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并非好色昏君

时间:2013-08-02 08:56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树红霞 点击: 载入中...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举行盛大的晚会。

 

  从"开皇之治"到二世即亡,隋朝共历时38载,在悠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它犹如匆匆划过天际的流星。对于这个存在于五胡乱华之后、盛唐之前的短暂王朝,很多人知之甚少。7月21日,省图书馆组织的"少儿读书夏令营"活动请来了四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她以平民化视角、现代性的语言为读者全方面解读这个尘封于历史的朝代。


  数百名读者慕名前来,省图多功能厅挤得满满当当的,连讲台上都坐满了人,来得稍微迟点的只能站在走廊上听……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隋朝虽只有短暂的38年,但其积累的财富非常之多,'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蒙曼的开场白打破了不少人对隋朝的印象。


  "这话不是我的发明,它出自《文献通考》,意思是说,古往今来论国库丰盈程度,没有哪个朝代能超过隋朝。"蒙曼解释说,在唐朝《贞观政要》中有这么句话,"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即在不增加任何税收的基础上,隋朝留下来的财富,还可以用上五六十年。


  "事实上,隋朝成就非凡,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蒙曼说,隋朝的成就主要有四个方面:统一全国、推出好的制度、工程成就、国际秩序。


  "封建王朝中,秦朝首先统一中国,但它统一的是华夏民族。隋朝完成的统一,不仅标志着南北地域合二为一,还标志着民族融合的完成。"蒙曼特别指出,福州就是在隋朝时被融入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的。隋朝的统一,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夷夏的大统一,这也是我们今天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基础。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以及大兴城建设,是隋朝最突出的两大重要工程。大兴城是隋朝的都城,也就是唐朝的长安城,其魅力超出了国界。蒙曼介绍说:"遵循'天子居于北城,众星拱之'的原则,大兴城被设计成'北皇城南民居东西市场'格局,在当时常住民竟达100万人之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后来这个城市布局被日本全盘照抄,搬回京都沿用至今,就连街道名称都完全一致。"


  提起大运河,人们首先会想到京杭大运河,但很少有人知道,隋朝的运河还拐了一个大弯,由涿郡(今北京)向西至洛阳,经扬州,到杭州,其中还有数条相互连通的支流。在蒙曼看来,这条大运河真正沟通了东北、中原、西部以及东部,大大促进了当时的交通贸易。


  同时,三省六部的政治制度、科举制的文化制度等,以其可传承性和可传播性,为以后的朝代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隋炀帝并非好色昏君

 


  "暴戾残忍、荒淫无度,多数人这样看待隋炀帝,并将其归为昏君行列。事实上,隋炀帝非但不是昏君,在一定程度上还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呢。"蒙曼说,中国的历代帝王大致可以分为圣君、明君、暴君、庸君、昏君。昏君无德亦无才,而暴君是有才但无德。按这个界定来看,隋炀帝是暴君而不是昏君。他罔顾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最终导致亡国。


  隋炀帝野心极大,精力旺盛,在位十年,接连完成开凿大运河、修筑东都洛阳等几项百年大工程,初步奠定了盛唐的基础。但是,劳民伤财最终导致百姓怨声载道。他三次南巡、两次北巡,路途异常艰苦。他妄图将祁连山脉收入版图,亲自攀爬高海拔雪山。


  对于世人津津乐道的隋炀帝纵情花柳等香艳情史,蒙曼举了柳氏美人的例子予以反驳。隋炀帝的姐姐欲推荐一名绝世佳人给隋炀帝充实后宫。但因他忙于出巡,一经数年,柳氏美人不得不另嫁他人。蒙曼指出,隋炀帝在位十年,有六七年都忙于出巡和工程,真正在后宫的时间不足一年。好色亡国从何谈起?


  隋文帝为隋炀帝留下的,是丰盈国库及南北统一的广袤国土,此时国内外局势相对平稳,加上隋炀帝年少成名,才华横溢,正是太过顺利的生活使他渐渐目空一切。


  "莫道有才能治国,谁知有才亦亡国。"蒙曼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要谨记居安思危,绝不能恃才傲物,应做到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功业并非一切人民值得尊重

 


  隋朝缘何二世而亡?蒙曼一针见血地指出,隋炀帝草菅人命,滥用民力,导致民不聊生,民心渐失,此谓土崩;狂妄自大,不进人言,将进谏之人折磨致死,使官员丧失凝聚力,此谓瓦解,"土崩而瓦解,国之将亡也".


  隋炀帝推广文教,大兴工役,出巡边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过分追求规模和速度,完全忽略了人民的承受能力。


  "民者,国之根本。隋朝两个皇帝都没有做到真正爱民如子。"蒙曼说,隋文帝执政晚期关中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当时库房盈溢,而隋文帝却不开仓赈济,此谓不仁。隋炀帝更甚,当时全国人口4600万,除去老弱妇孺,被征发兵役、劳役的壮丁多达3000万人次,平均一年三次,完全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使田地荒芜,路有饿殍,民不聊生。孟子在《梁惠王上》中指出,"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即便是完成了举世无双的浩大工程,可是千万亡魂夜哭,民心涣散,焉能不亡国?


  "功业并非一切,人民值得尊重,这是帝王之术。这个道理对于今天来说也是有意义的。"蒙曼将唐太宗和隋炀帝做了对比:李世民和杨广追溯起来算是叔侄关系。他们的出身和即位过程惊人地相似,同样都胸怀抱负,但他们最大区别就是爱民与否。李世民汲取了隋朝的教训,总结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开张圣听,广纳臣谏,最终成为一代圣君。


  "隋是刚、唐是柔;隋是骨、唐是肉;隋唐刚柔相济、骨肉相连。隋朝如流星般陨落,唐朝若牡丹花绽放。"蒙曼的总结,给听众留足了思考的空间。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隋炀帝将青海地区纳入中原版图
  • 隋炀帝为何被葬于扬州
  • “荒淫之主”汉武帝的后妃结局悲惨 无一善终
  • 隋炀帝下江南并非愚蠢 江都才是他的“老巢”
  • 荒淫历朝罕有:明武宗检阅妓女致使娼价倍增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