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荣宝:驻日时间最长的中国公使

时间:2011-12-22 17:46来源:世界知识 作者:石建国 点击: 载入中...
  近代中国,受西方世界冲击和影响,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受时代裹挟,不少投身政治舞台的知识分子,身不由己成为中国外交界“三朝元老”,但终因“水土不服”难以得志。投身外交界的汪荣宝就是一例。 
   
  洞悉潮流的晚清官员 
   
  汪荣宝,字衮甫。1878年出生,江苏吴县人。出身读书世家,其父汪凤瀛兄弟四人,皆以才学之士步入仕途,在晚清政界有“一家四知府”之时誉。作为家中长子,汪荣宝自幼颖慧,9岁即读遍四书五经。15岁入县学,后以优等保送江阴南菁书院。1897年举拔贡生,第二年应朝考,以七品小京官身份进入兵部任职。 
  此时正值戊戌变法失败,维新事务受到压制和摧残。汪荣宝见国是不振,遂请假回家。不久,义和团运动发生,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国势衰弱,受人欺凌,汪荣宝深受刺激,深知靠旧学已难以拯救国家于危难,于是立志习新学。他先是入上海南洋公学作特班生,随后前往日本留学,进入早稻田大学和庆应大学,主攻历史兼及政法。其间,汪荣宝曾与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一起,积极参与爱国活动,在留学生中号称“四大金刚”,日俄战争时,更曾加入革命党人在东京组织的国民义勇军。 
  当时留居东京的中国人士中各种思潮杂陈,相互排斥。汪荣宝从亲友劝说不等结业,启程回国,重返兵部任职,不久受聘兼任京师译学馆(北京大学前身)教员,讲授近代史,并撰写“清史讲义”。此时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各部争相罗致留学生,汪荣宝由兵部改授巡警部主事。1906年,清政府改革官职,巡警部改民政部,汪荣宝升补参事。随民政部尚书徐世昌前往东三省考察,原来,徐世昌回来后撰写的一份内容详尽、传诵一时的考察报告是由汪荣宝捉刀。由是汪荣宝名声大噪,升任民政部右参议。1910年,清政府召开资政院会议,指定汪荣宝为钦选议员。他负责审查新刑律案,全力支持用资产阶级立法原理编纂新律,汪荣宝甚至带头高呼“大清国立宪政体万岁”。1911年初,担任协纂宪法大臣,汪荣宝与李家驹草拟了“可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的宪法草案。可惜,未及定稿颁布,清朝就覆亡了。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汪荣宝在南北议和期间,曾帮助南方革命党人与袁吐凯接洽。此举表明,汪荣宝心向共和,是一位洞悉潮流的有识之人。 
   
  出任驻比利时公使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随后公开征集国歌词曲。汪荣宝根据古诗改编的《卿云歌》曾被选为国歌。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正式成立,汪氏当选众议院议员。1914年2月19日,袁世凯委任汪荣宝出任驻比利时公使,汪荣宝从此踏上外交舞台,成了一名职业外交官。 
  当时欧洲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这给汪荣宝观察世界局势提供了良机。一战爆发后,汪荣宝除及时将战况和比利时动向报回国内,还积极关注中日交涉等问题,随时与驻欧其他中国公使交换意见和看法,不断致电北京外交部提出种种建议。1915年7月,汪荣宝被推举为宪法起草委员,奉调回国。此时正值袁世凯积极筹划恢复帝制,他召见汪荣宝,询问中西政制以及外国对中国国体的意见,他答称:“国外人士,希望中国出个华盛顿,不愿中国有个拿破仑。” 
   
  参与巴黎和会 
   
  1917年8月14日,中国正式对德宣战,这使身处欧战前线国家的汪荣宝面临严峻考验。当时,比利时正处于德国占领之下,对德宣战。意味着要关闭中国使馆,汪荣宝一方面拟定撤离人员名单,妥善处理中国在比利时利益的善后保护事宜-另一方面,为在比利时的中国人,特别是留学生的去留问题做了安排,争取中国政府给自费留学生提供补助。同时,他还与中国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法公使胡惟德、驻意公使王广圻于1918年5月举行会议,商讨和协约国的关系问题。 
  1918年11月1日,汪荣宝接到外交总长陆徵祥电文,内称将委派他、顾维钧、王正廷、颜惠庆与陆氏一起担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全权代表。然而,当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开幕后,中国代表团却因全权代表排名问题发生内讧,致使团长陆徵祥一度出走,代表团群龙无首,陷入四分五裂境地。为解决这一困境,汪荣宝与其他公使一道,积极开展活动,维护了代表团的团结和稳定。1919年1月5日,汪荣宝转任中-国首任驻瑞士公使,不过因参加巴黎和会,4月22日才正式赴瑞士就职。 
   
  驻日时间最长的中国公使 
   
  1921年9月,汪氏代表中国参加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劳工大会。1922年6月,为照顾前外交总长陆徵祥养护生病的比利时籍夫人,外交部委任陆徵祥出任驻瑞士公使,调汪荣宝担任驻日本公使。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驻日本公使职一直空缺。中日交涉繁杂而敏感,前两任驻日公使均被国人指斥为“卖国贼”,因此该职被认为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汪菜宝为此提出辞任,但内阁不准。汪氏迟至1923年12月25日才到任。让汪荣宝没想到的是,他在日本一呆就是近八年之久,直到1931年7月才离职,成为民国时期在任时间最久的驻日公使。 
  1924年1月,汪荣宝奉命拜访日本外务省大臣,催促日本撤走进入中国南满协助张作霖的日军。汪荣宝感到,在国内军阀派系政争局面下难以履行使命,于是在同年8月再次坚请辞职,但又未如愿。1925年10月关税会议召开前夕,汪荣宝为免除日本的疑虑,特用日文写成关税会议意见书,向日本各界尤其是实业家宣传,呼吁他们支持中国实现关税自主。1926年10月,《中日通商行船条约》第三次期满,汪荣宝除照会日本,提议根本修改外,更指出原条约是片面的不平等条约,主张用相互平等的原则另订新约。然而,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北洋政府,不仅难以做修订条约的后盾,甚至连使馆日常开支以及人员的薪资所需的经费也难以提供。汪荣宝不得已只得返国索薪,并再次口头提出辞职。只是中日交涉随国民革命军北伐日益频繁,他不得不回到日本任所。1927年6月13日,汪荣宝访问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抗议日本“第一次出兵山东”,要求日本对中国局势保持不干涉态度。7月7日,2200名目军不顾中国反对,进驻济南,“第二次出兵山东”。汪荣宝奉外交部之命,再次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 
  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汪荣宝转任为新政府的驻日公使。他曾与日本首相田中、外务省官员数次面晤,试图推动中日改订商约谈判。此时的对日外交已开始由蒋介石亲信主持处理,汪荣宝已不受重视。1931年7月发生的万宝山事件就是一例。事变前,汪荣宝获悉日本将在中国东北采取行动,曾函告外交部长王正廷,但未披理睬。事变发生后,汪荣宝被要求前往朝鲜调查华侨被杀详情。7月底,汪荣宝回到国内准备起草调查报告,8月5日,却被宣布免去公使职位。 
  转任国民政府驻日公使后,惟一令汪荣宝宽慰之事,便是他解决了中国使馆迁址问题。1923年,在日本东京大地震中,中国驻日使馆成为废墟,汪荣宝只得修筑数间板屋充作临时办公之处。虽然他屡次提议重建馆舍,但经费无着,几年中使馆沉没于荒草中,破败不堪。后来,日本政府大兴土木,重建东京,将中国使馆所在地划为政府官厅迁移地,动员中国使馆另觅新地。汪荣宝提出了面积相等、须在市中心且交通便利、地价补偿、新地址地面之物从廉估价售予中国、提供迁移费、使馆租金不增、永租借权不变等八条要求,几经谈判和协商,与日本政府商定以德川赖贞侯爵府邸与中国使馆地址交换,但北洋政府外交部却一再推延,未成定案。1928年8月,日本政府再次催促,汪荣宝致函政府,要求迅速核定批准。10月5日,国民政府议决照办。中国驻日使馆顺利迁到东京麻布区重建新馆。惠及后人。 
  离开外交舞台后,身心疲惫的汪荣宝到北平休养,一度任张学良陆海空军副司令部行营参议、外交委员会委员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北平军政当局召集会议谈论对策,汪荣宝受邀与会,他发言批评不抵抗政策,主张抗击日本侵略,未被采纳。一怒之下,决计从此不问国事,一心著书立说。1933年6月,最终完成长达50万字的巨著《法言义疏》,成就一家之言。由于伏案辛勤劳作,加之忧愤时局,旧疾发作,7月病逝于北平,终年55岁。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季羡林善于利用碎片时间读书
  • 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抓住了零星的时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