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质量升级加价标准出台 油品升级跑步前进

时间:2013-09-24 08:48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载入中...

  原标题:汽、柴油质量升级加价标准出台

  

图表:汽、柴油质量升级加价标准出台

  大西北网9月24日讯 据新华网消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3日宣布:今后两年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阶段,每吨分别加价290元(约每升0.21元)、370元(约每升0.32元);2017年年底后,升级至第五阶段时,每吨分别加价170元和160元。北京等地油品质量已提前升级至第五阶段,加价幅度基本到位,每升仅涨价约4分钱。
  
  发布:
  
  发改委颁布汽柴油质量升级加价标准

  
  据发展改革委和环保部介绍,使用更高质量的汽、柴油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将明显减少。同第三阶段相比,符合第五阶段标准的汽、柴油,硫含量分别从15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和350PPM降至10PPM。同采用第四阶段标准相比,符合国五标准的汽车排放的颗粒物将减少82%,氮氧化物减少25%。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23日表示,上述加价标准是按照合理补偿炼油企业生产设备改造等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原则,根据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油品质量升级成本调查审核结果,在企业适当消化部分升级成本的基础上确定的。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一些城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油品质量是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的重要因素。加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是减少尾气污染排放、防治雾霾天气的重要手段,是改善空气质量、建设美丽中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按照国家确定的油品质量升级时间表,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过渡期截至今年年底;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过渡期至明年年底;车用汽、柴油第五阶段标准过渡期均至2017年年底。这意味着过渡期后,车用汽、柴油新标准将成为强制性标准。
  
  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标准出台,并不意味着各地汽、柴油价格立即上调。发展改革委表示,实施加价标准由各省份或城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上述时间表自行确定,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前将油品质量升级。
  
  解析:
  
  雾霾倒逼政策力挺油品升级跑步前进
  

  在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国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总体目标和政策近8个月后,争议十多年的油品升级补偿政策终于出炉。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实现油品优质优价政策的有关意见通知指出,除北京等油品已升级至第四阶段地区外,全国范围内汽柴油升级至第四阶段时每吨分别加价290元和370元。升级至第五阶段加价170元和160元,北京汽柴油每吨需加价50元。尽管由于各地油品升级进程不一,加价不会马上实施,但专家认为,雾霾倒逼、政策力挺,我国油品升级已经进入跑步前进时代。
  
  雾霾倒逼
  
  年初的雾霾天气至今让人影响深刻。1月份,全国雾霾平均天数创下1961年以来最高值、北京地区连续遭遇四轮雾霾天气。特别是1月30日全国多达143万平方公里区域被灰霾笼罩。31日除北京外,新疆、河南、山东、贵州、河北、辽宁等多个省级以及市级气象局持续发布大雾预警和霾预警。其中,山东济南、淄博、东营市的大雾预警达红色最高级别。
  
  9月17日,国家环保部公布的74个环保重点城市最新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显示,8月份全国74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66.7%,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3.3%,其中轻度污染占24.9%,中度污染占6.6%,重度污染占1.8%。超标天数中以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较多,而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京津冀就占了8个之多。
  
  正是年初严重的雾霾天气,使得全国上下对大气质量监测、污染原因及污染治理高度重视,机动车排放以及国产汽柴油质量也因此步入公众视野。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有关“大气污染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北京十年来肺癌增加了60%,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的言论更是让大众对PM2.5记忆深刻。
  
  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际专业实验室主任葛蕴珊教授表示,一般来说,汽车尾气排放占城市PM2.5的20-30%。油品质量的好坏,特别是油品中的硫含量,与尾气排放中硫酸盐的含量成线性关系,直接影响空气质量,也是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力挺
  
  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油品质量升级的相关政策。一是确定了油品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质量标准和升级时间期限;二是要求加快国内炼厂升级改造;三是提出了合理补偿、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成品油价格原则。
  
  此后的6月14日、7月12日两次常务会议,分别对大气污染防治、节能环保产业进行了专题研究。
  
  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十条措施力促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第一条就要求“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提升燃油品质。”
  
  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政策有关意见的通知》是对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的具体落实,提高了炼厂油品质量升级的积极性,使得政策具有了可操作性。
  
  葛蕴珊教授认为,如果不进行成品油升级,只要求汽车排放标准提高,那是自欺欺人。对汽油车来说,硫含量不降低,汽车尾气的硫酸盐的排放不可能降太低,对柴油车来说,很多先进的减排技术根本无法使用。
  
  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委员、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指出,油品升级、优质优价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改善环节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战略之一,是形势所迫。
  
  油品升级进入跑步时代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优质优价政策的出台,将有效提高炼油企业油品升级的积极性,特别是地炼炼油企业的积极性,我国油品升级将全面进入跑步前进时代,主营炼厂或全部提前按照国家要求时限完成升级改造,地方炼油企业的升级也会更为积极。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教授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成品油定价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价格没有市场化,没有一个顺畅的成本转移机制,不利于油品质量升级。目前,定价机制已日益市场化,油品升级加价标准的出台,有利于提高炼油企业升级油品质量的积极性,加快全社会油品升级的步伐,而不仅仅是依靠行政手段强迫几大油企升级。
  
  目前,我国油品标准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上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印度、俄罗斯、南非、巴西等国家的汽柴油标准分别是硫含量小于150-1000ppm和350-500ppm。欧盟和日本车用汽油硫含量不高于10ppm,美国不高于30ppm。欧盟和日本车用柴油硫含量不高于10ppm,美国不高于15ppm。我国汽油国三标准硫含量不高于150ppm,国四标准,硫含量不高于50ppm。京标V汽油标准,硫含量不高于10ppm;我国柴油国三标准,硫含量不高于350ppm,国四标准,硫含量不高于50ppm,京五标准,硫含量不高于10ppm。
  
  汽柴油实施国五标准的只有北京,实施国四标准的有上海,广东的广州、深圳等六市,江苏的南京等沿江八市,其它地区汽柴油标准均为国三标准。
  
  进入2013年,在雾霾紧逼、社会舆论重压下,主要炼油公司纷纷晒出了油品升级账单,并表示将加快油品质量升级进程。
  
  2月1日,中石化“突然”宣布今年年底前有12家下属企业的提高脱硫装置将全部建成投产,2014年起全面供应国四标准油品。中国石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希宏对记者表示,从10月1日起,中国石化的所有炼厂都将生产国四标准汽油,部分企业将能生产国五标准汽油,并提前在上海、江苏沿江8地市及广东6地市开始置换相当于欧五标准的汽油,其余省区(市)提前3个月开始置换国Ⅳ汽油。2015年1月1日起向全国供应符合国四标准的车用柴油。
  
  中石油也加紧了油品升级更换步伐。5月31日中石油宣布旗下大连石化汽油质量升级项目正式投产,已具备年产400万吨国五汽油的能力,成为中石油最大的国V汽油生产基地。
  
  山东地炼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对记者表示,随着产能的扩张和技术的升级,到今年底,将有60%—70%的山东地方炼能生产国四标准汽柴油。
  
  延伸阅读:
  
  聚焦油品提质提价五大热点
  

  大西北网9月24日讯 据新华网消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3日公布了未来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五阶段价格调整标准。这意味着随着各地油品质量升级,汽、柴油价格将有所上涨,其中汽油价格最多上调约3毛钱。
  
  油品质量升级后,消费者多花钱能否真正少污染?优价能否换来优质?油价是否会全线上涨?谁为油品升级“埋单”?加价标准如何确定?记者23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部委、企业和专业人士。
  
  增加投入遏制污染
  
  今年以来,恶劣的雾霾天气引发社会对油品质量加快升级的呼吁。很多消费者提出,多花钱能否换来更清洁的空气?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细颗粒物)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以北京市为例,机动车排放了全市58%的氮氧化物、40%的挥发性有机物和22%的细颗粒物。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有关人士称,经过测试,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使用符合第五阶段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尾气中的有关污染物排放将减少10%,燃油减排效果更加明显。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说,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无疑是减少尾气排放、防治雾霾天气、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根本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各方面措施共同推进。仅靠油品质量升级一招,难以有效抑制污染。
  
  加强监管确保优价优质
  
  目前,各地油品质量升级进度不一,国内市场第三、四、五阶段标准的油品并存,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同渠道销售。消费者担心,在付出更高价格后,会不会出现以次充好、掺杂掺假、油品质量虚假标示等问题。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我国对成品油质量的监管比较分散,生产环节由质监部门负责,准入由商务部门负责,而流通环节则由工商部门负责,而且监管成本很高。
  
  业内人士呼吁,保障消费者优价换优质,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油品生产、批发、零售环节质量监督力度,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炼油能力来自地方炼油企业。“确保这部分炼油能力合规升级,还需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改变地方政府唯GDP的思维模式。”周大地说。
  
  各地不会立即涨价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人士称,这次公布了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五阶段价格上调标准,并不意味着各地车用汽、柴油价格立即上涨。除北京等地提前实施油品质量升级,价格基本调整到位外,各地成品油质量升级加价取决于各省份或城市何时升级油品质量。
  
  按照国家确定的油品质量升级时间表,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过渡期截至今年年底,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过渡期至明年年底结束;车用汽、柴油第五阶段标准过渡期均至2017年底,这意味着2018年起各地轿车等轻型汽车必须使用符合第五阶段标准的汽、柴油。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说,此次调价是针对油品质量提升的一次性调价,而不是普遍性全线涨价。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改善空气质量步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前升级油品质量,适时按国家确定的加价标准出台当地的加价政策。
  
  油品质量升级谁“埋单”
  
  “油品质量升级的成本会不会全部由消费者承担?”私家车主雷雨担心。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标准是按照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成本、消费者负担一部分成本的原则确定的。
  
  今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加快国内油品质量升级,并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
  
  周大地说,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采取集中升级油品质量的方式,减少终端污染,是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方法。虽然北京等少数城市汽车拥有率较高,但就全国13亿人而言,开车用油的人群不及总人口的5%。油品消费者作为直接污染者,为此负担一定的成本是合理的。
  
  他说,有人建议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或免税等方式承担油品质量升级的部分成本。政府的钱来自全体纳税人,用老百姓的钱补贴少数有车一族,明显不合理。
  
  加价标准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确定
  
  发展改革委明确,今后两年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阶段每吨分别加价290元(约每升0.21元)、370元(约每升0.32元);2017年底后升级至第五阶段时每吨分别加价170元和160元。北京等地油品质量已提前升级至第五阶段,加价幅度基本到位,每升涨价约4分钱。
  
  记者了解到,中石化将从10月1日起全面置换国四汽油。中石油预计三季度全面完成国四汽油升级改造工作,国四车用柴油质量升级业已全面启动。
  
  据介绍,为合理确定加价标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地方相关部门对中石油、中石化已完成第四、五阶段油品质量升级改造的炼厂进行了油品质量升级全面成本调查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考虑炼厂消化部分成本因素,确定汽、柴油分别升级至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加价标准。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希宏说,汽油质量升级主要变化指标是硫含量和烯烃指标的降低,以及锰添加剂的减少。车用柴油质量升级主要是降低硫含量,提高十六烷值以及降低稠环芳烃。“生产装置的改造增加、生产工艺的调整以及催化剂升级等都需要大量投入。”李希宏说。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人员透露,此次石油企业约承担了三成左右的成本提升。对已完成升级改造炼厂的调查表明,炼油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投入少则十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
  
  “不同炼厂成本增加不同,很难准确核算。”董秀成说,政府只能通过测算寻求相对折中的数值,并就此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摊。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9/23/c_117473457.htm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国家发改委:国内汽柴油价每吨分别提高55元和50元
  • 消费“压舱石”底盘稳、动能强——国家发改委回应当前经济热
  • 国家发改委:今明两年规划建设127个铁路专线
  • 促消费放改革大招 国家发改委将推城乡居民增收行动方案
  • 发改委:各相关方不得阻碍“僵尸国企”退出
  • 发改委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小微企业再迎红利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