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燃卢沟桥抗日烽火的第一人

时间:2011-12-26 17:17来源:摘自《文史精华》 作者:赵赓 点击: 载入中...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抗敌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帷幕,卢沟桥从此便成了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御侮、英勇不屈的象征。那么,是谁奋勇当先,在卢沟桥点燃了中华大地抗日圣火的?历史告诉我们,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一○旅第二一九团第三营营长金振中。

  金振中,字霭如,1903年生于河南固始县一个贫寒农家。成年后入冯玉祥部队,给冯玉祥当侍卫,不久考入西北边防陆军军官学校。军校毕业后,在冯部历任排、连、营长,曾参加五原誓师和北伐。

  金振中戎马生涯的一生最辉煌的时光是在抗日战场上度过的,九一八事变后,他一直随第二十九军转战在长城内外。



  1937年7月6日,驻丰台的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冒雨率领全中队在炮兵配合下绕过宛平县城,拐到铁路北面的大瓦窑一带,再次在事先未通知中方驻军的情况下,在卢沟桥第二十九军所部驻地附近举行实战演习。

  金振中为侦察敌情,午饭后换上便服,在大瓦窑日军演习地附近观察着敌阵。凭着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人的敏锐目光,金振中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便立即回营部召集营、连、排三级指挥员开紧急军事会议。

  “日本人就要动手了!”金振中进行战斗动员,“我们的头脑必须清醒,如果有一个来犯的鬼子从我们的火网里逃走,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做下了有辱于国家和民众的事情。追查责任,首先要追查今天在座的各位。弟兄们,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如泰山呵!”他继续说,“当然,我们应该本着最高当局的对日军只应战不求战的方针,不首先开第一枪,只是在日军进入我们阵地百米内,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开火……”

  金振中紧急调整兵力部署。把战斗力较强的第十一连置于铁路桥和桥北,重迫击炮连置于铁桥西端。第十二连附一重机枪排和一轻迫击炮排置于城南。第九连于城内,另两个重机枪排集结在城内东北角,第十连作为预备队在石桥以西待命。另两个轻迫击排暂置于东门内,以策应左右部队,并用沙袋将东门完全堵死,只从西门出入。

  散会后,他又亲自到第十一连跟连长和几位排长一道研究守桥的具体部署:一排长高志儒率部防守铁路桥东北前沿阵地回龙庙;二排长李文成率部镇守铁路桥咽喉;三排长李毅岑率部沿阵地作预备队待命。部署完毕,金振中站在烟雨朦胧的铁路桥上特别提醒担负守卫铁路桥的排长李文成,铁路桥与石桥(卢沟桥)同等重要,而铁路桥头是一片空地,没有拱卫的物体,兵力容易暴露,且一旦日军进攻,兵力无法展开,只能死守。

  李文成接受布防命令后,深感责任重大,顾不得吃晚饭,立即召集各班长研究部署火力,带领战士们挖战壕、筑工事。
 


  1937年7月7日,驻守丰台的日军第8中队,仍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又到回龙庙和大瓦窑一带演习。

  回龙庙在宛平城西北,大瓦窑在宛平城东北,宛平城、回龙庙、大瓦窑成三角形,各距1.5公里,而其中回龙庙虽是弹丸之地,但战略地位却很重要,中国常年有驻军在这里守卫。驻军的任务主要是与宛平驻军互为犄角,从南北两方护卫平汉铁路桥,日军一旦进攻铁路桥,就会受到两翼驻军的夹击。

  夜10时40分许,宛平城内守军突然听到城东北方向日军演习场地响起十几声枪响。接着,便是日军集合的哨声和跑步声。

  少顷,金振中接到报告,据日军称:一名新兵在“演习”时被我城内驻军捉去,日本军官要求率队进城搜查。金振中立即联想到九一八事变,预感到日军要故伎重演,便断然拒绝:“日方士兵被抓纯属捏造,进城搜查绝对不能允许!”

  金振中立即将此情况向上报告。何旅长当即斩钉截铁地命令第二一九团并第三营:(一)绝不容许日军进城;(二)日军武力侵犯则坚决回击;(三)我军守土有责,绝不退让;放弃阵地,军法从事。

  当夜11时刚过,金振中接冀察绥靖公署许处长打来电话:“据日方说,他们的一名演习兵被宛平城内华军捉进城去,现在他们强烈要求进城搜查。”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马占山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
  • 英国名校毕业生抗日捐躯
  • 抗日战争期间屈死的国民党将领
  • 吉鸿昌在天津的抗日活动
  • 抗日英烈滕久寿:出身豪门勤俭持家
  • 抗战烈士黄永淮誓不投降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