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七成着装红配绿 上衣领部袖口镶彩色花边

时间:2012-06-20 16:35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王国平 点击: 载入中...



兵马俑一号坑现貌。



粉施颜料 图由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供。 

 

 


  6月9日,第七个世界文化遗产日。这天,秦始皇陵博物馆对外公布了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彩绘兵马俑的发现,其中有黑色眼睛、褐色眼睛的陶俑,还有一个眼珠为红色,瞳仁为黑的彩绘兵马俑头。这与现在在兵马俑坑前,看到的一片灰色军阵完全不同。


  现在如果告诉你,这些壮观的兵马俑不仅是彩色的,而且还有机会看到五彩大秦帝国的军阵,能否想象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壮观景象?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专家表示,在不久,遍身施彩大秦兵马俑军阵将有机会展现在世人面前。日前,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探访了这个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顶级水平的科研基地。

 

  记者探访:保鲜膜护身 印证“千人千色”


  “将军俑穿着鱼鳞甲,铠甲边缘处有彩绘图案,俑上残存有彩绘。”6月9日,在兵马俑一号坑,考古人员介绍第三次发掘的成果,其中彩绘陶俑成为关注焦点。


  这一次发掘彩绘秦俑的保存状况和数量远超过去,也印证了对兵马俑“千人千色”的猜测。但鲜为人知的是,在秦俑博物馆有一个专门为秦俑彩绘保驾护航的科研基地和团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成果的集中展示,不仅是文物展示,也是秦兵马俑彩绘保护成果的展示。


  就在几天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6月刊也做了关于秦俑彩绘保护的专题报道:如今,好运气加上保护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揭示出兵马俑的真实色彩。在最近的发掘中,有彩绘的文物刚一出土,工作人员便将一种保护试剂喷涂在暴露在外的色块表面,随后用塑料薄膜包裹。色彩最为丰富的陶俑将被转移到实验室。


  文中这段描述,是对彩绘保护工作的简单概括,文中的实验室就是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秦俑博物馆总工程师周铁领衔担任主任。

 

  专家说法:第三次挖掘源于技术成熟


  6月10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基地的实验室。实验室里,放着各种各样的先进科研设备,一台电子显微镜和电脑相连,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一块彩绘放大30万倍后的效果,“可以看出都是颗粒,而不是肉眼所见的粉末。”基地副主任夏寅介绍说。


  在一个柜子里放着上百种矿物颜料。夏寅说,这些颜料来自各地,通过对比可以判断出秦俑当年用的颜料成分。


  在陶俑拼装室,记者看到三位工作人员正对一件秦俑进行修复,陶俑主体部分包裹一层湿润的棉质物质,外面再包裹一层塑料保鲜膜。夏寅说,棉质上浸润的就是保护剂,保鲜膜是减缓保护液的蒸发。


  周铁说,第三次挖掘出的彩陶都是通过类似手段保护下来的,但这“颇具奇效(国家地理语)”的技术却来之不易。


  “从彩绘保护成功那一刻起,秦俑保护才走上科学之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祺接受采访时说,这是开展第三次挖掘的重要原因之一。

 

  仅4分钟色块全剥落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始于2009年6月13日,距第二次发掘已经20多年。


  从1982年开始,周铁就来到秦俑博物馆,一直和兵马俑打交道。


  据周铁介绍,兵马俑历经火烧、水淹和两千多年的时间考验,现在陶俑身上留下的只是一些存留的色块,且颜色和当初的鲜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周铁说,在兵马俑发掘之初就发现过有彩绘痕迹的陶俑,但如何保护一直是困扰考古人员的一个难题。


  “这些兵马俑彩绘非常特殊,不是直接在陶俑上施彩,而是有复杂的工艺。”周铁说,当时的工匠先在烧好的陶俑上涂上一层生漆(从植物身上提取),然后再在生漆上上色。


  根据多年挖掘经验,在兵马俑出土接触空气后,15秒就会氧化,4分钟内就会发生脱水、卷曲,然后迅速剥落,“在这种无能为力面前,很是心疼啊”。


  “在兵马俑上刷生漆主要是从工艺角度设想的,第一,可让原本粗糙的陶俑表面变得非常平滑;第二,上漆也是当时的时尚。但就是这个小东西给保护带来难以想象的难度。”周铁说,漆器彩绘保护一直都是考古界的难点和重点。


  如今,想要看到最初发掘的彩绘兵马俑基本已无可能,只能从当时考古队员做的现场记录中寻找零星线索。


  当时针对这种情况,兵马俑考古队也曾试验过一些方案:1975年,考古队曾使用封闭法,用化学药剂将色块盖住。但这种方式违背了文物的一些保护原则。


  上世纪80年代,考古队还采用过针管把一种加固剂注入生漆和俑身之间。但这种方法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彩绘难题。如何保护兵马俑彩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五年试验差点就放弃了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89年陕西省文物局开始向国外寻求技术支持。1992年,秦俑博物馆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开始合作进行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在合作协议签订的当年,周铁就被派往巴伐利亚做研究。


  周铁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因为兵马俑彩绘的特殊性,中德科研人员在此后五年里进行了无数次试验,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就在大家都已经失去信心的时候,好消息传来……”周铁说,1997年,彩绘保护技术在陶俑残片上试验成功。这种技术既能抗皱,避免生漆脱水卷曲,又能加固彩绘避免脱落,简单说来就是先用两种叫聚乙二醇和聚氨酯乳液混合液敷渗,再逐级提高溶液的聚乙二醇浓度敷渗处理方法。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