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不应顺势“喝鸡汤” “读经典”势在必行

时间:2013-10-17 08:18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读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却没有人愿意去读的东西。"


  马克·吐温假如能活到今天,他大概也会对自己精准的判断能力惊叹不已吧。


  至少,从今年秋季开始,鲁迅作品全面退出部分地方初一语文上册教材--这样引发广泛争议的一件事,似乎就在验证着马克·吐温的上述说法。


  固然,鲁迅作品在中学教材中的每次调整,都能引起媒体的关注与热议,但此前还只是围绕篇目的减少。今秋修订,部分地方初一语文上册教材,却将去年还存在的唯一一篇鲁迅经典作品《风筝》予以删除,于是鲁迅先生便从这些地方初一上学期的语文课堂中彻底"退出"了。


  缘何如此?


  据媒体报道,原因大抵有二。其一是不少师生反映鲁迅先生的作品思想过于深刻,离现代太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大概属于不久前某出版公司调查"死活读不下去的书"同类范畴的(结果"中国四大名着"无一幸免)。其次是教科书的修订,遵循推陈出新的原则,每隔一个周期就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以便于吸收新的文学成果,紧跟社会变化。因此,鲁迅的退出,并不值得莫名惊诧。


  说实话,看完这些报道,我何止莫名惊诧,我甚至还骤生起一种莫名的恐惧:学术、教育也要这样投青少年所好,迎合大众文化的浅阅读需求吗?孩子们没耐心读经典,传统经典思想深刻、不易理解,就在教材中彻底删除这些文本严肃、思想深邃的作品,以完全适应孩子们的喜好吗?


  长此以往,我们岂不是要迎来一个浅人社会?


  趋易避难、知难行易是人的本能。


  因此,才需将孩子们送进学校进行启蒙与引导,才需延请老师予以传道授业解惑。


  麦当劳爆米花可口可乐这些速食食品,营养无几,可是因口感不错且属时尚潮流食物,便大受青少年欢迎,而很多营养均衡丰富的食品因不合他们的现代口味却无人偏好。但能因此就迁就孩子们的喜好,让他们天天以麦当劳可口可乐作为主食精粮吗?


  若要迎合孩子们的偏好,若要紧跟社会进步,是否意味着宫崎骏的作品今后也有可能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这样的青春鸡汤文字也有可能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这样的文章既无思想过于深刻的阅读障碍,又有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时代特征,岂非更能代表现代性阅读?


  删且删罢,请不要以"鲁迅的作品思想性过于深刻"这样一个贻笑大方的理由!


  这样浅陋的理由我绝难苟同。


  我从不认为语文教材一定要去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那是商人与"人精"们要做的事,语文与阅读的最终目的,绝不是分析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而应引导学生在具有永恒精神的经典作品中,找到一种恒久的价值观,找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从而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有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现代公民。


  而永恒的价值观是超越时代的。


  亦只有在经受住了时代考验并极具思想性的经典作品中,学生们才能寻觅到生命的价值所在。此次被删除的鲁迅作品《风筝》,是一篇散文诗,通篇洋溢着兄弟之情与自省精神,而这恰恰是当下独生子女身上所缺乏的品质,《风筝》的断线,尤为可惜。


  就像2010年秋,《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雷雨》《背影》等二十多篇经典文章从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突然撤下,媒体众口一词的说法是:为"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为让更多现当代作家作品入选教材,因为经典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在娱乐至死的通俗文化大放光芒的时代,以"思想性过于深刻,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为说辞,逐年减少教材中深受几代人喜爱的经典篇目,这样的理由显然经不起推敲。


  不是鲁迅的作品过于深刻,只是我们这个喧哗的时代过于肤浅罢了!


  最近,英国名刊《展望》杂志刊发的《不读书的中国人》一文,颇有些耸人听闻。文章披露中国人每天花在电视上的时间为100分钟,上网为45分钟,阅读的时间仅为15分钟。


  中国人真的被淹没在电视的娱乐消遣与网络的浩瀚信息中,已完全离开书籍了吗?


  据我观察,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人似乎只是放弃了阅读有着丰富而深刻思想含量的严肃文本,而沉迷于阅读甜美轻松、肤浅煽情的心灵鸡汤文本--那些无比清淡却又无比正确的废话,被许多人当成了心智正餐、精神按摩器抑或包解各种困惑的人生指南。


  而鲁迅的文章,绝不迎合大众的心理,始终坚持以知识分子的良知、血性与骨气发声,反思人性的弱点,揭露人类文明中的专横、野蛮、愚昧与黑暗。其文有着深刻的思想性与强烈的批判精神,再加上白话中带有几丝文言气,笔法还未完全脱离古文余韵,自然比通俗肤浅的鸡汤文字,深奥难懂。这些需要静下心去深思与玩味的文字,自然不会如心灵鸡汤文本般,能给读者带去立竿见影的阅读快感。


  但那却是扩展一个人的思想疆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所必需的滋养!


  因为你成为什么样一个人,部分程度上取决于你经常阅读什么样的书。


  就让教材里再多一些鲁迅的作品吧,因为先生文章中深刻的思想、令人肃然起敬的骨气与血性、对人类崇高价值观战士般的扞卫与追求、任何时候都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在一个普遍缺乏自省、以肤浅中庸娱乐为自觉追求的世界里,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值得传承与学习。


  否则,浸泡在时尚文化与鸡汤文化中成长的一代,真要如某些尖酸刻薄的外媒,观看完《小时代》之后所唱叹的那样了:中国男子如此之娘,纯爷们只是一个想象。


  除非,孩子们在阅读鸡汤文字与时尚文本的同时,也时常能从鲁迅的经典作品中获得另一种精神滋补--那种真男人的血性骨气与钢铁意志。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主持人小雨姐姐:阅读首选经典 它能带来更多养分
  • 业内人士:要培养孩子的历史观还应读经典
  • 周国平:时下垃圾书众多 望读者多读经典著作
  • 陈建功:借曹雪芹诞辰300周年调动阅读经典兴趣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