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本·拉登之死可以被看作对基地组织的沉重打击,但即使按照在2012年年底撤军3万人的计划,仍有近7万名美军将继续驻守在阿富汗。
美国派军队赴阿富汗作战绝不仅仅是为了“反恐”。美国及发动这场战争的目标是重建阿富汗。目前,美国向阿富汗政府移交战争主导权的战略,应该建立在赢得阿富汗民心的基础上。
目前,美军在阿富汗实行的“先清除再占领”、武装当地部族民兵等各种手段,都可以在以前英国殖民者统治阿富汗的手法中找到原型。当年英国在印度地区的行政长官罗伯特曾强调:要想控制阿富汗人,英国人必须赢得他们的“内心和思想”。
美国及盟友在很大程度上效仿了这一策略。他们在阿富汗的驻军也借鉴阿富汗当地传统进行运作,例如,美军参加部族长老会议和群众集会,以期赢得当地长老的支持;他们雇佣名为“arbakai”的当地部族武装维持治安。但事与愿违,上述入乡随俗的努力显得并不高明,反而证明美军及盟军对当地文化传统一知半解。
生活在阿富汗北部的居民对雇佣“arbakai”维护治安的方式很不理解。他们觉得这更像是塔利班武装的做法。而在东南部省份帕克提亚,一位政府官员也表示,雇佣“arbakai”来维护治安在当前“行不通”,因为30年的战乱让阿富汗人变得各自为政,不再信奉传统。
阿富汗不是一个与现代社会割裂的原始部落。将部落、塔利班、种族划分看作理解和解决当地各势力争端的关键,其实是忽视了该地区过去与现状的差别。除了狂热部族成员或穷困、亟待救助的战乱受害者外,大多数阿富汗人都是全球化经济的活跃参与分子。
在一些国际舆论中,阿富汗商人被描绘成贪腐和无能的典型。阿富汗的企业家被看作是不道德的奸商、军阀的密友,或从事毒品走私勾当的人。这些看法是很危险的:当国际援助中止时,得由阿富汗商人来填补空缺。
事实上,阿富汗商人在国内外贸易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从迪拜向中亚出口日本汽车,向香港和斯里兰卡出口宝石;他们向印度和德国售卖药材,并经常在各地寻找新的贸易机会,成为阿富汗与周边世界联系的纽带。尽管阿富汗是一个贫困的国度,但这些商人是维持阿富汗稳定的经济支柱。
就像对阿富汗的部族传统有成见一样,西方对现代阿富汗社会也有有刻板印象,认为贪腐横行导致了社会和经济不景气。但就像19世纪末英国在阿富汗的殖民经验一样,过分简单化地把战略重心落在所谓“传统”上,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稳定、团结的阿富汗。
要找到并团结那些有能力建设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阿富汗人,美国及其盟友必须抛弃占据主导的有关这一国家“传统”的刻板成见。只有当他们抛弃这些刻板成见,耗费了10年的战争,超过4万亿美元的投资,以及盟军将士和无数阿富汗人的牺牲,才不会彻底失败。
摘编自《纽约时报》,本杰明·霍普金斯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历史学家,马格纳斯·马斯登是伦敦大学东方及非洲学院的人类学家。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