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批准的假警察暴露法治真问题

时间:2014-12-17 09:31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陆文江 点击: 载入中...

    面对汹涌而来的上访人群,不去化解矛盾,反而乱用权力给保卫人员穿上警服,企图以警方的威慑力来压人管人。这不仅是舍本逐末、回避问题的不明智之举,根本就是违法。

据报道,在黑龙江佳木斯市一些政府大楼里,那些身着警服、佩戴警衔的“警察”,竟然大多是“冒牌货”。看起来像警官,实际上是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卫科的工作人员,甚至连这里的派出所也是违规私设的。

国有国法,警服岂能乱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警械、证件为人民警察专用,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持有和使用。很显然,保卫科人员也在“不得持有和使用”警服之列。但为何明知不合法,还要这么做?这背后不无值得警思之处。

与民间那些毫无背景、硬充警察的“李鬼”不同,佳木斯政府大楼里的假警察,其实颇有来头,因为这是公家造出来的假警察。虽然有法律规定,但有“领导批示同意”,还有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当地公安局主要领导的共同商定、口头宣布,更有遇到检查拿出领导批示就能过关的惯例,一切违法行为就可以公然存在,甚至作为一项成绩写入总结。

作为政府部门,如此知法犯法、公然违法,说到底还是一些官员法治观念淡薄、特权思想泛滥,搞权大于法、以权压法那一套。这么做,对政府公信力和法律权威,都是莫大的伤害。

为什么宁愿违法也要养着这么一支假警察队伍?原来,当地政府也有“苦衷”,“这些年上访告状的人员增多,每年硬闯市政府的就有上万人,穿上警服有时还管不住呢”。个中隐情,耐人寻味。

民众上访固然需要依法依规表达诉求,更不能硬闯。但政府部门恐怕更应反思——每年竟然有上万人上访,如此多的人、如此多的矛盾,究竟折射出哪些治理弊端和社会问题?面对汹涌而来的上访人群,不去化解矛盾、维护民众权益、疏导情绪,反而乱用权力给保卫人员穿上警服,企图以警方的威慑力来压人管人。这不仅是舍本逐末、回避问题的不明智之举,根本就是违法。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干部的法治能力,又集中体现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上。假警察现象的存在,既反映了法治信仰在一些干部那里远未树立,也说明在法治轨道上用权办事,提升依法治理能力,还面临种种现实阻碍。如何将法治逻辑注入权力运行,让各级干部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是法治建设必须要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信用交通系列评论①|让信用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硬实力
  • 《牵挂你的人是我》三亚篇:爱你到天涯
  • 领航中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 【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八项措施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民营
  • 着力打破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三个瓶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