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穷忙族”

时间:2011-12-27 19:27来源:天天新报 作者:门仓贵史 点击: 载入中...
  按照一般的说法,穷忙族的标准是“一年未加薪,三年未升职,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忙来忙去却依然无力置产,甚至还要担忧养老金从何而来”。对个人来说,如何不让自己沦为“穷忙族”至关重要,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如何防止“穷忙族”群体的不断扩大才是真正的考验。 

  每4人中1人穷忙 

  “穷忙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90年的美国,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poor”,日语直接翻译过来即为“工作着的贫困户”。在资本主义制度最为彻底的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之一——贫富差距也出现并扩大开来,“穷忙族”开始急剧增长。在日本,小泉内阁极力追随美国,在民营化的过程中,随着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开,“穷忙族”也越来越多。 

  最初阶段日本究竟有多少“穷忙族”,让我们来看一下统计数字。这里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来界定年收入多少才被归为“穷忙族”,而只是以在东京23区生活的最低生活保障(2004年度年消费1947万日元)为基准,如果在工作状态下年收入不满200万日元者即被归入“穷忙族”。 

  根据厚生劳动省“工资构造基本统计调查”的数据显示,基准工资年收入为达到200万日元的人数(基准工资包含加班费和奖金),在2005年男女合计达到了546860人。这个数字占到全体劳动者的25%。也就是说在日本,每4人中就有1人属于“穷忙族”。 

  男女分开来看,在2005年,男性“穷忙”人口达到了2176580人,女性则是3284280人。 

  “穷忙族”的构成中女性比男性所占的比例大得多,这是由于很多已婚女性为贴补家用,闲暇时兼职打零工的缘故。 

  但是,增长趋势最为明显的不是女性“穷忙族”而是男性“穷忙族”。2001~2005年间,女性“穷忙族”增加了236090人,而男性“穷忙族”则增加了339730人。男性“穷忙族”的比率,从2001年的12.2%增加到2005年的14.4%。 

  终身制减少是“祸首”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的“穷忙族”在增加呢? 

  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企业中正社员(正社员是企业为其缴纳各种保险金的正式社员,基本上是终身雇佣制,退休后生活会很有保障。)的数量在减少,而派遣社员、契约社员、嘱托社员越来越多。相对于终身雇用的正社员,契约社员是合同制员工,企业不为其缴纳各种保险金。因为需要自己缴纳各种保险金,其工资相对正社员来说要高一些,但是地位没有正社员高。嘱托社员属于短期契约工,一般是企业对那些有专业特长的人进行高薪、短期的雇用。一些大公司因为对外国人的实力不摸底,所以更愿意采用这种雇佣形式。嘱托社员的起始工资会比一般新人社员高很多,但对公司来讲,他们很愿意这样做。虽然他们付出的工资较高,但比起培养一个同样水平的人所花费的费用要少得多。而且,万一不合适也可以随时解雇。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每月勤务统计调查”,兼职劳动者占全体劳动者的比率从1990年开始逐步上升,到了现在,例如规模在5名工作人员以上的事务所,4个人中就有1人是兼职。 

  在2002年总务省的“就业构造基本调查”中,年收入未满200万日元的人群中,兼职占到了93.2%,小时工占到了87.3%,派遣社员占到46.2%,契约社员、嘱托社员占到42.4%,可见非正社员中“穷忙族”的比率是很高的。 

  中老年离职后易穷忙 

  年富力强的中老年成为“穷忙族”的典型原因就是公司倒闭,或者公司的人事制度发生改革。如果他们再到其他公司就职,工资势必会遭到大幅削减。 

  为什么一旦转职,工资就会大幅下降呢? 

  中老年龄层中的大多数人都被公司培养成了“多面手”,并不具备新公司所需要的“专家”技能,因此也不能获得较高的工资。“多面手”就是指各种业务都有涉及,但是程度很浅。这是日本独有的雇佣制度下衍生出来的产物,实际上“多面手”的存在意义并不大。随着企业间及国际竞争的愈加激烈,这些只适应一家公司业务的“多面手”,在其他企业可以说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最富的美国也难以避免 

  “穷忙族”这个词的诞生地——美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2005年人均GDP达到421013美元,可称为全世界最为富庶的美国,但实际情况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实际上在美国,有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亿万富翁,但更多的人生活在不为人知的贫困之中。 

  根据美国国情调查局的统计数字,2001年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经济处于上升趋势,但“穷忙族”的数字仍在增加。小布什政府确立了尽量缩小政府机能、促进民间合理竞争、活跃经济、使国民富足的政治策略。但是在削减贫困人口上,其依然没能使市场原理得到有效利用。 

  2005年相较于2003年,美国的“穷忙族”减少了一些,但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数依然保持在3695万人的较高水平(2004年是3704万人)。所谓的“贫困线”即是指在衣食住等方面,维持市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收入水准。美国“穷忙族”占到劳动者总数的12.6%(2004年是12.7%)。 

  从地域上看贫困率,贫困人口最多的区域是密西西比州(贫困率达到21.3%)和路易斯安那州(达到19.8%),这两个州在2005年遭受卡特里娜飓风的打击,贫困阶层进一步扩大。密西西比州由于贫困人口众多,公共医疗补助大量支出,政府财政可说是不堪一击。 

  【“穷忙族”档案】 

  破产的社长成了便利店小时工 

  最盛时年营业额达14亿日元 

  千叶县。在通往东京都的国道十字路口转弯,驶入与JR支线车站相连的县道。只有路灯的光亮,点缀在黑暗的夜幕中。深夜的车子很少,在与几辆运输的卡车和普通轿车擦身而过后,在这黑暗静寂的夜里,有一间小小的便利店映入眼帘。 

  两年以前,这里就成为Y先生的工作地点。上23点至次日5点的夜班,赚900日元的时薪。每月出勤20天左右,收入12万至13万日元。 “人生还要继续,真是太郁闷了。如果只活到60岁就好了,但平均寿命又延长了,还得接着活下去,实在是太痛苦了!” 

  Y先生今年59岁。3年以前,他还是流通领域集团会社的法人代表。最兴盛的时候会社年营业额达到14亿日元,工作人员50人。那时他被称做“社长”,拥有超过1000万日元的高级进口跑车。 

  但是Y先生的公司在3年前倒闭了。经济不景气是一个因素,《大规模零售店立地法》引起的业界变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关东地区的大型零售店和购物中心。公司最开始开展业务的时候,客户大约有200家。我们批发商品给客户时,建议他们怎样销售可以大卖特卖,他们也尊重并接受我们的建议,这时,流通批发商在主动向零售企业提出销售提案。20年间,这些零售商逐渐发展扩大为上市企业,而且最近10年来业界进行了大规模的构造改革。在关东,小型的零售企业都被淘汰掉了,最后只剩下5家大规模的零售集团。这时,我们的客户已经变成了年营业额数千亿的零售巨头,他们自己就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信息,而我们却变成只是为了运输而存在。”这些零售巨头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子公司,对流通批发商的依赖逐渐减弱。 

  “我已经预见到了将要发生结构调整,但没有作好转换的准备。那时我想就算客户数量减少了,但如果一个客户的规模增大,那么一个大客户所带来的营业利润也能够与原来多个小规模客户的利润相当了,应该还是不至于倒下的。” 

  那个时候,Y先生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将配送部门完全外包出去,突出优势,将公司转型为物流管理专门企业以支撑经营。但是,作为大客户的购物中心的结构调整还是使Y先生公司的营业额急转直下。 

  负债4亿日元,最终破产 

  “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公司渐渐缩小规模,那时要是能软着陆就好了。泡沫经济衰败以后,要进行设备投资就要借款,借款就要有担保,可那时通货紧缩得厉害,所有的东西都在贬值,营业额也一落千丈。真是没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啊。” 

  公司倒闭了。Y先生自己也背负了4亿日元的债务,最后Y先生自己选择了破产。经历了15年的社长生涯,年收入1000万日元的华丽人生从此落下帷幕。 

  公司倒闭以后,Y先生忙于公司资产清算。那时的他再也不想工作了。“但是从现在开始还有10年、20年的日子要过,还是要找点事情做的。幸运的是孩子们都已经大学毕业了,房子也保留了,只需要赚够跟老婆两个人生活的收入就可以了。工作起来还能跟社会保持联系,这样想着我就又开始找工作了。”于是Y先生开始以销售职位为中心,在报纸的招聘栏和hello work上求职。 

  20份简历,只有1家回复 

  “电话联络,投递简历,投了20家公司,结果得到雇用答复的只有1家。他们说是不考虑年龄,实际还是喜欢雇用40岁以下的人。我自己也当过经营者,我能体会他们的心情。我也不会雇用没有特殊技能徒有年纪的人。” 

  答应聘用Y先生的是一家著名的房地产公司。这种房地产公司的社员跳槽率很高,所以他们不停地招聘。而我们简直就像一次性的马驹子,因此他们才对年纪没有要求。接到回复时,我公司的清算还没有结束,所以不得不放弃了那个机会,后来那家公司就完全没有回音了。” 

  实际上,便利店的兼职和小时工的工作情况也是很复杂的。 

  “要收银、补充货品,有时还要订货、打扫店面。如果有促销活动还要接受客户预约。这里没有交通补助,如果饮料瓶从货架上掉下来摔碎了还必须自己付钱买下来。没有将客人买的盒饭热好,也要从工资里扣除相应的罚金。白天的时薪是750日元,如果需要赔偿一个500日元的盒饭,那这工作就干得没意思了。工作熟练和不熟练的人都是一样的工资,小时工跟派遣社员也都干着一样的工作。这样下去企业的效益是一点一点好起来了,但那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啊。” 

  Y先生说到这里长吁了一口气。 

  “雇佣者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现在那些老板全不把小时工当人。” 

  “穷忙”最大危害是缺乏幸福感和心理疲劳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针对11351人的在线调查显示,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而德国一项调查显示,也有上 百万人认为自己是“穷忙族”。而由此产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也在这一群体中蔓延。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谢晓非看来,“穷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对薪水的期望值过高。第二,没有充分考虑到工作中的困难。第三,现在各行各业对人的要求都比较高,也是人们认为自己“穷忙”的客观原因。 

  “穷忙”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危害是缺乏幸福感和心理疲劳。 对于如何摆脱“穷忙”,被调查者给出的方法依次为“积极充电”(55.7%)、适当减压(50.4%)、主动适应社会(39%)。此外,谢晓非建议,“穷忙族在休息时尽量不要总惦记着工作,不妨多找朋友郊游、聊天、聚会。”值得提醒的是,还要减少信息的摄入和不必要阅读;不要总对别人说“我太忙了”;适当拒绝不想做的事。 

摘自《天天新报》2009/6/7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司马懿:潜伏大师“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 廖仲恺:革命的先驱 “黄埔的慈母”
  • “将军农民”甘祖昌:留下的唯一遗产是3枚勋章
  • 李白的“大话”与“大数据”
  • 被称为“穿越者”的王莽 其改制内容真的是首创吗
  • “科盲”苏东坡:传授不靠谱炼金术害死顶头上司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