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曾秘密研制原子弹 有人才没原料最终失败

时间:2012-09-05 09:41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载入中...



原子弹爆炸后会形成蘑菇云




1945年,随着美国将两枚原子弹分别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日军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败退,最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当时不仅美国在武器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突破,日本其实在战争期间也已经将原子弹研究纳入了重要议题。


日前,日本《东京新闻》拿到了一份“二战”时期,旧日本陆军关于原子弹开发措施相关的报告书复印件。据悉,这份报告原文的起草人是当时原子核物理第一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仁科芳雄(1890~1951)。针对原子弹开发相关事宜,报告书指出“有可能作为强力炸弹使用”等,并且还提到了铀的必要量和破坏力计算等具体制造原子弹的方法。


虽然一直以来相关方面都知道这份报告的存在,但是资料内容得到证实还是第一次。


据悉,这份复印件一直由负责“仁科芳雄往复书简集”编辑工作的学习院大学名誉教授、江泽洋保管。理化学研究所在1941年接受日本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关于原子弹研发可能性的研究委托,并且委派主任研究员仁科芳雄作为负责人负责此事。


1943年3月,仁科芳雄将两年的研究成果写成该报告,提交给了旧陆军。


报告书一共7页,在相当于结论的判断栏中,仁科芳雄明确写明“核分裂可以产生大量能量,这些能量的可利用性很高”。在之后的栏目中,还记录着“如果发生连锁反应,那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积聚并释放出极大的能量”,也就是指明了利用核能制造原子弹是可行的。


报告书中还包含了31公斤的水中放入11公斤的浓缩铀即可产生“相当于1万吨普通火药能释放出的能量”等计算方式。


而根据当时陆军大佐留下的笔记,当时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收到这份报告后,下达命令:“这可能成为改变这场战争局面的关键。航空本部要作为核心,积极推动开发进程。”接到这一命令后,从1943年9月开始,原子弹开发就成为陆军直辖的秘密研究项目。


而仁科芳雄主任研究员继续作为开发责任者,并将该项研究按照“仁科”的谐音,定名为“NI号研究”作为暗号。此项研究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前两个月的1945年6月,不过,因为铀浓缩的失败以及缺乏天然铀原料,并未成功。


其实,关注原子弹研究的不仅日本。在发现核分裂反应产生相关的能量后,很多国家都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研究活动。而在“二战”开始的1939年,美国和德国就在该项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日本新华侨报网)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二战日本造原子弹失败 因缺少金属铀和钚
  • 日本曾造上万氢气球炸弹轰炸美国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