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东城门遗址保护遭疑:将切割搬走再迁回

时间:2012-07-17 15:29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王歧丰,邹乐,蔡代 点击: 载入中...



古城遗址格局清晰完整。




  连日来,通州修建地铁发现明清时期东城门和瓮城遗址的消息,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记者昨日获悉,市文物局已对遗址保护方案作出批复,方案确定为先将遗址“切割搬走”,待地铁站施工完成后,再将遗址“迁回”,进行原址展示。


  但这一方案也引起部分文保人士担心,以现有技术,“切割”能否保护文物完整、真实。就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相关人士展开了新一轮的大讨论。

 

  通州东城门遗址现身工地

 

  作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北京东大门,历史上通州东城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供应皇宫和京城居民的粮食、货物等用品均从此入京。东城门遗址的发现,可以说为正在进行中的大运河申遗增添了新的砝码。


  最早曝出发现通州东城门遗址消息的,是一位网名为“远水孤去”的文保志愿者。


  今年6月30日,“远水孤去”发表博客称,北京通州区修建地铁,在一地铁站开挖后,发现了明清时期的通州城东城门和瓮城遗址,格局完整,翁城内道路、铺地、排水道痕迹完整清楚。


  遗址位于通州新华东街和滨河北路交叉口西北方向200米,是规划中地铁新华大街站所在地,东侧即是运河。根据现代化新城建设需要,两侧均有地产开发项目,是通州区重点打造、极具商业发展前景的区域。


  记者了解到,其实东城门遗址早在一年前就已发现。最早发现的是位于燃灯塔东侧的一段明城墙和半个北城门遗址,而后较为完整的城墙遗址逐渐被发掘出土。据文保专家介绍,出土城墙中,很多城砖都是沿着运河从南方城市运来的,是运河文化的见证。通州博物馆展出的2005年出土于大河沿以东运河道中的城砖照片,也记载为明代南方城市烧制。


  遗址发现后,通州区政府将情况如实上报给市文物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相关部门和文保专家就如何“双保”多次讨论,试图找到既保护文物又不影响地铁建设的方案。

 

  遗址保护工程正在进行之中

 

  近日,遗址四周已被围墙包围,“闻讯而来”参观的市民被“拒之门外”。部分市民趁工人出入时,通过大门的缝隙向内张望。“最近把守得特别严,以前偶尔有人还能混进去看看。”有施工工人说。


  据工人介绍,自去年挖出城墙遗址后,地铁施工人员就撤出了工地,改由受雇于文物部门的工人进驻。大约有100多人,按指挥进行挖掘和清理工作。


  站在遗址对面的6层居民楼内,能够看到完整的遗址现场。几处已挖掘的深坑内,灰白色斑驳的断壁残垣,高矮不均,若隐若现。几辆挖掘机正在附近工作,遗址边缘已经开掘出了深沟。


  居民楼内一位住户还不知道家对面挖出了文物,好奇地张望,“我一直以为是在盖房子。”


  据附近多位上年纪的老人介绍,小时候曾看见过城墙,不过问起城墙是何时消失的,老居民们也大多含糊其辞,说不清楚。

 

  遗址将切割搬走再迁回展示

 

  “切割搬走,再迁回”,被当作可能实施的方案之一,引来不少争论。


  “上千平方米的遗址如何切割?一旦地铁站建成,‘迁回’的遗址是否还有安身之处?”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起人何戍中表示担忧。他建议,是否能将地铁站西移,以原址保存遗址。这样东城门遗址作为文化遗产保留在原地展示,能让市民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底蕴。


  “远水孤去”也通过博客撰文提醒相关部门,以现有技术是否能将上千平方米的瓮城搬来搬去?是否能做到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外,担忧考古工作不到位,地下是否还有其他内容,是只保留地表以上部分,还是要将城墙地下部分(如基础)完整保留?


  随后,市文物局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对于在通州运河核心区开发和轨道交通建设中发现的通州城墙及瓮城遗址,市文物部门组织考古研究单位进行了考古发掘,拟于原址进行展示,具体保护方案正在协调编制中。同时已要求通州区文委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并协调好区域发展与保护遗址的关系。


  记者昨天了解到,“切割搬走,再迁回”的方案将成为最终方案。“市文物局已经将批复的方案内容下发给通州区文委,原址保护分为两种,切割搬走再迁回同样属于原址保护的一种。”


  记者获悉,最终的保护方案是经过了相关部门和多位专家历时一年多的讨论形成的,目前专家已开始对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切割后暂存保管的地方也基本找好。

 

  ■追溯历史


  八国联军入侵 漕运终止

 

  史书记载,通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以渔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为生。作为京郊重镇,通州是北京郊区规模最大,商业最为繁荣的古城,金代至清代为戍京屏障,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誉。历史上,通州为京东交通要道,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此地。只可惜,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通州,漕运终止。1937年,日本侵略者接收内河航运,京杭大运河北段航运终止。到1948年12月通州解放时,城区建筑总面积仅存6.61万平方米,各类商店只有597户。

 

  明代扩建城墙 五门有瓮城

 

  根据记载,通州古城始建于公元550年—577年的北齐。北周时,在县治北侧兴建燃灯佛舍利塔,自此建立了通州古城的城市标志。


  元灭金后占领通州,城郭已毁,以编篱寨为城。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将徐达攻克通州后,为防御元朝卷土重来,命孙兴祖督军士修城,重新扩建修筑通州城,采取就地取土堆起夯实,外砌城砖之法筑成,较元代城池向南扩大将近一倍。周围5.2公里,城高10.7米,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


  全城设四门,东门名“通运”、西门名“朝天”、北门名“凝翠”、南门名“迎薰”,四门修有城楼,后称旧城。


  后来,明清两代又历次修葺和扩建。修新城,一度城门增加为6座,后又改为5座,直至光绪九年(1883年),通州城池仍保存完好,五门外均有瓮城。

 

  现代城市建设 城墙被拆

 

  辛亥革命,清朝覆灭,军阀连年混战,列强侵华加剧,在半个世纪的动荡年代里,天灾加兵袭,通州城垣凋敝不堪。史料记载,1912年修路时拆除通州西门及新南门瓮城。1929年修建旧南门外马路时拆除旧南门瓮城大部分,至此仅存北门,东门瓮城。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