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五环人生 播种奥运精神

时间:2011-12-21 20:34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陈志强;孙俊毅 点击: 载入中...
     4月21日,萨马兰奇因病在巴塞罗那逝世。萨翁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曾于1980年至2001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21年,这一任职时间仅次于“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如果说顾拜旦于1896至1925年间,把奥林匹克运动带到了现代社会,那么萨马兰奇把奥林匹克运动真正传播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让奥林匹克的精神深入人心,《阿斯报》将萨马兰奇评价为“五环之父”并不为过。

他改变了奥运会

     如果说,法国人顾拜旦创立了现代奥运会,那么西班牙人萨马兰奇则把它真正变成了一项全球运动,就像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哀悼萨马兰奇时的评价,“他是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奠基人”。

     从1980年开始,萨马兰奇曾任国际奥委会主席21年,这一任职仅次于“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他本身就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而他所经历的这21年,也正是奥运会从奄奄一息变成全世界最为成功的盛会的过程。

     1980年代正是奥运会历史上最艰难的日子: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出现了巨大的财政亏损,当时的种族隔离制度也让多达28个非洲国家没有出现在蒙特利尔;而到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由于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从而遭到了美国等64个国家的抵制;到了1984年的洛杉矶,前苏联及东欧国家也报复性地抵制了这届奥运会。

     连续三届失败,让奥运会如同瘟疫一样让人避之唯恐不及。而商业开发方面举步维艰,国际奥委会的全部资金为200万美元,奥运会面临难以为继的绝境。萨马兰奇只能选择改革,商业化成了奥运会的唯一出路,从1984年的洛杉矶开始,国际奥委会通过出卖电视转播权等方式赢得了2亿美元的收益,这也成了历史上首届盈利的奥运会。到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萨马兰奇努力使这届奥运会实现了大团圆。1992年奥运会在萨马兰奇的故乡巴塞罗那举行,这一次奥运会走上了“吸金”之旅,各种赞助以及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收入让奥运会主办机构财源滚滚。到了1996年,现代奥运会100周年时,他把奥林匹克的五环标志搬到了亚特兰大,那是大赞助商可口可乐的总部,萨马兰奇亲手把奥林匹克运动由烧钱黑洞变成了一棵摇钱树。在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十年之际,国际奥委会的资金就已经超过了1亿美元。

     如今的国际奥委会仍然受惠于这位老人:2005年到2008年间的转播费已经达到25亿,顶级赞助商的赞助项目又带来了额外9亿美元的收入。在他的领导下,国际奥委会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体育组织,甚至超越了国际足联。

永远的中国情缘

     萨马兰奇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缘,他给予中国人民的友好、信任和坚定的支持,他和乒乓名将邓亚萍的忘年友谊,都让中国人感到温暖和感动。最令国人难忘的,当然是2001年7月13日,他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那一刻,那一夜举国欢腾,无数国人彻夜无眠。“我喜欢北京,我喜欢中国,这里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1996年,邓亚萍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冠军,萨马兰奇亲自为她颁奖。

     萨马兰奇早在1978年就开始关注中国,当时他还没有当上国际奥委会的主席,不过时任奥委会副主席的他为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四处奔走,最终,从23届洛杉矶奥运会起,海峡两岸的运动员得以在同一块奥运赛场上拼搏。1982年3月,萨马兰奇担任奥委会主席后第一次访问中国时,他就曾说:“中国应该在国际体育界发挥重要作用,应该把过去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失去的东西赢回来,中国应在国际奥委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北京两次申请举办奥运会也与他密切相关,他一直在建议中国申办奥运会。

     在2001年7月13日,临近卸任之际,他亲口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这是我一生中所见证的最重要的事情。”2008年8月8日,88岁高龄的萨马兰奇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欢迎。

     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表示:“萨马兰奇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一直希望能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举办一届奥运会,他的这个愿望在他有生之年实现了,中国人民感谢他!”

伟大的爱心,热衷慈善事业

     除了对全世界体育方面的贡献,萨马兰奇同样拥有一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爱心。晨报记者2007年1月曾在巴塞罗那采访过萨马兰奇以及和他有着40年交情的挚友、加泰罗尼亚体育联盟协会的主席巴耶斯特罗。巴耶斯特罗给予萨翁极高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是高于体育的,“他是一个真正的伟人,不仅仅表现在对体育事业的贡献方面。也许你们都不知道,他退休后还将自己的财富和精力无私地投入到加泰罗尼亚体育事业。他是一个把金钱看得很淡的人,经常给体育事业和慈善事业捐款。”

     萨马兰奇一直热衷于慈善和公益事业。2007年12月萨翁就是在出席一个慈善募捐活动时,因突发心血管疾病而被紧急送往了医院。在表达爱心方面,萨马兰奇也表现出了对中国特殊的感情。早在1998年中国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时,作为中国人民老朋友的萨翁非常关注,特致函中国体育总局对灾区表示慰问,并以个人名义捐款2万美元。1999年,中国台湾遭受地震,萨马兰奇也通过奥林匹克团结基金会捐款5万美元,希望该笔经费能作为台湾重建体育设施之用,期盼能激发奥林匹克家族热情,让台湾人民感受到国际体坛的温情,同时萨马兰奇还希望能号召更多奥委会委员为台湾灾区捐款。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萨马兰奇同样向中国四川的灾区表达了爱心,2008年5月27日,萨马兰奇在接受晨报记者的邮件采访时,向中国四川地震中的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认为中国人民的抗震精神与奥运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让职业运动员进入奥运会

     如今的奥运会,是世界上公认水平最高的体育盛会,而在萨马兰奇之前,在《奥林匹克宪章中》“不接受职业选手参与”的条文,将无数有才华的运动员挡在门外。最著名的例子是“索普事件”。在1912年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非凡的美国运动天才索普,以夺得男子五项、十项全能两枚金牌,成为这届奥运会的头号新闻人物。但半年后,美国种族主义分子诬谄索普是“职业”运动员。翌年,国际奥委会追回授予索普的金牌。索普投诉无门,1953年在忧愤和贫困中病逝。1982年,国际奥委会为索普冤案平反昭雪,他失去的金牌也在1983年由萨马兰奇亲自交还给他的女儿。

     萨马兰奇为职业运动员打开了这扇门,早在担任奥委会主席之前,他就曾经表示,“奥林匹克运动必须向世界上所有最优秀的运动员开放,即他们在自己的国际体育组织允许的范围内赚钱。”1981年,国际奥委会修改了《奥林匹克宪章》,取消了对职业选手的限制内容。

     首先从这一改革中受益的就是网球和篮球,那些大红大紫的超级巨星们,终于有了在奥运会上展示自己的平台。1992年,NBA运动员首次出现在奥运会上。

     萨马兰奇与另一位传奇人物阿维兰热之间就足球参加奥运会的较量更是传为佳话,此前国际足联曾规定参加过世界杯的球员不得参加奥运会,1984年,国际足联终于取消了足球运动员职业与业余的划分,不过1988年并不屈服的国际足联还是只肯同意,将奥运会足球赛的球员年龄限制在23岁以下,1993年又加上了允许三名超龄球员的条款,如今的奥运会足球比赛仍然难与世界杯相提并论,但至少梅西这样的球星总算能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了。

     如今,除职业拳击外,奥运会已经和其他职业比赛全面接轨,也迎来了100多年以来空前的繁荣。

与妻子的蓝宝石婚

     10年前,萨马兰奇的爱妻玛利亚·特雷萨·萨里萨奇在巴萨罗那因癌症逝世,10年之后,萨马兰奇终于追随爱妻而去,他们终于在天国团聚。

     从1955年结婚开始,当萨马兰奇把生命中2/3的时间用于在世界各地飞行的时候,是玛莉亚独立担起了“奥委会第一家庭”的责任。这个为了不凡的丈夫而选择平凡的女人一直默默的为萨马兰奇操持着家庭。萨马兰奇爱吃鳍鱼和酸奶,于是这便成了玛莉亚最擅长的食谱;玛丽娅认为成熟男人穿米色西装最潇洒,于是萨马兰奇在很多重要场合都穿着米色西装。

     玛莉亚和萨马兰奇养了一双儿女,女儿长大后成了巴塞罗那一家银行的会计师,儿子则是马德里的一个成功商人。

     2000年9月,得知夫人病情恶化后,萨马兰奇立刻从悉尼飞回巴塞罗那,而20个小时的航程太过漫长,航程结束前两小时,萨马兰奇接到夫人去世的噩耗。“萨马兰奇夫人典雅、高贵、善解人意。”这是国际奥委会女副主席德弗兰茨的评价。在含泪送别爱妻之后,他立刻重返奥运赛场,对爱情的操守和对事业的执着,使这一“爱情故事”永远载入奥运史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40种大智慧,人生40味奇药
  • 胡适人生中的尴尬事
  • 孟非:每一段经历都将存入人生储蓄罐
  • 元末盐枭张士诚的摇摆人生
  • 《欧阳海之歌》作者金敬迈的蹦极人生
  • 江姐弟弟的坎坷人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