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不逾越原则也不按常理出牌

时间:2012-10-16 10:17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显然,李宇春了解她自己。有一次,记者问她,演唱会上能给人们带来的最大惊喜是什么。


    “我。”她说。


    对“不好李宇春这一口”的人而言,这样的对话和其他很多细节,都勾勒出一个装酷、自我、叛逆的“80后”歌手形象。但在了解或喜欢李宇春的人看来,如此回答只能算是据实相告,“老实得过分”。


    2005年,这个尚在音乐学院读书的短发女孩,靠着“来自平民的3528308张投票”,确立了在一场唱歌比赛中的冠军地位。从那以后,对她的狂热追捧和相同量级的疑问延续至今。除了赞誉、期待、抨击、猜想,还有人试图透过“解读”这个年轻人,来理解新新一代,理解当下的中国。


    更多人会问:为何是她?她有什么特别?


    “你想通这个问题了吗?”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提问,李宇春认真地回答:“我常常想这个问题,但是没有答案。没想出答案,我就努力去证明,证明‘为何是我’。”

 

    A型血的小孩不会想要跨线

 

    在21岁之前,没人追着李宇春问这些问题。


    1984年她出生于四川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警察,家教严格。家里让她坐着不允许抖腿,吃饭必须要端着碗……此类小细节都有具体的规定,“不然是会挨打的。”初中起,她开始住校。妈妈为让她养成好习惯,要求她一笔笔记账,她也能够听话做好。她明白这些规定的用意,“比如说记账,不是为了省钱,是为了养成良好习惯。”


    从内心来说,她从不抗拒这样传统的家庭教育。


    “我是A型血的小孩嘛,比较会服从。”她以血型作为解释,“我不会想要试图跨过去。”


    高中时,她得了好几次校园歌手奖,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为此,她不再参赛,改做表演嘉宾,让别人拿名次。


    参加那场决定她命运的唱歌比赛时,有一场让她和别人合唱。她的声音顺着别人擅长的音域而去,发挥一般。在歌迷们想来,这样“屈就”自己,是因为她“迁就别人”。可是她不太在意。


    “我真的没有强烈的意识这是在迁就谁。”李宇春努力想了几秒之后,放弃深究“为什么迁就”,“这样做,就是很平常的啊,我又没觉得自己做得有多好。”


    后来她变得万众瞩目,小细节也被放在众目睽睽之下。很多从2005年起注意她、喜欢她的人说,正是这些细节,让他们感动,开始关注她,追随她。


    比如,对待献花。演唱会上总有歌迷冲上来献花,三四个花束少说也有5公斤。“玉米”(李宇春的粉丝——编者注)们发现,李宇春从不会把花随手放在地上,总是老老实实地抱着,一直抱到表演结束,抱到后台。事实上,为了在舞台上表现得轻快、完美,大多数表演者接过花束抱一会儿后,就放回台边不再拿起,或者把花束扔回欢呼的人海中。


    李宇春不这样做。有时她要跳舞或挥手,就弯腰轻轻把花束放下,表演结束再到原地拿起花束,抱着走下台。有一次,助理想帮忙拿,她微侧身体示意不用,非要自己拿。


    “为什么不让助理帮你拿?”曾经有记者这样问。


    “我拿得动啊。”她说得理所当然,倒像对方问了个奇怪的问题。

 

    曾经怀疑自己,沉迷网游

 

    如果从学业里探究这个偶像的成长轨迹,大致可以推断,李宇春不是这方面的“优良偶像”。


    李宇春初中学习成绩是这样的:以班级大约60人计算,她考进去时基本处于第20名,第一年成绩维持中等偏上,到第二年的期末考试,变成第56名。


    学校老师通常会找李宇春的妈妈谈话。李宇春也会意识到,“完了,肯定考不上高中了。”接下来的一年,她不再调皮,在考试之前“一直读一直读”,然后考到班级第6名,“前5个都是男孩子”。到了高中,李宇春的成绩又画出了和初中一样的过山车轨迹。


    如今已是无数青少年偶像的李宇春,是否有什么学习秘诀?


    “读书还是要花时间和方法的,不然就是做不出来。”李宇春这样答道。顿了几秒,她连忙补充:“我绝不主张我的学习方法啊,不要学我!大家不要学我!”


    这个“A型血的小孩”虽不逾越原则,但也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


    高中文理分科时,家里面没有人和她商量。“因为他们觉得,不用商量,理所当然要选文科。”李宇春说,“然后,我想也没想就选了理科。”


    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很不高兴。”李宇春一字一顿地说,“为什么一定要学文科,我就要学理科!”


    如愿成为理科生之后没两年,她又作出另一个决定:她要考音乐学院。


    李宇春所在的普通高中里没有人去考音乐学院。而且很多音乐学院不收理科生。但最后她去了四川音乐学院——这真是一个不合常理的路线。


    “在高考之前,我也没要从事音乐这行,也没梦想过,非要做出点什么。”她说,“可是,我就是想去。”


    这个选择带来了必然的落差。李宇春进入四川音乐学院时,取得了声乐考试第二名的好成绩,但那只是声乐部分。进入川音后,身边的同学几乎都是科班出身,和他们相比,她没有学过基础、钢琴、乐理、理论等专业课程,差距很大。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学生,很难适应传统的标准,这也让她受到了很大打击。


    “那是我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李宇春告诉记者,高中时她在学校里被认同感很强,又以较高的专业分数进校,从没怀疑过自己。但进入大学最初那段时间,她很消极,消极到去玩网络游戏,不敢去上钢琴课。她想,“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走出这种怀疑情绪,李宇春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专业老师坚持不懈的关怀下,她尽管不敢上钢琴课,但也不敢翘专业课,课后利用周末去找老师补习小课,包括学习各种舞蹈。


    李宇春总是强调老师对她的帮助。比如老师找来的CD和音乐给她带来的启发和指导有多大,鼓励她去交朋友参加比赛有多重要。但川音的一位老师曾表示,李宇春的天分不是最高的,这一切都和她自己后天的努力有关。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