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崛起
郑芝龙接替了颜思齐的地位后,其行为却完全有别于别的海盗,“所到地方,但令报水,而未尝杀人”,一时声望大着,人心思归……
1625年,李旦和颜思齐相继去世。
李旦去世后,其在日本的经营由其子李国助、欧华宇等人经营,而郑芝龙以绝对优势成了颜思齐的接班人。
郑芝龙接替了颜思齐的位置后,开始大举拓展。1626年农历三月,福建在遭受了上一年的旱灾之后,又遭到暴雨洪灾,“乡村草根树皮食尽。而揭竿为盗者,十室而五,不胜诘也”(《靖海纪略》)。郑芝龙“连舟浮海,自龙井登岸,袭漳浦镇,杀守将。进泊金门、厦门,竖旗招兵,饥民及游手悉往投之,旬日间,众至数千”(《重纂福建通志》)。“所到地方,但令报水,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郑芝龙这种“假仁假义”,在官方看来,完全有别于别的海盗,“其行事更为可虑耳”(《靖海纪略》)。
郑芝龙在与官军的作战中不断得胜,福建巡抚俞咨皋节节败退。1627年10月,双方在将军澳大战,官军大败,郑芝龙再度挺进中左所(厦门)。
此战,郑芝龙获得了厦门作为陆上基地,因此奠定了其海洋霸主的地位。此后,他就在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镇)建立了大本营,将小小的安平建设成了东亚最为繁华和富庶的城市。
荷兰派驻台湾总督德韦特(GerritFredericqsdeWitt)在致东印度公司总部的报告中说:“中国海贼日益壮大,几乎足已控制整个中国海,将所有海岸的戎克船破坏烧毁殆尽,更在陆地大肆掠夺暴行。他们已壮大到拥有400艘戎克船和六七万之徒众。此头领称作一官(即郑芝龙),转瞬间获得如此伟大的地步,连中国官方都不知该如何将海盗自海岸加以驱除……”
接受招安
除了内部的官吏腐败、朋党林立之外,大明政府还得面对外部的“三座大山”:北有努尔哈赤崛起,中有李自成、张献忠暴动,南有郑芝龙等侵扰,更有荷兰人等守在国门边上虎视眈眈。因此,崇祯皇帝决心招安郑芝龙。
正当郑芝龙于东海之上大展宏图之时,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627年8月,天启皇帝病死,因没有子嗣,传位给其弟朱由检,这就是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一即位,就大力打击魏忠贤的“阉党”,励精图治,大振朝纲。
崇祯皇帝所接手的,是一个风雨飘零的王朝,除了内部的官吏腐败、朋党林立之外,外部还有“三座大山”:北有努尔哈赤崛起,中有李自成、张献忠暴动,南有郑芝龙等侵扰,更有荷兰人等守在国门边上虎视眈眈。显然,以当时的国力,绝难数面迎敌。
崇祯皇帝决心招安郑芝龙。郑芝龙之前曾主动求抚,却险些被官方暗算。此次,朝廷是下了决心的,崇祯下令兵部和福建巡抚熊文灿办理此事。熊文灿随即释放了狱中的金门游击卢毓英,卢毓英因在作战中被郑芝龙俘获而又放还为其求抚,被俞咨皋下狱。朝廷如今变了思路,俞咨皋自己因兵败问责而入狱,卢毓英就成了与郑芝龙接头的最佳人选。
郑芝龙此时,也苦于两线作战。一方面,他在台湾与荷兰人已经形成了对峙状态,为了争夺海上控制权,都在积极备战,另一方面,尚有多股海上武装势力并不听从其调遣,还需牵扯大量资源进行海上统一战争,建立其霸主地位,因此,他也希望能将对抗政府军的兵力抽调出来,转而面向海上扩张。赶巧的是,这年福建南部遭遇大旱,饥民遍野,占据着厦门的郑芝龙承担起了政府的职责,开仓赈灾之外,还大量移民入台湾,人数高达数万。这是台湾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高潮,对郑芝龙的战略布局十分关键。为了吸引饥民渡海入台,他提供“三金一牛”的优惠条件,即每人给银3两,3人给牛1头。毫无疑问,如此大规模移民,郑芝龙需要政府方面的配合,至少不能再度开战。而饥民移居台湾,也能大大减轻福建及东南沿海的压力,这对政府也是有利的。
各有所需的双方,一拍即合。1628年,郑芝龙接受招安,“授游击、寻迁副将”(《厦门志》),官职其实并不高,但郑芝龙需要的并不是这个。变身为官军的郑芝龙,立即腾出手来,大举攻击昔日的海上同行们,先后歼灭了李魁奇、杨禄杨策兄弟、诸采老、钟斌等团伙,部队扩展到了3万余人、战船千余艘,海上只有刘香集团与荷兰人联手,还能勉强与郑芝龙抗衡。
郑芝龙以厦门为据点,在拓展地盘的同时,开始规范内部管理,以仁、义、礼、智、信命名,建立了5大流通体系,管辖遍布内陆各地的流通渠道,另以金、木、水、火、土命名,建立5支船队,航行到东西各洋。他同时开始颁布“令旗”,实际上就是海上的“保险单”,缴纳了保护费的船上可以挂上他的“令旗”,如果出事,他全额赔偿。这项“保险”收入,以后达到了每年400万两黄金的惊人规模。
对于郑芝龙日渐上升的势力,荷兰人如鲠在喉。此时,郑芝龙早已是荷兰人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明政府并未取消海禁,相反却在1630年重申了海禁,闽台贸易的执照仅发放了6张,福建商船到台湾依然很少,难以满足荷兰人的需求。另一方面,郑芝龙垄断了对台湾的贸易,控制了定价权,也令荷兰人十分不满。
荷兰驻台湾总督普特曼斯认为,占领台湾的目的,就是以此作为对华贸易的中转站,并控制中国与西方贸易的海上咽喉,因此,必须先消灭郑芝龙的势力,然后再攻击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东方的势力,才能获得这种战略地位。
在多方考虑后,1633年4月30日,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决心对郑芝龙、对中国以武力进行胁迫,而方式就是海盗式的武装劫掠,“对中国福建沿海进行掠劫活动逼使中国政府答应其贸易需求,并在掠劫途中尽量降低中国人民伤亡”(《热兰遮城日志》)。荷兰人对于这一战,十分重视,派出了足足11艘大型战舰,另加一艘旗舰及一艘戎克船,统一由普特曼斯指挥。
与海盗刘香作战完毕、正在厦门养精蓄锐的郑芝龙,刚同意将协助荷兰人获得闽台的自由贸易权,因此并不防备荷兰人此时的突然攻击,他的主力舰队都还在船坞中整修。
郑芝龙遭遇了猝不及防的“七七事变”.1633年7月7日,荷兰舰队主力占领了南澳岛,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金门炮战
大航海和大殖民时代,东西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洋战争爆发。在郑芝龙的优势舰队面前,荷兰人被打得落荒而逃,“不敢窥内地者数年”.
占领南澳岛后,荷兰人立即兵分三路前往“好望角”(福建汕头湾南边的半岛)、钟湾、冬山劫掠。7月11日,前往钟湾的Wieringer号,与26艘明军战舰接触,双方第一次交火。
(责任编辑:陈冬梅)