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必将延续

时间:2013-12-06 15:42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五岳散人 点击: 载入中...
  想必有很多人会写下关于纳尔逊曼德拉的纪念文字,他们的学识想必都远超过我,我写下的东西最多重复他们的话语。我在这里想写的是我接触南非、接触曼德拉这光辉一生的几个不起眼的片段。
  
  2004年,我接到南非大使馆的邀请,参加“南非种族和解”十周年庆祝酒会。实际上那时候我对于南非与曼德拉几乎一无所知,只是知道那曾经是个种族隔离的地方,黑人曾经为此进行过不懈的斗争,后来在那个坐了很多年监牢的曼德拉领导下,黑人翻身得到了解放——抱歉,那个时候我所认识到的理论基本都是斗争哲学,必然是打倒统治者什么的。只有在听了当时南非大使讲话之后,才知道那并非是解放某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的斗争,南非走上了一条种族和解的道路,黑白并存、不做报复——至少没有形成过大规模的报复事件。
  
  这个确实给了我很大震动,应该说是我从小受的教育中没有的东西。虽然我那时候知道非暴力不合作等活动,也对美国的民权运动、印度的圣雄甘地有一些朦胧的认识,但从未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非暴力运动是建立在信息社会的运动,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更为知识分子所认知、认同。尤其是从英国发轫的宪政思想已然成为共识的时候,以自身的忍耐、坚守、不退缩的非暴力挑战法律,用对方必然会具备的人性作为自己的武器,是具备天然优势的。
  
  著名的香港乐队Beyond有一首歌是献给曼德拉先生的:光辉岁月。这首歌在我年轻的时候并不是很喜欢,主要也是并不了解其背景,等到我明白了背景之后,这首歌越来越得到我的喜爱,“风雨中抱紧自由”、“缤纷世界闪烁的美丽,是因为没有分开每种色彩”,这是一种更为崇高的理想。
  
  最初,曼德拉先生也组织并担任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首领,但在被捕入狱之后,他放弃了武装暴力反抗的方式,成为非暴力的领导人,从而获得了国际社会更为广泛的支持,最终获得了胜利。这种胜利不是孤例,实际上甘地以及美国民权运动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世界主流思潮都对此寄予了肯定。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文明社会走到今天,越来越崇尚理性与协商、妥协,而现今的国家无论实际如何,至少在表面上基本都认同如下几个的价值观: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依法治国。
  
  在这个框架下,如果一个政府明目张胆的违反这些标准治理国家,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杯葛与关注,而非暴力运动是建立在信息社会的运动,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更为知识分子所认知、认同。尤其是从英国发轫的宪政思想已然成为共识的时候,以自身的忍耐、坚守、不退缩的非暴力挑战法律,用对方必然会具备的人性作为自己的武器,是具备天然优势的。
  
  这与西方世界的宗教传统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上时,这种以自身为代价的殉难、赎罪就已经成为了西方文明的一种思维底色。这种宗教意识的带入,使得非暴力运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正当性,当一个人摊开手说“我放下武器了,现在该你了”的时候,他就等于天然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
  
  而非暴力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是与两个因素分不开的,一个是信息化社会当中,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方式增加了统治者的遮蔽成本,使得他们的暴力镇压受到更大的压力;另一个是英式殖民国家所具备的规则意识,使得在某些承接了英式传统的前殖民国家做事稍微有些底线。这两个因素如果同时具备,非暴力运动成功的机率最大。
  
  有时候在我们看这些事情的时候,免不了与中国的历史做一个对比。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舍生取义的人、奋勇直前的人,但始终没有构建出这样的一个和解的环境与社会,近现代的事情我们不谈,古代中国士人是具备着牺牲精神的,但他们的牺牲与抗争有一个前提,即君王是高于一切的存在,中国古代的宗教所架构的不是一个超逾人间社会的存在,而是一个人间社会的倒影,也就没有了对于超验理念的认同,并以此出发来对强权进行的反抗。所有的反抗不是借着天道的名义用暴力改朝换代,就是用匡正君王的思维去进谏,以至于我们总是走在暴力、改朝换代、士人进谏、天下糜烂、再次暴力的路上。我们这一课应该补上了,哪怕与宗教无关,也要从权利的观念补上。
  
  顺便说一句,我最大的遗憾之一,是在南非世界杯的时候去看看幕式,包厢与曼德拉先生的包厢只有一墙之隔,如果当时不是因为曼德拉先生的孙女出事,想必我能够有机会亲眼见到曼德拉先生并表达我的敬意。与一位真正的伟人擦肩而过,是为人生的遗憾。但我想曼德拉先生的光辉岁月对于他来说因为生命的终结而划上句号,对于很多走在争取自己权利路上的人们,这个光辉岁月会延续下去,直到风雨中我们拥抱着自由。
  
  原文标题: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必将延续
  
  原文链接: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wangping/guanghuisuiyue.s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刘雪松:一件羽绒服延续的“次生灾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