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爱以菊花自喻

时间:2013-08-23 08:40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朱元璋

 

朱元璋(影视资料图)

 

  中国历史上,差不多像点样的皇帝都喜欢弄文作诗。刘邦当年不过一亭长,斗大的字能认识几个都说不准,可是人家也有《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大抵也就是不识字的王熙凤"一夜北风紧"的水平,可是历代都夸好,说有帝王气象。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也作过诗,是咏菊诗,诗云:"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虽是标准的薛蟠体,但却霸气得紧,听口气就是天字第一号,任谁都不怕,而且还要把别人干掉。不过诗意好像似曾相识,仔细一想,哦,原来黄巢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货色:"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过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在过去那个特别推崇农民起义的年月里,曾经非常吃香。


  本来菊花秋艳,并没有杀掉百花的意思,要论杀气,本是秋风的事。自古以来,平头百姓家的闺女、大户人家的婢女,被赐名秋菊者更是不知有多少,大家看到的其实都是菊的妩媚柔顺。大概只有黄巢、朱元璋这样舞刀弄枪,一路杀奔龙廷,夺了王位的人,才会赋予菊花杀百花的意义。这只是他们自己心理的一种投射。


  按传统的周易解说,做皇帝的,都占个"乾"字,属于至刚至阳的东西。同样按传统,花无一例外地属于至阴至柔、属"坤"字的女人的象征。不过,中国文化总是要势不可当地展现出自己阴柔的特性,不仅是审美方面,人们评价一个男性的美,总是以"状若好妇"来比喻,而在政治甚至战争中,往往推崇斗智不斗力的境界,狠毒配上阴柔,才是谋略的善之善者,甚至连娇美菊花,也弄得阴鸷和戾气。据《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赵匡胤为何要搞杯酒释兵权而非大肆杀戮功臣
  • 沈万三并非死于朱元璋手?
  • 朱元璋一字斩知州
  • 朱元璋是倡导白话文第一人
  • 哪个皇帝最早开展扫黄运动
  • 元末盐枭张士诚的摇摆人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