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时】:与清末新政比,辛亥革命确实创新的东西不多。辛亥革命后所有成功之处都是清末新政的继续。为什么后来会如此混乱?客观上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革命把原有的军事政治统一的体制又打破了。又没有建立起新的民主共和式的统一,混乱于是便产生了。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应该搞二次革命。应该坚持在原有已经建立起来的新体制下不断斗争、不断改进。可惜,孙中山等人没有通观全局的眼光,过于急躁地发动了二次革命。
蜈蚣王:教授,辛亥革命是不是导致最后军阀割据的主要原因?
【袁伟时】:不能这样说。是辛亥革命后革命派、立宪派和当权者都有很多失误。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更具体的回答请参考拙作:《辛亥革命的是是非非》。
蜈蚣王: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评论:中国清朝是世界历史上管理最好的时期,落后仅仅因为闭关自守,没有参与工业革命,西方的崛起和强大是因为欧洲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
【袁伟时】:清帝国建立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元代除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十七世纪清帝国建立之时正是英国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开端。从那时开始就注定了中国的落后。所谓康乾盛世从世界全局看来已经非常落后。不开放、不参与工业革命不是偶然的,是整个政治、经济体系决定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说清政府管理最好呢?现在流行的康熙王朝之类的电视剧,娱乐大众可以,但不要把中国人麻醉了。
赵敏:本人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请教袁教授。本人一直认为,在一个民贫如洗、民智不开的国家搞民主政治,发展市场经济,只能通过二种方式:一是走印度、南非那样的道路,靠非暴力的启蒙运动;一是靠俄罗斯式的强人良心革命,如叶得钦。如果用现代民主的标准在一个落后国家建设民主政治是不会成功的。
【袁伟时】:这观点有意思,但不够全面。我认为政治领导人的个人选择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有很大作用。但基础是两点,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点是启蒙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普及。启蒙文化不是说教就能够实现的。应该让公民从民主的生活中学习民主。从自由的活动中学习自由和法治(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所谓开明专制是绝对错误的。
嘛咪嘛咪懵:袁教授,你研究的辛亥革命于今天时代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袁伟时】:应该从这次革命的失败中吸取足够的教训。现在的人应该比当时孙等人高明一些了吧。
天马馨空:重复我的观点。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后果估计太严重。这对辛亥革命是不公正的。袁教授以为然否?辛亥革命后的十几年除了政治不平稳,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平稳的,快速的。不能以政治的标准否定全局
【袁伟时】: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和文化大转变的雏形已经出现,但还很不成熟。
1.现代经济力量薄弱,全国市场体系还未形成,决定了资产者的力量的弱小。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民间社会组织主要是在戊戌前后,特别是20世纪第一个十年清末新政中发展起来的。十多年间虽然发展很快,毕竟力量还比较弱。以商会来说,1902年第一个现代商会出现在上海,至辛亥革命前夕,全国已有近一千个大小不等的商会。他们很活跃,有的还有武装——商团,是几次请开国会运动的主力,推动了市民的政治觉醒;此外,对辛亥革命期间不少地方几乎兵不血刃实现政权转移,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他们他们参加政治活动毕竟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加上整体力量还比较薄弱,还没有脱离必须依靠官府扶持的阶段。
2.1905年科举才正式废除,知识阶层的力量也不强。
3.政治家们普遍处于不成熟状态。以孙文为首的革命派本身对现代民主自由所知很有限,他们同中外流亡者一样,往往把颇大一部分精力耗费在内部纷争上,其革命活动则大都是军事冒险活动。辛亥革命后,中外人士观察他们的作为后,普遍认为他们是不成熟的政治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在理论认识上总体比革命派高,但实际政治经验不足,加上力量不足和认识偏差,使他们选择了与政治军事强人合作,冀图建立开明专制体制的错误道路。
4.掌握实权的政治军事强人大都是新旧参半的人物。特别是袁世凯死后,大权在握的武人,其素质越来越等而下之。
再重复一句,辛亥革命所有的成就都不过是清末新政的继续。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