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后日军占台湾死伤3万 2倍于甲午战争(5)

时间:2014-02-12 08:24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董少东 点击: 载入中...


  彰化失陷了,日军兵分几路大举南下,黑旗军和义军拼死抵抗,战斗演变为一村一镇逐个争夺。日军凭借强大的军事优势,逐步蚕食着台湾的土地,却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日军档案记载:“我军冲锋,敌军却一步也不后退,挥舞刀枪,欲杀我军。真是太顽强了!”


  在兵力和装备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黑旗军和义军,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选择了主动出击。9月初,趁着日军兵力分散的机会,他们开始北上反攻,一路收复了大莆林、北斗、云林等地。日军狼奔豕突,退回彰化,被数千名黑旗军和义军包围了起来。


  这一下,桦山资纪着了慌,赶忙向国内求援。9月11日,从辽东半岛紧急抽调来的日军第二师团到达了台湾。这个师团有两万余人,是甲午战争中日本入侵旅顺的主力,兵强马壮。侵台日军的兵力陡然翻倍。


  其实,日军即便没有第二师团的增援,黑旗军和义军也无力攻取彰化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攻城用的重火力装备,连日的进攻已经成了强弩之末。


  9月23日至25日,黑旗军和义军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城行动,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去。


  日军赶来增援的第二师团,加上首批登陆台湾的近卫师团,侵台总兵力已达4万人,甚至超过了甲午战争期间投入的陆军兵力。枪炮齐备的日军,兵分三路,向着仅剩数千人的黑旗军和义军合围而来。


  日军近卫师团咬着黑旗军和义军撤退的脚步,一路向南追杀。第二师团则搭上运兵船,由海路绕到了刘永福的身后,一半在台南府城西北方向的布袋嘴港登陆,另一半在西南方向的枋寮港登陆。


  至此,日军陆海并进,南北夹攻,台南府城完全处于敌锋之下,危在旦夕。


  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刘永福,这时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自率部来台后,他既不为朝廷所信任,又受到上司的压制和排挤。担起抗日保台重任已有数月,敌兵势大,己方粮饷全无,刘永福内外交困,苦苦支撑。


  为济燃眉之急,刘永福号召爱国绅民“有银帮银,有钱帮钱,无钱帮米”,还曾经自己发行银票、印邮票,无奈都是杯水车薪。


  刘永福屡次派人渡海,向两江、浙闽、两广总督告援,皆无成效。实际上,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谭钟麟都是保台的支持者,也都秘密地向台湾输送过资金、武器,时人记载:“台北粮械多出自香帅(张之洞)之助。”但那多是在清政府交割台湾之前。


  清政府把台湾当成媾和的筹码扔出去后,不但没有给台湾任何支援,还训诫沿海的封疆大吏们,严禁运粮械济台。


  张之洞曾经寄望台湾自保一段时间以改变时局,6月初,他曾密电刘永福,询问台湾可以支撑的时间,并允诺两个月后将有援兵。但是后来的两个月间,刘永福函电迭至,又派人登门求援,张之洞却没有答复了。


  直到10月2日,张之洞才电告由台南回厦门求援的道员易顺鼎:“台事奉旨不准过问,济台饷械更迭奉严旨查禁,此时台断难救。且事必不能密,万一泄漏,徒碍大局,朝廷必然震怒;且东洋必更加诘责要求,岂不所损更多……务望权其轻重,速离厦门,免生枝节为要。”


  被朝廷抛弃的绝望让刘永福耿耿于怀,直到数年后口述《刘永福历史草》仍在慨叹:“内陆诸公误我,我误台民!”

 

 

  矢尽离台

 


  10月9日,嘉义失陷,台南府城成了一座孤城。外援既断,粮饷又复告罄,刘永福进退失据。10月10日,他给桦山资纪写了一封信。也正是因为这封信,让后世对刘永福的评价褒贬不一,至今仍争论激烈。


  刘永福在信中表示,愿意将台湾让给日本,但有两条要求:日军要厚待百姓,对“所部兵勇以及随员人等,亦须厚待,不可侮辱,将来须请照会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或南洋大臣,迅速用船载回内地”.


  有人认为这是刘永福的投降信、乞降信,有人则认为这是有条件的议和,是绝境之下最后的抗争。两种观点都有各自依据,难以定论。


  且不管刘永福的初衷是投降还是议和,胜券在握的桦山资纪都不会答应他的要求了。桦山资纪很快写了回信,日军可以停止进攻,条件是“唯有(刘永福)面缚自来军门乞哀”.


  刘永福恼了,再写一信,干脆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若本帮办战不能胜,即率旧人退入内山,亦可支数年,而不时出战,决不令安居此地也。”


  此后,刘永福确实做了“进山打游击”的准备。易顺鼎发来电报,劝刘永福内渡,刘永福回电:“誓不走,如万难支,决入内山作草寇,与遗民共存亡。”18日,刘永福召集部众,议定退入台南城东的大山之中,随即开始向山中秘密运送辎重、装备。


  但是,第二天传来的一条噩耗,彻底击垮了刘永福继续战斗的决心--曾文溪失守了。


  曾文溪距离台南府城只有17公里,是北向防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刘永福几乎把所剩的4000兵力全部安排到这里,准备孤注一掷,与日军决一死战。孰料,日军早已侦察到曾文溪的阵地布置,正面佯攻,侧面迂回,两下夹攻,只用一天就攻破了曾文溪阵地。


  曾文溪一战是台湾保卫战的最后一役,黑旗军和义军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再也组织不起有力的抵抗。


  惨败让刘永福灰心丧气。到了不得不退入内山的时候,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已经失去了勇气和信心,转而求助于神灵,到台南的白莲庵求签,结果竟得了个“下下签”:“求财不得;求病必死;求子生女;失物无回;出行多阻。”


  当夜,刘永福带领家眷和十几个亲兵,乘坐英国商船内渡厦门。


  1895年10月21日,日军进入不再设防的台南府城。保台之战宣告失败,台湾就此沦入敌手五十年。


  刘永福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回到了厦门,但民众仍视其为英雄,夹道相迎,并准备在第二天举行仪式,纪念他的抗日保台壮举。刘永福愧不能受,当夜就离开厦门,归居广东南澳,自此离开官场隐居。


  在他之前内渡的丘逢甲,则回到祖籍广东蕉岭。他把书房取名为“念台精舍”,为儿子改名为“丘念台”.1896年,丘逢甲满怀悲愤写下了《春愁》一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后来,丘逢甲投身辛亥革命的大潮。1912年,丘逢甲病逝,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向南,不忘台湾。


  10月27日,桦山资纪发布告示声称:“台湾全岛已全部平定。”但是,他的话说得太早了。“全局输未定,已溺有燃灰。”此后,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国志》
  • 探讨甲午战争120周年报道相关史实
  • 甲午战争名将刘含芳军旗重见天日 埋没库房80年
  • 日本间谍笔下的甲午战争:下属被清朝凌迟处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