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军因何选择在甘肃会宁会师?(图)

时间:2013-06-16 15:09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侯永锋 点击: 载入中...

  

  设县2100多年的甘肃会宁,一座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值得记忆的一天——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大会在这里举行。大会师,"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来到会宁,追寻回荡在大成殿里朱德总司令宣读会师"通电"时黄钟大吕般的声音、探寻会师楼城墙上那"大发十万雄兵"大字标语背后的的历史细节时,那铭刻在黄土地上辉煌的一幕幕场景,仍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聚首,三只铁拳紧紧握在了一起,实现了胜利会师。三军大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会宁自此和瑞金、遵义、延安一样,成为红色圣地。


  1936年9月,冲破国民党军队重围的红二、四方面军,相继进入甘肃,与已经在陕北扎根一年的红一方面军遥遥相望,最后的会师近在咫尺。选择会师地点,成为摆在党中央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甘肃会宁,历史上曾经是“陇中苦瘠甲天下”的一个穷县,为什么会最后进入党中央决策层的视野呢?今年8月23日,会宁三军大会师纪念馆解说员李俊丰解开了记者心头之谜。


  1936年9月的一天,陕西保安,晚饭时分,毛泽东居住的一孔窑洞里,周恩来推门而入,展开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对话。


  "主席,现在二、四方面军即将北上,一方面军也正准备南下迎接。关于三军会合的地点,请主席考虑一下。军委也好提前协调安排。"周恩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三军会合的地点是要慎重考虑,要选个好地方。"毛泽东思考后作答。


  周恩来望了望毛泽东,说:"我和德怀同志商量了一下,认为放在会宁为好。"他解释道:"会宁是陇中重镇和交通枢纽,北控靖(远)、海(原),西障定(西)、临(夏),南蔽秦(安)、通(渭),东跨隆(德)、泾(源),素有''秦陇锁钥''之称。会宁古代叫''会州'',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因屡遭灾害,明代将其改称''会宁'',意思是消除灾害,永保安宁。二、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红军三支主力军在这里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毛泽东听后兴奋起来:"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古人虽然起了一个好名字,可人民仍然没有安宁,现在三军一会合,人民就会得到安宁。恩来,这个地名很有含义,仿佛远古先人就是为我们今天红军三支主力部队在此会师起的啊。"


  于是,会宁作为三军会师的地点就这样被确定了。


  选择会宁的四大理由


  解说员的讲述,细节已很难考证。但会宁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却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大量电文和史料考证,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地是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和任务,在会师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中央之所以要将会师地点确定在会宁,其主要原因有四点。"8月23日,中共会宁县委党史办副主任李建文告诉记者。


  首先,会宁与靖远(在甘肃境内)接壤,北临黄河,是红军渡河实施"宁夏战役"的必经之地。当时,夺取宁夏,打通国际路线是中央确定的三个方面军会师以后的主要军事任务。红四方面军计划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合,最后确定渡河地点在靖远、中卫(在宁夏境内)之间,所以红军必须在会宁地区集结,做好筹集物资、造船强渡黄河的准备工作。


  其次,从敌人的兵力部署来看,相对于附近城市,国民党军队在会宁的防守力量较弱,当时县城只有一个营和县保安中队共300多人驻守,便于一举占领,减少红军阻力。此时,国民党胡宗南部还在天水一带,离会宁180多公里。加上会宁境内山塬交错,山大沟深,便于红军隐蔽活动。


  第三,1935年秋,红一方面军曾路过会宁境内,经过广泛宣传,使群众对这支军队有了初步了解,为三军大会师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四,会宁是陇中大县,地广人稠,村落密布,民风淳朴,10月正值秋粮成熟季节,红军在此会师有利于补充给养,整装赴命。


  三军会师陇原秋 铁流汇合写峥嵘


  8月23日清晨,细雨中,会宁县城,古朴的红军会师楼、庄严的红军会师大会会址(文庙大成殿)、巍峨的三军会师纪念塔楼,都在向记者"讲述"70年前的那载入史册的一天:


  1936年10月10日,古老的会宁城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五颜六色的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鲜艳的红旗在城头上迎风飞舞。"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大会"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内召开。


  红军总司令朱德、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等红军领导人洪亮的声音,伴随着红军战士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在夜空中久久回荡。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党中央和军委统一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终于走过来了,迎来了共同奋斗的伟大胜利。


  大会师的序幕,早已在此前就已拉开:1936年10月2日那天凌晨,黄土高原上的会宁城万籁俱寂。奉命执行奔袭攻城任务的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的骑兵独立支队,在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的率领下,一举攻克了会宁城,肃清了守城的敌军。


  7日,北进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红四军第十师到达会宁县城。


  8日,红四军一部又进到会宁县青江驿一带,分别与红一方面军迎接部队会合。


  9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直属队抵达会宁县城。随后,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总司令部和总直属队也到达县城。


  带着长徒跋涉的征尘和艰辛,红军会师部队浩浩荡荡地从会宁县城的西津门开进。从此,西津门便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会师门。


  10日黄昏,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二师、十五军团七十三师和红四方面军各部队的代表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会。会前,两个方面军的负责人在文庙前合影后,各部队代表即进入会场。由于人多会场小,部分战士和县城的老百姓只能坐在庙外的广场上。


  始建于明代的文庙大成殿,是会宁人供奉儒家先师孔子之所。在70年前的那个黄昏,大成殿见证了三军大会师那神圣的时刻;那个狭小的空间,迎来了多少叱咤风云的红军战士、走进了多少扭转乾坤的军事将领。


  大会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徐向前总指挥首先作了重要讲话。接着,陈昌浩、陈赓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最后,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现在)"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在中国与日本抗战的国际火线上,在全国国内政治关系上,将要起一个决定的作用了","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 。


  庆祝会师联欢会持续两个多小时,会场上始终充满着热情洋溢、亲密团结的气氛。笑声、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整个会场为之沸腾。


 

  文庙古老供桌 见证沧桑岁月


  会宁县文庙大成殿,青砖墁地,殿内正中间一张大木桌上的说明引起了记者注意:"原文庙大成殿供桌,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36年10月,此桌作为办公和会议桌被许多红军将领使用过。"


  "大供桌见证了大会师的辉煌时刻,现在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会宁三军大会师纪念馆馆长马进林向记者介绍,当时,红军会师庆祝大会的会场就在文庙大成殿门外的广场上,主席台是用门板临时搭起的,大成殿内的这张供桌被搬到主席台上当了讲台。徐向前、陈昌浩、陈赓在供桌前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朱德总司令还在供桌前宣读了《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红军总政委张国焘,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以及李卓然、李先念、陈赓、杨得志、杨勇、陈再道等红军将领就坐在大供桌后面的长条凳上。


  大供桌,这件珍贵的长征文物,会师纪念地的珍贵藏品,不但见证了红军会师庆祝大会的全过程,而且自身也经历了风雨沧桑。


  马进林介绍,30年前,他在会宁县电影院工作。那年冬天,需要木柴架火取暖的他在县财政局的看到一张被称之为"四旧"的大桌子,桌子外观虽然破旧,但正前方两足有雕龙和云头装饰图案,两边也有云头组雕图案。马进林突然觉得这张桌子可能有点来历,于是就请人将桌子搬回了办公室。此后,这张偶然间得到的桌子成为他的宝贝。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谁促成了井冈山“朱毛会师”?
  • 谁是井冈山会师的牵线人
  •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