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谁知若许深——读《中华竹韵》

时间:2011-12-28 20:59来源:新华副刊 作者:陆蓓容 点击: 载入中...
范老师在写“竹书”,闻之已久,吉光片羽也曾在许多地方读到过。可是得奉全帙,已是将近一年后事了。长者潜心笔砚,竟至如是,真令人惭感万端。

 

    全书洋洋大篇,分五部。乃是“有物曰竹”、“竹谱”、“爱竹者”、“艺术”与“竹屋”。每部虽各写一题,却又彼此相连。不惟为竹溯源写韵,亦牵连万有,遍及山川人物、草木烟云。将各种夐思雅意,交织成一片墨韵花光。

 

    读此书,屡见作者征引前贤,不拘古今中外,又在诸种语言之间穿行注挹,摘叶飞花。哲思睿言,真如星光灿烂,自相映发,向读者昭示着纯净高华的世界。谫陋如我,反观自照,自不免愧于腹笥。可是揣摩作意,却觉得原非徒务赅博。我想,与广袤的未知相比,人人都所知甚少;范老师营营孤诣,大概正是要尽他所能,让前贤引我们走得更远。反过来说,若非竭力征引,那难于描摹的精神家园,也就更渺茫乎云中了吧。

 

    我以为博洽不足夸,不贤识小,反醉心于书中展现的种种微细情怀。无论苏东坡的处变不惊,渊冲和乐,沈虹萍的娟静雅洁,意远心恬,抑或四王之冥搜画境,文徵明之儒雅爱人,都如千丝柳色,一韵花香,令人从风尘仆仆中得仰福泽。不惟如此,此书又尤其着意于无名小辈,每向读者讲述他们的故事。时空如海,许多名字都随淘洗而湮没,可他们也曾留下慧意灵心。作者掇拾及此,正是温柔敦厚而深惜古人。每见今人为学,考证空疏,却于持论处一毫不苟,酷责昔贤。姑不论以今律古本是刻舟求剑,即使前人果真“不够好”,若易地而处,我们又安敢自信,必占一先?

 

    书到手已是半月。缓缓读来,几乎不忍终卷。却不仅是因为作者以竹为材,叠出一大片玲玲珑珑的小楼连苑——我所珍爱者,尚在文章。昔人审慎为文,最上者必因牢记“述而不作”的古训;其次亦爱重文字隽洁,故不肯轻率出之。竹之为物清深雅健,艺术之体亦深美闳约。若非好文字,便不相称了。将初稿与成书对读,后出转精历历皆然,可知作者正于此倾注全心。俪句杂言,奇偶间出;扇对排比,偏正各具。这支健笔时中锋,时侧锋,时横挑,时逆挽,为我们画出淇园千亩,也描得日暮一枝。至于偶然黠慧,更邀人莞尔。譬如写鉴赏,提到董其昌,称其绝非不知薡董者,紧接着来了一句——“其它二五眼,则不能提矣”。

 

    幸而忝列门墙,又于此书窥得范老师的一二风致。掩卷之际,却觉得它的性质更难说清了。妄自揣想,或许亦是以竹为线索,来勾稽浩瀚往昔的一角半边。它不仅是竹子的文化史,爱竹人的心史,也是诚挚的致意,向着自然与人生中的一切美、善和真。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竹独妙于韵――读范景中《中华竹韵》
  • 《中华竹韵》跋
  • 读《中华竹韵》品味古典传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