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红学“第一人”:遭大批判只因是胡适学

时间:2012-02-03 10:52来源:凤凰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核心提示:俞平伯热爱新中国,表现积极,从其公开发表的诗可见一斑,如诗句,“千里青山变了黄,终教胜利归吾党。”中宣部文艺处的林默涵,也在内部大会上说明了大批判的动机:胡适是资产阶级中唯一比较大的学者,中国的资产阶级很可怜,没有多少学者,他是最有影响的,现在我们批判俞平伯,实际上是对他的老根——胡适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都很有意义。

  凤凰卫视2012年2月1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1952年,中国大陆红学第一人俞平伯出版了《红楼梦研究》。两年之后,俞平伯成为一场来势汹汹的大批判的对象。批判开始之际,许多人都感觉茫然。比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第一至第三届的会长王瑶就说,俞的观点有问题,领导早就知道了,何必现在搞他一下呢?俞平伯自己更是不能理解,他还自我解嘲地说,我的书这一来就一抢而光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开始时俞平伯还是有些消极抵抗的,但是俞平伯逐渐发现,自己的辩解和不理解都是多余的,九三学社中央主席许德珩当时特别让人私下苦口婆心地劝俞,让他在开会时不要顶撞,要逆来顺受。仅1954年10月24日到年底,1个多月的时间里,各种层次的座谈会、批判会就多达110多次,发表了批判文章500多篇,期间俞老先生忙得晕头转向,他的任务就是“赶会”,哪里有批判会就被“邀请”到哪里,知识界陷入了人人自危的不安中。

  大洋彼岸的胡适关注着这场大批判,他说俞平伯之被清算,“实际对象”是我,所谓“胡适的幽灵”。民国时期,胡适为“新红学”开山立派之后,吸引了北大学生的弟子顾颉刚、俞平伯的加入,形成新红学的鼎足之势。1948年底,胡适拒绝了中国共产党的挽留,被国民党“抢运”出了北平,后赴美国,顾颉刚则远离了红学圈子,俞平伯成为了新中国大陆红学界的“第一人”。

  俞平伯热爱新中国,表现积极,从其公开发表的诗可见一斑,如诗句,“千里青山变了黄,终教胜利归吾党。”中宣部文艺处的林默涵,也在内部大会上说明了大批判的动机:胡适是资产阶级中唯一比较大的学者,中国的资产阶级很可怜,没有多少学者,他是最有影响的,现在我们批判俞平伯,实际上是对他的老根——胡适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都很有意义。

  他表明,得找一个具体的批判对象,才能引起知识分子的注意。对于当时独立于西方世界封锁的中国政权来说,资产阶级是最大的敌人,敌我斗争的弦绷得很紧,对于知识分子思想的改造,逐渐以激烈和运动的方式展开,在当时不仅是旧时代过来的知识分子不适应,连新中国的文化管理层也常常发觉难以跟上形势。明天我们继续说批判俞平伯背后的故事。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司马懿:潜伏大师“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 廖仲恺:革命的先驱 “黄埔的慈母”
  • “将军农民”甘祖昌:留下的唯一遗产是3枚勋章
  • 李白的“大话”与“大数据”
  • 被称为“穿越者”的王莽 其改制内容真的是首创吗
  • “科盲”苏东坡:传授不靠谱炼金术害死顶头上司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