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今年发掘多处大遗址 印证淮河流域文明未曾中断

时间:2013-12-26 08:22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倪欣然 点击: 载入中...

  安徽省2013年对多处大遗址进行了勘探与保护。“不断发掘出的文物遗址不仅证明了淮河流域文明的悠久,也说明它一直不曾中断。”


  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长杨立新25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做如上表示。


  据介绍,这些大遗址分别为凌家滩文化遗址、大运河安徽段遗址、繁昌窑遗址、固镇县谷阳城与南城孜遗址。


  刚跻身中国文物局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的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5300年至5500多年。发掘出的墓葬和随葬品有大小、贵贱之分,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已出现了等级分化。杨立新说,凌家滩文化属于原始社会晚期。今年在凌家滩周围发现的韦岗遗址,证实凌家滩是一个中心性聚落遗址,周围有较多小遗址支撑。


  今年在安徽固镇县发掘的南城孜遗址,是在该县继垓下古城遗址后发现的第二座史前城址,属距今约4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如此近距离发现两座史前城址在中国很少见,对于研究淮河流域文明进程具有重要价值”,杨立新说。


  安徽今年对位于淮北市濉溪县的大运河安徽段也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来自不同窑口的瓷器,并发现了石构遗址,“还原了大运河曾经的繁华”.


  此外,该省文物部门在配合经济建设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中,发掘古遗址、古墓葬30余处,出土文物上千件。


  杨立新表示,安徽省大遗址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文物局、财政部今年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大遗址保护项目库的150处重要大遗址,安徽省有6处入选,分别是蒙城尉迟寺遗址、含山凌家滩遗址、六安王陵、寿县寿春城遗址、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大运河安徽段(淮北、宿州)。


  “不断发掘出的文物遗址不仅证明了淮河流域文明的悠久,也说明它一直不曾中断,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依据”,杨立新说。


  据介绍,安徽各遗址所在县市已编制了保护规划与考古工作方案,并在保护与建设的同时将文化遗产向公众展示,其中,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将从2014年1月开始,计划3至5年完成。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被指破坏式维修 起掉旧砖换新砖
  • 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发现1800年前游牧民族特征墓葬群
  • 安徽灵璧:小城多画师 千年绘钟馗
  • 安徽三地入选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产地
  • “中国柳编之乡”安徽阜南:一根柳条的“世界之旅”
  • 包拯初仕地首次确认 安徽和县将建“包公税衙”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