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淫隋炀帝被杀前承认自己确实对不起老百姓?(2)

时间:2012-08-28 10:14来源:《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作者:周天 点击: 载入中...


隋炀帝于仁寿四年七月登帝位,当年十一月即从京城长安巡幸洛阳。洛阳位居天下之中,比起地位偏西的长安来,水陆交通都要方便得多。当时全国南北各地缴纳的粮食绢帛,要运输到长安,困难很大,尤其是三门峡,山高水险,极难通过。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隋炀帝有意在洛阳建东都,将全国的中心移到洛阳。但当时的洛阳,几经战乱,已很残旧。炀帝令大臣杨素、宇文恺(历史上有名的建筑家)重新修建这座古城。杨素、宇文恺等人为了迎合隋炀帝雄心勃勃好摆阔气的心理,极力建造宫丽堂皇的宫殿,每月从各地征调的工匠役夫达二百万人,所需的东材近处找不到,不得不从遥远的江西(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运来,有的大木,一根要用两千个役夫拉运,从江南一步一步地向中原行进,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生铁铸的车轮陷进淤泥地里,绳索深深地嵌进拉夫的肩肉里,用尽力气方能缓慢地行进。成千上万个役夫累死、饿死、冻死在半路上,可以说洛阳宫殿上的每一根柱木,都凝结着农民对隋炀帝的血海冤仇。从大业元年三月至次年春正月,东都洛阳建成了。


这座洛阳城北依邙山,南对伊阙,洛水从西向东横贯而过。城中建有官城和皇城。官城建在城的西北部地势高的地方,是宫殿所在。皇城建在南面,是文武官衙所在地。皇城之外,是跨洛水南北的街坊区(即市区),是官吏、百姓居住的地方。当时的洛阳有三市,即东市(又称丰都市)、南市(又名大同市)和北市(又名通远市)。都城建成后,炀帝命各州的宫商大贾移居洛阳,洛阳的人口有120多万,商业发达、货物堆积如山,大小船只致以万计。


隋炀帝住在宫丽堂皇的皇宫里还不满意,又命将作大匠宇文恺、内史舍人封德彝再监造一座更为精美的离宫(皇宫以外的行宫,相当于今之别墅)。字文恺便在洛水的南滨,辟地数十里,大兴土木,派人到东南各地选取奇木异石,并搜集珍禽怪兽,水陆兼程,络绎不绝地运往洛阳,又不知花费了多少的人力财力,才‘建成一座极为华丽的宫殿,供隋炀帝享乐,隋炀帝把它起名为显仁宫。此后,又在长安至江都筑离宫四十余所。


显仁宫刚建成,炀帝便命内监许廷辅等人到江南各地选美女入官,几个月后,许廷辅等便选了一千多名宫女人宫侍候炀帝。


大业二年五月,炀帝又命内史侍郎虞世基监造宫苑,供他游乐。虞世基在洛阳西面辟地126里(周代洛阳王城仅17里地),苑内造一大池,当时称为海,周围十余里,海外有湖,湖分五处,每湖周围十里,四面砌成长堤,堤上尽种奇花异草,百步一亭,五步一榭,亭榭两旁也都种上红祧绿柳,姹紫千红,春色满园。五湖均与海相通,海中筑三座大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以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命名),高出水面百余丈,山顶建造楼台殿阁。海北一带,筑有一道长渠,名龙鳞渠,弯弯曲曲,沿渠造16所宫院,每院都有佳人美女居住,供炀帝取乐。寒冬时节,当百花凋谢时,嫔妃宫女们便用绸绢剪成各色花朵,布置在树枝上、草地上,如同春天一般。这个宫苑因建在洛阳西面,炀帝便取名为西苑,又称芳华苑,意思是芬芳的花朵终年不绝。


洛阳城的建造,是隋炀帝时期政治经济上的需要,但其豪华宫丽,尤其是显仁宫和西苑等建筑,糜费之大,是历代帝王少有的,但这还只是隋炀帝所下令建造的工程之一小部分,其他的工程和别的巨大的耗费还有不少呢!


(取材自《隋书·帝纪·炀帝》、《隋书·字文恺》、《隋书·封德彝》、《隋书·虞世基》、《资治通鉴·隋纪四·炀帝大业元年》)

 

三开运河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一位领袖李密发布一道文告,公布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其中的第八条罪状是:“大兴官室,开掘河道,土木之工遍天下,虐民无止。”文告中的“开掘河道”,指的便是隋炀帝三次下令开运河。过去的史学家也都认为,开运河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三次开运河,工程巨大,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促使隋王朝经济崩溃,井加重了对全国百姓的剥夺,迫使人民起来反抗。隋炀帝为什么要下令开运河?有些史书上说他是为了游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炀帝年轻时曾担任过江都总管,当年的江都,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物资丰宫,景色秀美,这一切使他念念不忘,但当时他父亲隋文帝对他们兄弟管得很严,又最恨奢侈浪费的子弟,他又想争得太子的位置,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不敢放纵。如今当了皇帝,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而江都正是可供他任意享受的乐土,但如从陆路上去江都,既费时又劳累,不如水路便当,于是下令开运河。第一次开的运河叫通济渠,又称御河,意即为皇帝而开。这话符合实际。但是隋炀帝下令开运河,不光是为了自己的玩乐,还有其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从政治上来说,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更有利于隋王朝的统治。从经济上来说,是有利于将南方丰宫的物资运到北方,尤其是运粮,水路比陆路便利得多,所以通济渠也称运粮河。


隋炀帝下令开运河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隋大业元年。开掘沟通黄河和淮河的河道,叫通济渠。通济渠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西引谷水、洛水通黄河;东段从扳渚(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东),引黄河水东行汴水故道,至今河南开封市之东,离汴水折向东南,经今河南东部、安徽的西北角、江苏的泗洪至盱眙对岸注入淮河。


通济渠从大业元年三月动工,至当年八月完工,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除了利用原有的河道(我国自春秋到隋文帝时经常开掘一些南北向的河道)外,还有便是集中大量的民工开河,当时从河南和淮北征集的民工有一百多万人,动用的物力和财力无数,男民工不够,连妇女也征集出工。许多农村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者耕地,对农业生产当然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一些监督开河的官吏,乘机敲诈受贿。据说有个开河的监官叫麻叔谋的,负责督造从宁陵至睢阳的一段工程,在宁陵时,他忽然得了风逆病,医生开了一方药是小羊羔拌药蒸熟吃,他服后病情减轻不少,于是常吃小羊羔。宁陵有个宫翁叫陶榔儿,担心河道经过他的祖坟,想讨好麻叔谋以便修改河道。他知道麻叔谋爱吃小羊羔,一天陶榔儿去偷了一个婴儿,割去头足,蒸熟后冒充小羊羔献给麻叔谋吃,麻叔谋食时觉得味道特别鲜美,不像是小羊羔,便用计让陶榔儿说出实情。麻叔谋知道实情后不但不惩罚陶榔儿,反而赏他黄金十两,并令工役保护陶家的袒坟,还派人继续去偷婴儿蒸熟了吃。从宁陵到睢阳有数百个婴儿被窃,哀声四起。开河副使令狐达探知真情,便向隋炀帝上了一道奏书揭发麻叔谋的罪行,但麻叔谋早已贿赂了专管奏书的朝官,官官相护,下情未能上达。河道开到睢阳时,麻叔谋又接受了睢阳一些商人宫豪的贿金三千两,使河道绕过他们的祖坟,这事直到隋炀帝第三次游江都时,因河道阻塞,查出是麻叔谋的责任,才将他吃婴儿、受贿赂的案情一并查出,这已是大业十二年的事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