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六块刻石:地方不同但皆歌功颂德

时间:2013-11-22 12:05来源:南方网 作者:史杰鹏 点击: 载入中...

  每次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到秦刻石(即记功碑),就一掠而过,因为写得实在太伟光正,太红头文件了,味同嚼蜡。但有次为了分析它的韵脚,不得不硬着头皮揣摩,于是有点感想。


  他的第一块刻石,是在峄山立的,第二块,泰山,那是他刚刚完成"统一伟业"的第三年,歌颂功德自然是免不了的,文章似也有点朝气。"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万物群生各得其所,足于垂范后世,而这个伟大的皇帝啊,依旧"不懈于治",真是让人感动。泰山刻石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点,是这皇帝还关心到老百姓的裤裆,要求老百姓"男女理顺,顺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也就是说,不能乱搞。伟大领袖为人民真是操碎了心啊,怪不得十年后,他四十九岁正值壮年,就与世长辞了。


  这年他还有第三篇刻石,在琅琊。同样是歌功颂德,而气魄更加弘大,"人迹所至,莫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把这篇刻石拿到草原上去,念给牛马们听,它们大概也会痛哭流涕,恨不能躬逢大秦盛世。这篇刻石更大肆批判了原六国的反动军阀,说他们连年累月互相攻伐,老百姓痛不欲生,幸亏有了秦皇帝,"不是一人能领导,哪容百族共蹁跹",所以,皇帝的功德一定要刻在金石上,让老百姓永远怀念。


  第四、五篇都在芝罘,刻于平定天下的第四年,没有新意,基本都是说皇帝擒灭六国的伟大(三年后碣石刻石还是如此)。不过,这两块刻石,在我看来,带有罕见的文学气息。因为前一块它起首竟然写了风景:"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后一块说:"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其中"观望广丽"一句,我认为依稀有曹操《步出夏门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风采,大概这是秦始皇的亲身感受吧。不过秦代只喜欢战士和农民,不爱诗歌,胸中纵有万千感受,能抒发的也只有这点。


  最后一块刻石在会稽,那时秦统一已经十一年了,而刻石的内容寡淡无味,仍是重复从前的伟光正说辞,如果那时有电视,没准电视里每天播的也是秦军歼灭六国的神剧,从刻石的内容,很容易推断这点。


  第二年,秦始皇死了。又三年,秦朝灭亡。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防假冒伪劣古人有何招
  • 秦始皇曾修建全国性“铁路网”
  • 秦始皇祖籍是山东 秦文化具有东方色彩
  • 专家:秦始皇焚书是国家进行教学课本改革
  • 秦始皇不停开疆拓土的背后:弥补自卑情绪
  •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是后人栽赃诬陷秦始皇?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