了上一所好学校,竞争的“起跑线”一再提前,甚至延伸到了学前教育。
 
  “择校”犹如“饮鸩止渴”,由此造成的无序竞争,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出现了“贫者益贫,富者益富”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那么,“择校热”是否无解呢?2011年起,兰州市教育局启动了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资源共享、师资互派、管理并进、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努力创建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2013年,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的范围从城市四区扩大到远郊县区和兰州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数量由6个“一体化办学”联合体15所学校扩大到36个联合体105所学校,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要上“名牌”学校怎么办?对于兰州的学生家长来说,以前提及这个问题,答案多是“托人、找关系、花钱”,可现在许多人的答案变了,“上哪儿都一样,好多学校已经‘一体化办学’了,咱家门口也都有了‘名牌’学校”。
 
  今年秋季开学,家住皋兰路的孙永雯同学背着书包走进了由原八十四中校园新建的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南校区,崭新的教学楼、一流的教学设备及学校“融合达成”的文化理念,融进了校园建设与布局的方方面面。
 
  让 “热点名校”成为火车头
 
  在兰州,“拎着孩子户口挑学校”的家长不在少数,每年都有大量择校生辗转于各学校之间,通过各种关系择好学校、好老师,而由择校引发了严重的“大班额”。兰州市区许多口碑较好的中小学校,每个班级动辄七八十人。同时,外来务工人口增多增加了城区学校压力。近年,兰州取消流动人员子女借读费,实行就近入学政策,进城读书的学生猛增。“手机不敢开、电话不敢接,就连办公室也不敢呆。”采访中,一名热点中学的校长向记者诉苦说。正如这位校长所说,每年五一假期以后,像兰州十一中、兰州十九中、兰州三十五中、水车园小学等口碑较好的中小学校的校长就会被逼得“人间蒸发”。
 
 

 
  作为被社会公认的好校,在一年一度的招生工作中,压力和难度不言而喻。有限的学位无法容纳大量的生源。为给更多学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创新管理和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一体化联校”办学的新路径,让名校带薄弱,一起变强做大。兰州十一中与兰州八十四中牵手办学,就是一个成功尝试的范例。
 
  十一中南校区于2013年3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8月12日竣工落成。至此,教学楼建设、室外配套工程、学校文化建设三项校园改建工程,全部完成。学校新建教学楼共五层,其中教室16间,大小办公室13间,理、化、生、计算机室、心理咨询室、文印室、大小会议室等功能齐全,教学设施先进,办公条件一流,可容纳学生近1000人。十一中南校区圆满落成,是两校“一体化”办学的成功范例,也是我市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又一成果。
 
  据兰州十一中校长甘培新介绍,两样融为一体后,在办学模式、运行形式、管理制度上走出了一条新路。结合实际,学校提出“1221”(一个校长、两套班子、两所学校、一体化办学)模式;“三大”(大行政会、大年级部、大学科组)运行形式;在管理制度方面实行“校长分管年级部责任制”。新、老校区以“融合达成”核心教育理念为引领,坚持“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通过建立新制度、聚集新力量、拓展新资源,将实现学校教育发展新目标,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化发展。
 
  “一体化办学”在继续实行“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财务管理,现有学校名称不变、编制不变、建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一体化办学”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鼓励“一体化办学”联合体内部各学校在共建共享优质资源的同时,结合校情、师情、学情,确立各自的发展方向,创建各自的文化特色,百花齐放,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和塑造区域教育发展品牌以共同发展愿景为纽带,在教学管理、教师配置、资源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实现高度统一,在融合中实现双赢。
 
   “三联”模式培育优质师资
 
  今年暑假结束后,兰州十一中学的几位语文教师便和兰州84中的英语老师进行了互换。两校自2011年秋季启动联校办学后,双方互派师资。3年内,这几位教师将在对方学校任教。
 
  推进联校办学,也是兰州市通过教师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之一。兰州84中是公认的薄弱校,而兰州11中则是全市有名的优质校。两校在联校办学中实现统一组织教学活动、统一校本研训、共同承担课题、教师双向流动等,3年内实现统一编班、统一配置教师。这些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双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近年来,兰州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师资问题。兰州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说:“如今,全市学校的硬件设施都比较好,群众更看重的是师资。”为此,兰州市将师资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除了联校办学外,兰州市还推行联片办学和集团化办学,着力推动教师流动,提升教师素养。
 
  兰州22中和12中、81中、66中实行的是联片办学。在联片办学联合体内部,根据各校编制和教师实际数量结构及需求进行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每个年级至少要有20%的教师参与结对帮扶、手拉手和师徒结对活动,实现教师多方互动,促进彼此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对于联片办学,从2011年起,兰州市还在年度教育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中,增加了教师交流、跨校兼课和跨校师徒结对、片区教研等考评指标,以评价促发展。
 
  集团化办学是兰州市更大范围内科学配备师资、推动教育发展的模式。兰炼总校和兰州82中是集团化办学两个试点校。兰炼总校原是兰州炼化集团公司下属的教育单位,2004年移交兰州市教育局管理,总校下设有7所中小学。在总校内部,教师统一管理,根据需要随机调整,确保合理流动。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南战军说,联校、联片和集团化是3种制度机制不同的办学联合体,通过名师送教、跨校兼课、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共同承担课题等方式,构建了学校之间、县域之间和城乡之间互帮互助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共建共享优质资源
 
  今年,兰州市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的范围从城市四区扩大到远郊县区和兰州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数量也由6个“一体化办学”联合体15所学校扩大到36个联合体105所学校,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表示,市教育局将下大力气争取资金投入,积极推进“一体化办学”,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开放共进的区域特色教育文化,从根源上解决择校问题,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何泳忠告诉记者,因为教育不均衡引起的择校现象一直热度不减。现在,我市接收的进城随迁子女已经达到10余万,几乎进来了一个酒泉市,这给我市教育造成超负荷运转的压力,部分学校班额多达七八十个。另外,还有一些历史因素,大办重点校、重点班,形成教育资源过度倾斜不均衡,管理、师资有差异的现象,这些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导致择校问题始终得不到扭转。薄弱学校成为制约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羁绊,成为教育发展的短板。如何解决薄弱学校的发展,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扭转择校现象,就需要通过推进“一体化办学”的方式来解决这些教育难题。通过“一体化办学”对师资建设,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育部门解决了不少教育难题。
 
  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体化办学”选派的是好学校的骨干教师,办学联合体内部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都实行统一配备或定期交流,并通过名师送教、跨校兼课、集体备课、共同承担课题、统一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师专业的效果。因此,对家长来说,只要选择联合办学的学校,一般学校的学生一样能享受到好学校的教学资源,其效果不言而喻。
 
  据了解,实行“一体化办学”后,各相关单位和学校保留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财务管理,建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办学联合体内部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实行统一配备或定期交流,并通过名师送教、跨校兼课、集体备课、共同承担课题、统一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创设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教育局要求选派的教师必须是骨干教师,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年龄50岁以下,交流时间最少一年。市县区教育局和各办学联合体要在年度教育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中增加“一体化办学”指标,通过共同目标和共同厉害关系的确立,促使各成员学校打破原有的界限和隔阂,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共同提高。何泳忠表示,联合体内的学校要重视内涵发展,注重特色发展,防止千校一面,实现学校个性发展。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cs/)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平凉优化职业教育资源 提高指教服务区域经济能力
  • 兰州市义务教育资源短缺 需新建10所24个教学班学校
  • 兰州将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两年内理顺管理体制
  • 兰州市将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 多举措实现兰州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
  • 兰大附中等优秀教育资源落户兰州东部科技新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