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史前文明发掘注入国家力量

时间:2014-01-25 08:24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杜颖,程范淦 点击: 载入中...

  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桥山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组成


  中国社科院计划在海南用3年至5年左右的时间,联合海南考古研究机构,对史前时期文化的面貌进行揭示,桥山遗址出土文物作为“物证”非常重要,自198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社科院没有对海南史前遗存进行过考古发掘,但深知这一探源,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组成,它在考古学、边疆学、人类学上都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海南也应加大对遗址发掘的支持和保护。


  海南省副省长王路:考古为海南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翔实资料


  开展海南考古,发掘海南的史前和历史时期的遗址,可以揭示海南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海南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翔实的资料,可以为海南建设考古遗址博物馆乃至考古遗址公园创造条件。我省拟开展考古工作的重点地区---陵水已被海南省确定为今后几年的重点文化旅游开发区。海南考古工作将会为陵水乃至海南国际知名度的提高,为该区域的文物保护、旅游开发进而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海南史前文明发掘注入国家力量

 


  一场探寻海南史前文明和谱系渊源的合作,掀开又一轮序幕。


  2014年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海南省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开展海南考古研究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共同进行为期4年的海南考古学文化研究。


  这是一个全新的信号,它意味着,从此海南的史前文明发掘,将被注入国家力量。


  合作发掘的范围,弥补了以往海南考古学界很多“空白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如何阐明古代的海南与南海诸岛居民的密切联系,探讨海南岛的史前先民与南岛语族起源的关系,以及在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古代文化交流史上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被摆在了合作框架协议的显着位置。


  考古队将发掘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新方向---南岛语族,出土的复原文物被证实有“独特面貌”.


  海南与“南岛语族”到底有怎样密切的关联?等待我们去探求的是何种密码?我们面对的,是一片陌生而新鲜的考古新视野。


  因为“南岛语族”在当前国际考古学上的高热度,海南岛,站在了闪耀着语族文化光芒的舞台中央。

 

 

  神秘的“南岛语族” 海南寻找物证

 


  是世界上仅次于刚果语族的第二大语族,包括1262种语言,分布在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上百个岛国


  1月14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为牵头人的考古专家团队,联合海南省考古研究所,在陵水黎族自治县三才镇境内,经过细致调查和钻探,于去年探方发掘基础上继续向西移动,在距原台地西向约200余米另一台地布设5米×5米的6个大探方,新发掘正式开启。焦点聚于一个新方向---南岛语族,并且借助国家考古力量。


  南岛语族,对很多人来说还颇为陌生,但在考古界,这是数十年前已耳熟能详的字眼。自1930年代以来,南岛语族这一学术热门课题,一直备受太平洋地区考古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领域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刚果语族的第二大语族,包括1262种语言之多,南岛语族的地理范畴分布在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上百个岛国,分布地区东到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西跨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北到台湾岛,南到新西兰,主要居住地区包括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玻利尼西亚等,属于南岛语系语言的人口约有2.7亿人。


  显而易见地,从地理位置上来划分,位处南海的海南岛,很可能处于南岛语族的区域覆盖范围内,但是,它到底是不是“南岛语族”的一支呢?如果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来考量,这些猜想和疑问必须要找到“物证”来比对,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物证”又在哪里呢?


  在海南唯一的一个沿海黎族自治县---陵水,桥山遗址正在试图给出答案。


  目前,考古专家团队正在对其出土的石器、陶器等,与其他南太平洋岛屿出土的语族“物证”相比对,如果两者具有潜在的联系或者某些相似,那么,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支点,海南岛的史前演化谱系也将有新的进一步的明晰,并在促进南太平洋地区文化亲近感上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对海南考古界来说,是一个颇有新意和挑战性的课题。”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说。

 

 

  海南学界“失语”引发考古界震动

 


  权威考古学家支持南岛语族“中国起源说”,美澳等国学者都曾对海南予以关注,但海南学界却无相关研究成果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丘刚,从2006年起开始关注海南岛与南岛语族的关联。他也曾十分好奇:数千年前的史前时期,南岛语族的祖先如何从沿海出发,凭借高超的航海技术,利用独木舟乘风破浪,成功航行到了几乎没人的太平洋岛屿?


  作为一位学者型的干部,他脑海里曾有过大胆的设想:如果按照国际上较为推崇的“台湾岛是南岛语族北部起源”这一说法,那么地处台湾地区西南方向,与台湾同一族源的海南,也可能是南岛语族的聚集点!


  然而,因人员队伍、科技条件等客观因素,8年前,对于这一猜想,最终没能付诸实践,其研究在海南也没能得到延伸。


  时光飞逝间,作为跨界民族考古学研究上的“大热门”,其他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对南岛语族的研究脚步却未曾停止。


  一些国外人类学者从南岛语族的民族语言学角度不断考古发掘,认为原南岛语族起源于东南亚;而中国学者从古代华南民族史角度探讨,认为南岛语族起源于福建或台湾。


  关于“南岛语族”的起源问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权威考古学家彼德·贝尔伍德也支持“中国起源说”.他认为,新石器时代南岛语族的祖先,是由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和广东一带发展而来,在距今6000多年源于中国的南部,由于稻作农业所形成的人口压力而扩散至台湾,然后经过菲律宾,在很短暂的时间内殖民于整个太平洋地区,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南岛语族,这个理论也被称为着名的“快车理论”.


  2010年底,福建省将“南岛语族的迁徙路线”作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题材进行“申遗”推动,这让我省的考古学者们受了一次很大的震动。


  “震动”在于,大家没有想到,这一被海南较早触及,但却被忽略的课题,在国内的研究竟是如此迅速,而海南却与之擦肩而过,甚至“落伍”了。


  原来,早在2002年12月,由福建博物院考古队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就已经首度合作,对地处福建省东山县的大帽山贝丘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两国考古学家从中国福建东山等东南沿海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制品等文物制作的方法、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考证后,得出了南岛语族的祖先可能源于中国福建的结论。认为“南岛语族”的起源地可能是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再向台湾、菲律宾和大洋洲等地传播。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花巨资破译甲骨文:找到中华史前文明文字密码
  • 海南发现约1亿年前大型花岗斑岩柱状节理群
  • 新物种“海南缺翅虫”被发现
  • 上海青年学者发现昆虫新物种“海南缺翅虫”
  • 海南发现清代石匾 疑张之洞建秀英炮台遗迹
  • 青海农民挖出史前化石 正等待有关部门处置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