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发现最早人工栽种稻谷 亩产约55公斤 (2)

时间:2013-02-08 09:11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王中亮 点击: 载入中...


  稻田底层中出现高密度炭屑,这是稻田中的火烧痕迹,用大火焚烧野草后播下稻谷,刀耕火种本该如此。遗址中出土石磨盘与石磨棒,石磨棒有的像棍子,有的像乌龟背,还有镰刀状石器。借助万年前的磨盘和磨棒,蒋乐平把一捧当代的谷子研磨成大米,"磨得慢了点,但效果相当棒。"


  学者还原万年前的耕作场景:先民四处寻觅湿地,试图把湿地开垦为稻田。冬天或早春,他们放火烧去枯枝落叶,用骨、木耜适当翻耕和平整土地,仲春播种;秋天摘穗收割。水稻田的灌溉依赖雨水和储存在沼泽地的水。生产方式随意而粗放,估算万年前每亩稻田一年可收获稻谷约55公斤,与现今上千公斤的产量不可同日而语。



 

  中华文明的下一个脚印  还是在浙江


 


  万年前,长江下游地区海平面不断上升,距今7500年左右达到巅峰,那时的杭嘉湖绍平原或被海水或河水淹没。之后,海水一点点消退,远古浙江人的脚步,追逐着海水消退的方向,一路往东。


  1.1万年前至9000年前,浙江人生活在金衢盆地,8000-7000年前,以萧山跨湖桥为中心的区域是他们主要活动的区域,之后的1000年间,先祖再次东迁,来到了河姆渡为中心的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追赶着海岸线东进,先祖希望找寻更多的水草,依照他们当年的种田方式,唯有湿地堪当好农田。那时的浙江东北部平原,水域一天天淤塞为陆地,出现大片湿地草原和湖泊河流,水生植物繁茂,草食动物出没,禽鸟群集,这样的地方,自然成为首选乐土。


  文明萌芽后的6000年中,浙江先民与自然搏斗着,在搏斗中文明一点点向前,蒋乐平认为,来自北方的文明很可能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来到浙江,不同文明的交融引发了文明的跃进,终于,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明惊艳全世界。


  以余杭区良渚为中心,遍布浙北大地的良渚文明尽管谜团重重,但考古界已公认,那里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中,有城郭、有灌溉水利工程、有护城河、有圆润玉器。


  出现了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形成标志的城市革命就发生在这里。而距今5000年的时间点,恰好与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长度吻合,那里,极有可能就是中华文明勃发的起跑线,按蒋乐平的话来说,"至少是南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的高峰".追根溯源,这文明的星火,良渚之前的4000年已在钱塘江上游点燃。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浙江永康开发区发现三古墓 初步判断为东晋墓
  • 浙江永康疑发现明代古墓群 位于“风水宝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