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硬”何以扛不住“卢布软”

时间:2014-12-17 09:31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陶短房 点击: 载入中...

    种种迹象表明,面对卢布汇率的死结“普京硬”恐怕还会延续,因为在他看来,抛弃现行政策未必能赢来和欧美的缓和。

12月15、16两日,对于关注卢布汇率和油价的人而言可谓是惊心动魄的48小时:当国际油价盘中触及55美元/桶之际,卢布汇率也一泻千里:12月15日,美元对卢布汇率创出199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约10%),不仅跌破1:60大关,更在美国交易时段进一步跌穿了莫斯科外汇交易所设定的汇率波动区间边界;12月16日,仅仅维持了一天的单日跌幅纪录便被打破,美元对卢布汇率盘中跌破1:77.2,跌幅接近20%。

如果说还有比“卢布之软”更让人触目惊心的事,那恐怕只有普京政府对此的束手无策了。

事实上卢布汇率之跌,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去年下半年起这一趋势便已开始,今年以来则有加速之势,在12月15、16日的“黑色48小时”前,卢布汇率一年间跌幅也已达到50%,而普京虽一直努力想让卢布“硬”起来,却总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直接向市场注资被公认为最简单有效的汇率干预方法,然而据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统计和分析,仅今年一年,俄罗斯央行就已动用近800亿美元,力图稳定卢布汇率,仅12月就已动用逾50亿美元,但卢布汇率仍然一路下行,毫无滞碍。

升息杠杆也被认为是稳定汇率的不二法门,今年俄罗斯已先后加息6次,基准利率从年初的4.5%升至12月16日的17%,其中从7月25日的8%至10月31日的9.5%用了3个月零6天,从10月31日的9.5%至12月11日的10 .5%用了1个月11天,而从10 .5%狂加650个基点至17%,竟只间隔了5天,可谓举世罕见。而这种举世罕见的疯狂“杠杆大法”,效力却与日俱减———最后一次大加息翌日更凶猛的跌势就足以说明,再硬的杠杆也扛不住如此疲软的货币汇率了。

至于政策吹风、信心放话,乃至高层发狠,效果就更是一望可知了———在“黑色48小时”里,卢布汇率几乎是伴随着俄罗斯央行高管的狠话“跌跌不休”的。

没有什么比“医药罔效”更让人觉得可怕和无可奈何的了。可这又是为什么?

人们首先联想到的自然是油价,俄政府和央行在无可奈何之余,也宁愿人们如此联想。15日俄央行就表示,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60美元/桶,明年一季度俄罗斯经济可能萎缩,而明年全年萎缩幅度可能将高达4.5%。

诚然,油价对俄罗斯经济构成巨大压力,但造成这一后果的苦酒,原本正是俄自己一手酿成的:为尽快从“盖达尔休克”中自拔,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将宝押在油气二字上,令本就“轻重不均”的俄罗斯经济结构变得更加畸形,国民经济2/3仰赖油气出口。在油价进入罕见高位区后,俄罗斯经济的确突飞猛进,但普京政府并未能抓住这段时间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反倒继续“鞭打快牛”,待油价走势逆转,自然只能自食其果——— 事实上纵观石油价格走向轨迹,40、60美元/桶以上的价位本就只占很短时间,100美元以上则在150年有统计历史中仅占48个月且几乎都集中在近3年,俄石油开采成本高企,效率低下、损耗严重,且一些关键技术(如高纬度大陆架石油开采)尚需引进,这些症结在油价逆转后一并爆发,又如何是政治上的“硬气”所能扛得住的?

全球石油市场是大宗商品市场中杠杆性最强的,这体现为价格看多时步步逼空,反之则“多杀多”跌无休止,而长期以来俄罗斯在国际金融市场缺乏话语权,进入“后苏联时代”后,其他“金砖国家”金融话语权都有提升(虽然很慢),惟独俄罗斯不升反降,如此一来,当金融资本在石油市场上“翻空”套利,“北极熊”便浑身有力也使不出;当金融资本将战场扩大到另一个杠杆性更强的金融市场——— 汇市,利用外界对卢布走软的强预期刻意放大恐慌信号,以沽空套利时,场面便如雪上加霜,一发不可收拾了。

更关键的要害在于投资者对俄罗斯市场氛围、投资环境的不看好:近年来尽管普京接连推出“远东开发”、“改善外资环境”、“欧亚经济共同体”等意在安抚投资者的新政,但外资甚至内资抽逃的速度却在加快: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数据,2013年全年俄罗斯外流资金高达627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就已超过去年全年数额,经济部预计全年资本外流规模可能达到1200亿美元。如此釜底抽薪,汇率也好,经济和市场也罢,自然也无法硬起来。

在此背景下,普京又采取了扩大乌克兰危机以凝聚国内支持率的对策,这不仅引发欧美制裁,更在俄经济链条业已绷紧的情况下,迫使普京继续采取高福利和在新控制区“派糖”、背负克里米亚等财政包袱之类绥靖措施,不仅进一步打击市场和投资者信心,也让俄应对危机的“真金白银”捉襟见肘,选择余地不断压缩。12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进一步加强对俄制裁议案,这项由即将解散国会通过的议案,原本很少有机会被持不同意见的奥巴马总统签署生效,更不太可能被欧洲效仿,却照样引发市场强烈反响,这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市场对俄罗斯调控手段效力的极度怀疑,和对俄经济前景、投资环境信心的极度缺乏。

种种迹象表明,面对卢布汇率的死结“普京硬”恐怕还会延续,因为在他看来,抛弃现行政策未必能赢来和欧美的缓和,却很可能令自己在俄和苏联时期积攒的“硬汉”形象、资本损失殆尽,而后者正是其10多年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或许,俄罗斯可以从改善投资、营商环境入手,稳定内外投资者信心,以期固本培元,但对于这一点,恐怕同样不会有太多人敢于抱太大的期望值。(作者系旅加学者)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郭夏:开放创新“金砖+” 命运与共亚非拉
  • 博论|“主旋律”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 四个自信”系列之二《理论之光》
  • 【地评线】守护“第五空间”,增进民生福祉
  • 从“闲人免进”到“城市客厅” 常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效破解
  • 【地评线】中国外贸为何“韧性”十足“逆势”而上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