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拯救“美国梦”

时间:2011-12-28 17:26来源:商务周刊 作者:王 强 点击: 载入中...
 11月5日,肯尼亚西部维多利亚湖旁那个名叫克格罗的黑人村庄,不仅成为全世界的一个焦点,肯尼亚各地的人们也涌进这个卢奥族村庄,希望一位叫莎拉?胡辛?奥巴马的86岁老太太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前往美国的签证。莎拉的房间里,已经贴满了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海报。
    莎拉?胡辛?奥巴马,是奥巴马爷爷的第三任妻子。在这个东非国家,奥巴马的招贴画比比皆是。一个卢奥族后裔入主白宫,不仅是让肯尼亚感到与有荣焉——尽管美国正遭受空前危机,但很多贫穷的肯尼亚人仍身怀着和奥巴马一样的美国梦:有朝一日像他们的非洲亲戚那样在白人世界出人头地,甚至成为白人的总统。
    这一天,民主党人奥巴马击败共和党人麦凯恩,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当晚,大批黑人聚集在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生前主礼的埃比尼泽浸信会教堂前,庆祝美国黑人为之奋斗的“梦想”终于实现。
    在今天这个仍充斥种族歧视和少数利益集团统治的美国社会里,奥巴马的胜利似乎预示着一个“曼德拉时代”的开始以及新“新政时代”的回归。而发生在奥巴马身上的个人奇迹,也重新强化了个人奋斗的价值观。
    奥巴马是个黑白混血儿,对于自己的血统,奥巴马在其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写道:“我的父亲与我身边的人完全不同——他的皮肤像沥青一样黑,我的母亲却像牛奶一样白。”
    老奥巴马生于肯尼亚西部尼安萨省一个牧民家庭,奥巴马是他在夏威夷读书时与白人姑娘雪莉?安?邓汉姆相结合的产物。他们的结合在那个时代的美国仍属大逆不道。而到美国前,老奥巴马在肯尼亚已经娶妻生子。老奥巴马并不愿意成为一个“美国梦”移民,后来进入哈佛大学完成学业后回到肯尼亚,希望报效自己的国家。在哈佛期间,老奥巴马与雪莉的婚姻破裂。1982年,老奥巴马在肯尼亚死于车祸。
    10岁以后,奥巴马开始由他的外祖父母抚养,并深受外祖母的影响。奥巴马的外祖母只是高中毕业,但极为能干,从秘书一直做到夏威夷银行副总裁。奥巴马后来形容他外祖母深具中西部美国人谨慎与苦干的本性,他越长大越觉得外婆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之深。
    可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使得奥巴马并没有从他的黑人父亲那里受到什么熏陶,他们父子在一起的日子总共不超过一个月。但遗传基因却如烙印一般打在奥巴马身上,种族认同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扰伴随着奥巴马的成长历程。为了摆脱肤色问题的困扰,中学时代的奥巴马甚至一度逃学、抽大麻、酗酒。
    或许是出身和种族的原因,奥巴马在后来的政治舞台上选择加入了代表美国中下层利益的民主党。肤色歧视并没有使他沉沦,反而激发了他强烈的成功欲望,他从博士、教授、州议员、国会议员一路走来,并最终锁定最高奋斗目标: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
    在奥巴马成长过程中,美国社会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持续掌权的共和党日益右转,成为大资本和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美国的贫富差距日益被拉大。大学毕业后,奥巴马在芝加哥的一个黑人社区工作了3年,致力于贫民社区建设,他深刻感受到,美国社会在经历了战后那段辉煌时期后,正在被既得利益者所破坏和蚕食,底层的人民生活却越来越困难。
    这段社区服务经历坚定了奥巴马从政的决心,为了谋求更高的公职和胜任更高的公共服务,奥巴马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奥巴马从哈佛大学毕业,他又回到芝加哥,在黑人社区扎根下来。他首先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工作,当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并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宪法学,从讲师一直做到宪法学教授。
    1996年,35岁的奥巴马被选人伊利诺伊州议会,连任三届州议员。2004年他竞选联邦参议员成功,进入参议院,成为美国历史上第5位黑人参议员,也是当前美国参议院唯一一名非裔参议员。
    多年来,奥巴马一直在谋求美国社会变革,他始终认为政府应该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不应该保护富人,税收减免政策应该更多向中下层倾斜。在奥巴马和其他人士的推动下,从1999年开始,芝加哥市政府推出了一个为期十五年的改建计划,拆除南部黑人区的旧房子,重建高标准公寓,吸引中产阶级回归,形成各级收入家庭都有的新社区。
    多年的草根主义理想和其一贯坚持的“新政时代”的传统使得奥巴马赢得了大量底层平民的支持。这为他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胜出奠定了坚实而广泛的选民基础。
    历史似乎总是奇妙的巧合。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10年前,他正是在这里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而150年前,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也是在这里发表著名演讲《分裂的房子》,两年后,这里又成为林肯参加l 860年总统选举的竞选总部。
    林肯时代的美国处于南北分裂。150年后的美国社会则处于另一种分裂的痛苦之中。150年前的分裂导致了美国内战,而今天的分裂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2008年度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认为,1970年代后,共和党开始右转,战后长达20多年的两党共融时期彻底结束,从里根到小布什时代,“新政时代”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体制和福利社会一再遭到破坏,美国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共和党所坚持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策也前所未有地放松了对市场和金融的监管,这也成为目前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触因之一。
    奥巴马的每一次竞选演说,都像极了好莱坞大片。应该说,奥巴马的成功当选不仅来自于其个人魅力,也得益于现实之助。像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在大萧条中当选总统一样,奥巴马也是在一片恐慌和绝望之中因高举变革大旗而深得民心。在愤怒于共和党“劫贫济富”式的经济政策的同时,金融危机使得大部分美国人更希望政府改头换面,由民主党人带领美国走出危机。在竞选中,奥巴马和麦凯恩都打出了减税大旗。但美国人明白,麦凯恩减的仍然是华尔街和富人的税,而奥巴马减的是中下层美国人的税。在经济萧条年代,颇有“劫富济贫”意味的奥巴马显然比希望延续保守主义政策的麦凯恩更受到选民青睐。
    华尔街在本次大选中也异常矛盾。从血缘关系上说,华尔街显然支持麦凯恩,右派的自由市场政策对华尔街食利者天然有利,但华尔街也明白,唯有奥巴马当选,才有机会重振克林顿时代的辉煌。所以在大选中,高盛、摩根士丹利和已经倒闭的美林,都把更多的政治献金投向了奥巴马。
    更关键的是,奥巴马当选给因金融危机而破碎的“美国梦”打了一剂“强心针”。这位当选总统本身的经历就是对“美国梦”最好的注解。在很多人失去了对美国未来信心的关头,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和依靠个人奋斗成长起来的混血儿活生生站到了这个超级大国权力的顶峰,拯救着美国和全世界信仰美国的民众。
    成功赢得大选后,奥巴马在格兰特公园面对百万民众说:“前路将是漫长的。我们将要攀登峭壁。在一年或者一个任期内,我们可能无法到达那里,但美国——我从来不曾像今晚这样满怀希望,认定我们将会到达那里。我答应你们——我们万众一心将会到达那里。”
    无论奥巴马能否创造新的“美国梦”,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历史已被奥巴马创造,他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在“干预主义”和“反自由贸易”的批评声里,平衡国内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右派与左派以及种族之间的矛盾,完成其任期目标。但对于一直自誉为“同胞弟兄姐妹的守护人”的奥巴马,如何在任期内继续取得白人的信任和华尔街的支持,显然不是简单的事情。
                                             摘自《商务周刊》2008/22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奥黛丽· 赫本的遗言
  • 百年奥运奇闻两性人震惊世界
  • 为抗战牺牲的4位中国奥运选手
  • 奥巴马玩球打破嘴 萨科奇慢跑昏厥
  • 中国人第一次看奥运
  • 美国总统“暑假”都读什么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