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郭家庄墓群疑云:一处古井紧挨一座古墓

时间:2012-07-16 16:58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黄蓥,闫志国 点击: 载入中...



出土的文物





发掘现场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古井”、“墓主又是些什么人”……近日晚报报道的《正定新区工地惊现古文化遗存》引发了市民的浓厚兴趣,昨天记者赶赴考古现场, 直击发掘出的古墓和古井以及大量出土文物,本次考古队副队长、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赵战护透露,考古队初步推断刚清理完的郭家庄墓群中的古井可能跟烧制陶瓷的窑场有关。

  

  工地惊现古文化遗存

 

  近日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古文化遗存,经文物部门确认,这是一处已登记在册的重要古文化遗存——郭家庄墓群。今年3月中旬,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14座古墓和3口古井。河北省文研所随后对暴露的古文化遗存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并对项目占地范围进行全面勘探后择重点发掘,以便于制定下一步文物保护方案。其后共抢救性发掘古墓16座、古井17座,发掘布方面积722.25平方米,清理遗迹面积200平方米。经过抢救性发掘和初步勘探,认定这是一批包含东周、唐代中晚期、宋末至元代的古文化遗存,主要出土器物有黑釉瓷、白釉瓷等。随着对周边区域陆续开展的考古勘探工作,又初步探得古墓、古井遗迹50余座。它的发掘为研究区域历史生活形态和经济形态提供了实物资料,提升了新区的文化定位及品位。

 

  发现一:墓主多为平民

 

  昨天,记者在位于正定郭家庄南面的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工地看到,发掘遗迹主要分布在一北一南两个区域,其中数十多个砖砌的古井最抢眼,这些古井直径小到1米,大到2至3米不等,井底已没有水,有意思的是在北区往往是一处古井紧挨着一座古墓。


  赵战护透露此次考古队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对墓葬和古井清理发掘,再就是对项目占地区域进行全面勘探,迄今野外发掘工作已结束,勘探工作还在进行中。目前清理了33处遗迹,出土16座古墓,17口古井,年代涉及东周晚期、唐代中晚期、宋金元到明清都有,出土遗物以瓷器为主,还有陶器、铁器和钱币等,可复原文物有40多件。”


  他介绍说,由于年代比较久远,而且历史上盗扰等因素,古墓破坏得比较厉害:“古墓多为唐代墓葬,大多尸骨无存。从出土文物和墓葬形制看,目前出土的皆是平民墓,墓葬分布有一定规律,有家族墓的可能。这些墓葬为圆形或长方形砖室墓,一部分有仿木结构和砖雕。即便是平民,也是家境比较殷实的人家。”至于古墓为何与古井成对出现,他表示目前来看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发现二:疑似古代“工业区”

 

  昨天记者在考古队驻地还看到了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大小不等的白釉瓷碗、灰色的陶罐、小巧玲珑的女仕俑、唐三彩的莲花碗和黑色的瓷质围棋子,一些大小不等的瓷球引发了记者的好奇,它们分为黑白二色,直径小的有两厘米,大的有五六厘米,对此本次考古队队长高建强称,“出土器物中生活用具较多,也有部分陪葬专用的明器,这些瓷球究竟有何作用尚不得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土的陶瓷95%以上是井陉窑生产瓷器,赵战护透露:“古井里出土的文物比墓中出土得还多,这一带古井分布密集,我们初步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一带位于滹沱河北岸,现地表以下60到90厘米处即见古河道,水位高容易采水,打井相对容易。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一带是古代的‘工业区’,我们在钻探中发现比较规整的红烧土分布,可能与窑场等手工业作坊有关,而且烧窑、制陶、制瓷都需要水,因此这一带有可能分布有窑场等手工作坊区”。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