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回归艺术本体才更有魅力

时间:2013-10-17 08:17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磊 点击: 载入中...

  在济南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明星大腕不见了,奢华演出没有了。原计划90分钟时长的大型演出,压缩为16分钟的开幕式,并演出了一台催人泪下的吕剧《百姓书记》,可以说是别出心裁,开了大型文艺活动的新风。


  这些年,开闭幕式采用大型豪华演出似乎成了一种风气。比舞美,比规模,比奢华,没完没了的"人海战术",没完没了的歌伴舞,一人唱歌,数十个、上百个伴舞。晚会如此,舞台艺术甚至是戏曲也"不甘落后".一位导演就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排戏,钱多花在舞美上,哪台戏的舞美道具不得拉几车?舞台上堆得层层叠叠、满满当当,演员表现空间非常小。"


  岂不知,这样的追求,离艺术的本质越来越远。千篇一律,哪来艺术个性?千人一面,何谈艺术创新?没有感动,只有空洞;万千意象,却留不下一点印象。更不用说由此造成的大量人财物的浪费,让人心疼。


  过分地追求外在的形式,只能走向浮夸、虚无的形式主义,到头来忘记了艺术是什么。回归艺术本体,是对艺术规律的尊重。艺术家也只有真正地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


  回归艺术本体,意味着艺术应回归大地,回归群众。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是反映了百姓喜怒哀乐、所思所想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摒弃华丽虚浮、形式主义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作品,是直面现实、贴近生活、"从泥土里开出花来"的作品。回归群众,艺术就富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戏曲传承发展亟待提升表演创造力
  • 书画艺术家林兰子:画家要不为名利所动
  • 书画艺术家林兰子:画家要不为名利所动
  •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国当代艺术家需找寻传统文化基因
  • 传承民间艺术需尽量保持原样 不忘初心
  • 中俄蒙共话“穿在身上的艺术”:传承“活着”的历史和文化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