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和平书画艺术专题

时间:2014-12-10 08:43来源:鑫报 作者:李鹏 点击: 载入中...

                    左和平京剧人物赏析 

                     

艺术简介:

        左和平,字苦石、左佐,号九风堂主人。河北涿州人,1954年生。现为兰州画院书记、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市篆刻创作委员会主任, 1999年作为兰州市书画家代表团成员之一,赴日本秋田参加书画交流展出活动。2000年在兰州举办『左和平书画印小品展』并结集出版个人书画作品集。2004年出版『左和平印蜕』作品集,2005年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三地书画交流展”。2008年参加“大河魂”兰州画院美术作品晋京展、展出活动。2009年11月参加兰州市政府组团的兰州市书画友好交流团,赴日本国八户市进行书画艺术交流活动。2011年参加“粉墨登场—中国戏曲水墨画名家名作展”。


 

                               和平画戏

        和平先生画戏画,当然他不光是画戏的。
        画戏画必要提到贺世魁与沈蓉圃,贺是清中叶人,曾画《京腔十三绝》,京腔十三绝由此得其名。时值京剧极盛,霍六,正生演老生,池才官演武生,当时没有电视广播来宣传,百姓是通过贺世魁的画作才了解那些戏剧名角的。乾隆下江南,没有摄像拍照做记录,怎么办?画师画,画在那个时候的功用等同于现在的电视与广播。沈蓉圃晚于贺,他生活于清晚季,其时清统治虽说开始没落了,然而“甲午”战事还未起,戏剧呢,正是夜夜笙歌。沈蓉圃据贺世魁《京腔十三绝》,画成《同光十三绝》,所谓十三绝,即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成京剧的十三位京剧奠基人。
        沈蓉圃画好《同光十三绝》,悬于前门大街的斋铺里,过往行人争相传颂,红极一时,此作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在该院任过职,《同光十三绝》和梅兰芳有什么渊源呢?《同光十三绝》流传广,成为中国戏剧表演、服饰、化装、包括画戏的重要史料。
        清代人物画普遍受到朗士宁传播的西画所影响,《同光十三绝》为工笔重彩画,人物面部分阴阳渲染,然而无伤大局,沈蓉圃是中国人,他的气质是中国的。《同光十三绝》,设色雅艳,人物传神,内心里很佩服沈蓉圃。
        再早的戏剧绘画从汉画像便记载了,旧事不提,再说关良。
        关良是近代戏剧绘画的始祖了,关良画油画,他毕竟是个中国老先生,毛笔的事关良也不是陌生的,按照今天的说法去理解关良呢,他是个学贯中西的人。关良画油画很在意笔墨,其实梵高也是讲究笔墨的,只是他们没有笔墨这个说辞吧?关良画戏剧,借鉴了油画笔粗秃的笔迹,加上他生就的造型法,提炼出来的戏剧人物生拙而文质。关良代表了戏剧画的高度,后来人画戏剧,都和关良有关系。
        回到说和平先生画戏剧。和平乃左姓,左和平出生在河北,后来到了西域之兰州画院当书记,我曾约韩羽等往甘肃画院办画展,期间认识了左书记。叫左书记很别扭,直呼和平先生吧。
        和平先生善,待人接物可体悟。一旦投入到绘画里,绘画是会产生宗教意义的,所谓真善美,三者互相有联系,不真也不善,不善即不美,善不仅是人本的,更是为文为艺之母体,疏远善,近魔道,画人怎么下笔呢?
和平先生在画院从政,画院的政不同与其他的政,画院选书记找老好人来做,人不善,画人都散漫,你横了谁还答理你。
        和平画戏不是游戏的,戏是戏,戏是问道笔墨之媒介,笔墨才是修养人生的大道理。
        中国画,集人文修养于一体,单纯言画事,又入技。画画不是不要技,技以外,更有道,向道行才是国画的真本意。和平先生明此理,他习书,点划间有帖法,书以外,和平先生能篆刻,治印苍莽,有缶翁、白石韵。
说白石诗一,书二,印三,画为四不是没有道理的,画要靠画外功养育。和平先生重传统,从他的修持方式见一斑。时人逐名利,妄想一画成功业,天上可能会掉馅饼,要砸也砸在付出心血的人,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是违背天意的。
        和平先生画戏画,也是从关良始一路过来的,他一定看关良,韩羽先生的画也会给他以营养,人的禀赋不尽同,相互作用后,画的还是你自己。和平先生汲取前辈之经验,幻化出己意,蜕变之功是可喜的。
       和平先生守西域,资讯交游没有内陆更便捷,能画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要我说真话,以白石昔年嘱咐可染句送和平,用笔慢一些,再慢一些看。如今理解慢,不是磨洋工,更不是慢到可染后来的板而滞,白石是要可染下笔能够沉住气。这口气怎么能沉得好,也是要见功夫的。
       借为和平先生写文字,再此提醒我自己,沉好气。
 
                                  二月书坊《画风》主编  怀一
 



 


 


 


 


 


 

                          舒朗与快意的好戏

                                              (左和平《梦回梨园》序言)
 
        我不管画里的人到底是哪个生旦净丑,是红脸的关公战长沙,是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还是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我只知道看着这一幅幅戏曲人物画,铿铿加锵锵,哇呀呀呀呀,一下子真还想像他们一样伴着锣鼓家伙一边唱一边喊,咙个哩个咿呀咿呀,一举杯就是一宴会,一转身便行程万里,嗨,安逸,来劲!
        像我这样不懂戏曲就别胡说八道。这国粹,这精彩的中华艺术瑰宝,学着难呐!
左和平先生当然不是要我们去唱、念、做、打,而是看画品味,品京剧的味,品中国画的味,品线意和墨团的味,品线条、墨韵和节奏里气韵生动的味,品粉墨梨园拓妙境、道是无声都有声的味。
        他也果真是做到了。观其画,想说:耐看,经得起看,真神哉妙哉。
        今年9月,曾亲见左和平画戏曲人物。滨窗临风,展宣纸,压镇木,那表情若有所思且是沉着运思般。稍后,大笔挥洒,经意不经意间,稀里哗啦地,那些人物或喜、或悲、或嗔、或怒,就活生生跳将于纸幅上,既有立地生根的稳实,又潇洒、泼辣。他谦谨、内敛的面容下满蕴内在的生命活力与激情。
        左和平多才多艺,具多方面的深厚学养,才情和灵性显见。他精于篆刻,随印生法,他的印,典雅、散淡烂漫,将极强的抽象写意性入印的绝妙尝试,让每个字每方印均有生命意味和精神气脉,叫人品咂回味;于书法,日课般地修炼,精研三思,也是出手不俗。和平先生受传统文化濡染深,崇尚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气质,遂执着于自己富有个性的艺术创作。他曾在京剧院供职,拉京胡。操琴唱戏及京剧各流派行当之事自然是耳熟能详,演员的一招一式成竹在胸。戏曲的虚拟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所描述的“意”的深厚传统,与中国画重传神与写意、重想象与意境的实质一脉相承,他从中体悟并移植到国画中来,用水墨写意戏曲人物,将两种“国粹”和谐结合,亦乃顺理成章之事儿。
        以“戏”入画,又以“画”品戏。以省略、夸张、想象、写意传神似,左和平用简略概括的语言抓住戏中人物最生动的一个表情和一个动作,大多运笔速度之快,这一起伏跌宕之“动势”颇合舞台的板眼节奏。又尤其是人物的眼神刻画,眼睛瞳孔用墨彩勾勒、点染,长、短、大、小、圆、方、尖、直、三角等形,倏地一下就点醒了性格与心理,逼真传神,或幽默,或机灵,或顽皮,或庄重,或含羞,或气宇轩,或目圆睁。是的,我们看到的好像还并非戏曲人物打斗之技巧,而是打斗时的怒气、豪气和壮气,他更注重戏曲人物的轻与逸,其下人物似乎能跳出来,却又不轻狂,可亲可敬,趣味横生。
        作为书法家的左和平,其画仿若是“写”出来的,极富笔趣,以书法的线意来入画,兼有遒劲、流畅、轻快、拙朴、迂缓、艰涩,以及质朴平易的线条,它们有厚度,有力度,有韧度。想那帽子上的两根须,一拨,便弹跳几下,呵,是这感觉。于画中题款不拘一格,更见出其骨子里的洒脱情怀和随兴而出的渲情达意,是轻快、幽默且又老辣的写意效果。
        寻求书法、京剧、国画三种艺术样式的内在关联及有机融合,左和平亦然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且风格鲜明。其画简率、自然、疏朗,又尤为那些线条,挑拨着我们快意的神经,带给我们舒朗与快活的心境。
         梦回梨园:粉墨传神处,无声胜有声。

                                                                                         
                                       阿一
                                 2009年冬日,蜀地
 

 左和平书法赏析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