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时间:2011-12-27 23:13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黄河大合唱》的诞生,要从张光年和冼星海的相识说起。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国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黄河养育的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正在积极地团结起来,打出了“抗日救亡,誓与祖国共存亡”的爱国口号,喊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为此,张光年谱写了一首抗日救亡歌曲《五月的鲜花》,并被无数热血青年四处传唱。
    一次,张光年在上海看到了冼星海正在为群众教唱《五月的鲜花》这首歌曲。他们由此相识,并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当时,冼星海就想写部大作品,并向他约请歌词。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黄河壶口段,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张光年深受感染,开始酝酿创作一首篇幅较大的朗诵诗《黄河吟》,这即是《黄河大合唱》歌词的前身。
  1939年3月11日晚上,在月光映照下的西北旅社一个宽敞的窑洞里,张光年就着桌前的油灯为大家朗诵了作品。张光年的朗诵是新体诗的朗诵,400多行的诗句,25岁的诗人一气呵成,从头朗诵到尾。大家的心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而跳动。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全窑洞一片安静。顷刻,掌声响彻整个窑洞。
  掌声中,冼星海激动地站了起来,一把将词稿抓在手里:“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他躲进鲁艺山坡上的小土窑里,在一盏火苗微弱的菜油灯下,仅用6天时间,完成了一次诗和乐的完美结合,“分娩”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同年4月13日,抗敌演剧第三队在陕北公学的大礼堂里首演了由邬析零指挥的《黄河大合唱》,张光年亲自担任了其中一首长诗的朗诵,引起了巨大反响,由此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李白的“大话”与“大数据”
  • 年羹尧与龚自珍旧邻今何在
  • 沈从文与太白像的完成
  • 为何张爱玲与胡兰成没举行婚礼?
  • 中国帝王与王朝之最
  • 牛僧孺与“伊阙奇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