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柳喜长的诗集《沙沙月光》

时间:2011-12-28 20:54来源:新华副刊 作者:鸢尾 点击: 载入中...
  月光下的美丽乡愁——评柳喜长的诗集《沙沙月光》

    文/鸢尾

 

 

    河南诗人柳喜长最近因为出版诗集《沙沙月光》在诗歌界引起不小的轰动。用文字筑造精神的大厦需要的是勤奋和对生活的热爱,柳喜长能从十多岁的少年时光开始在诗歌的道路上走这么远,走出一片旖旎风光,离不开他的勤奋和热情。同时,能在一个诗歌如此贫血的时代执著于诗歌的创作,这一点也是文学界的幸事。

 

    中国人的故乡情结异常浓厚,在每一位诗人的笔下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现,柳喜长的诗歌也不例外。他来自豫西南的农村,浸润乡土的气息,沐浴乡风的熏染,这注定了他的诗句是带有泥土的淳朴与亲切,在文学“为人生”和“为艺术”的选择中,柳喜长选择了诗歌的“为人生”,描写乡村,升华现实,这和他来自淳朴的乡村和历经贫苦的童年生活有关。在柳喜长的诗中,尽管有关于城市的,关于爱情的,关于爱国的,但很大一部分是抒发乡愁的。在他的笔下,乡愁是“母亲的磨盘”,是“靠在床背上的父亲”,是“姐姐的最后一笔费用”,是“外甥的竿头”,是“爱面子的红薯面窝窝”,是“玉米杆里躲藏的童年”,尽管“失重的乡愁/阴魂不散”,然而无论那个乡村是如何的贫瘠落后,在柳喜长的笔下,那都是一方充满着温情与诗意的地方,这也延续了中国文学史上乡土诗人特有的浓厚感情,因为那是生养了你的地方,有你的爹娘,是每一位心存感恩的诗人是无论如何也忘记不掉的,这也是诗人的诗歌总能打动我们内心情感的因素之一。

 

    而乡村文明特有的原始、善良又使他的诗歌呈现出纯净、明丽的格调。在一个月光清凉如水的夜晚,你读到他的诗句:“透过诗的眼睛/我仰望故乡的山峰/那曾经抱养我的臂弯/浓缩成一眼月明的瞳孔”,这样唯美的意境一定能勾起你的某种乡愁。诗歌,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只要是它是歌颂真善美的,那么这样的诗人都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因为只有具备一颗坚守真善美的童心才能这样畅快而愉悦地写出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爱,这是柳喜长的诗歌让我想到的。那么,毫无疑问,柳喜长诗歌既洋溢着月光一样的美丽,又通过乡村的一草一木寄兴深微,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综合体,所以他笔下的故乡,既贫瘠落后得让人心酸落泪,却又充满着月光一样的朦胧与美丽,让人记住一个叫王村的豫西乡村。

 

    所以,在柳喜长的诗歌中,乡愁更是一曲美丽的恋歌,情深意长,音调动人。正像张爱玲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柳喜长也一样,因为爱,所以去寻找记忆的点滴,因为爱,所以能写下美丽又明朗的诗句。因为感谢这个世间,感谢生养他的故乡,所以柳喜长在一夜夜的沙沙月光中写下心中一个游子对故乡的绵长思念和祈祷。在所有的文字中,最能触动人内心的是美丽的文字,柳喜长在这方面是成功的,同时,他的诗也是完整的,完整可以用废名的“诗歌是当下性、完整性”来评定,因为他所有的诗基本是都是一气呵成、流畅自然的,这缘自于诗人充沛的感情。

 

    柳喜长的诗歌创作是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支撑着,他肯为诗付出,也有付出的能力,上帝会拥抱每一位热爱他的人,所以一直在诗歌路上行走的柳喜长不仅收获了诗,也收获了一地月光中的诗香:这包括诗歌界的关注,读者的喜爱支持以及其他等等。诗歌的路是漫长,就像柳喜长说的:“等待的日子,诗在赶路”。我也相信,等待的日子,诗歌会花开不凋谢。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家长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 诗人灰娃:总想从文字中找点让自己成长的东西
  • 难坏家长的作业“不及格”
  • 于丹:不设防的人有时能遇到最好的惊喜
  • 陈佩斯:快乐是一种权利,喜剧的力量越来越大了
  • 海昏侯是如何成为网红的?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